各市、县(市、区)农委(农林局、农业局):
为切实做好2015年全省种植业工作,加快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我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15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15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点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1月30日
2015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克服局部干旱、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实现了“十一连增”。2015年,种植业工作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加快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34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680亿斤左右。重点突出“四个新”:
一、挖掘新潜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确保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及早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争取启动开展补贴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创新补贴机制,重点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农田水利、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等,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及抗灾能力,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50万亩以上。在淮北地区继续推进旱改水工程,年实施面积20万亩,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认真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建立100个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重点开展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和持续生产能力。
二、开辟新途径,优化农业结构布局。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突出科学规划引导,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依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生态区域,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粮食主产区、主产县,重点突破苏北,稳定发展苏中,加快提升苏南,强化粮食规模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以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为重点的区域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抓好油料、棉花、特粮特经等作物生产。稳定桑园面积,培育专业大户和特色村,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建立多层次蚕种风险储备制度。调整品种布局,深入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品种审定导向作用,强化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主导地位,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种子企业协作攻关模式,重点选育市场需要、特色鲜明、优质稳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加大品种退出力度,创新品种示范推广方式,推进县域品种利用布局规划编制实施,强化县级农业部门品种布局主导地位,加快建立新型品种示范推广机制。强化示范带动,深入推进高产增效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年创建万亩示范片1000个左右,逐步实现县有万亩片、乡有千亩方、村有百亩田。加快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抓好模式攻关试点县建设,集成示范推广一批高产技术模式。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建立园区产学研联动机制,引导产业集聚,推进布局优化,带动面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开展园区动态监测,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寻求新突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的制约瓶颈,大力推进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改进农业资源、投入品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科技支撑促转变,立足周年高产,突出提质增效,重点解决茬口布局、品种搭配、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环节的制约因素。进一步集成推广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小麦机条(匀)播,进一步压减直播稻、提高小麦机播比重,淮北地区适度发展抛摆秧技术,扩大钵苗机插技术示范。推进精准用肥用药促转变,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努力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强化重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病虫专业统防统治、开展新型施药机械示范应用推广,推广种子处理技术,推广低毒、低残留及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剂型和生物农药制剂,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发展规模经营促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粮食规模化生产配套设施用地等政策,积极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新技术应用到位率和生产管理标准化水平。
四、建立新机制,加强行业依法管理。
加强工作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提升依法管理水平。突出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业部门监管主体和责任意识,实施县域种子市场秩序评价,建设种子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系统,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种子市场体系。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建立健全农药产品质量可溯制度,启动部级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工作,整治滥用高毒农药行为,加大农药产品市场监督抽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指挥平台等系统,建设一批县、乡标准化观测点,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指挥和检疫监管水平,并建立农药使用强度监测预警机制,切实服务绿色农业发展。加强财政补贴项目管理机制创新,科学编制高产增效创建、现代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病虫防治等重点项目实施方案,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强化农情信息调度和农业防灾减灾,开展县级农情调度平台建设,继续做好田间农情定点监测试点,围绕重要农时季节,切实做好苗情、墒情、病虫情等农情调度服务,强化生产指导、推动措施落实到位。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科学制定预案,积极争取救灾资金,规范组织好农作物生产事故技术鉴定,提高防灾减灾主动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