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发布日期:2008-07-18    浏览次数:4

    从今年8月开始,我省低收入群体补贴将随物价涨跌幅度自然调节,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在物价上涨时有了新的保障。日前,本报记者专访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方晓宇,解读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逐步形成三种补贴水平自然调整的机制

  问:为什么建立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答: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特别是粮油、猪肉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已给我省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明显下降,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8月开始,在全省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城乡低保补贴、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以下简称联动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工作,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多次批示,要求重视和解决物价上涨对居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从去年8月以来,我省连续三次调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城乡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分别提高55元和25元。同时,还调整提高了我省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规定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不低于160元和100元。

  一些市、县政府也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城乡低保对象给予适当的补贴。2007年6月起,海口市动用价格调节基金72.84万元,对城乡低保户进行猪肉价格补贴,每户每月10元,一次性补贴3个月。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联动机制是这一系列措施的制度化,从制度上建立起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的长效保障机制,有利于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结合物价涨跌水平,适时调整本地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城乡低保补贴、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标准,逐步形成上述三种补贴水平自然调整的机制。

  低保对象补贴可增24元,住房困难家庭增加补贴30元

  问:联动机制的补贴标准如何确定?

  答:补贴档次分为四个档:CPI涨幅(下同)为3%—5%为第一档,5%—8%为第二档,8%—11%为第三档,11%—15%为第四档。补助标准分三类情况:一是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动态补贴。各市县政府参照以上档次,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补贴标准。二是城乡低保联动机制补贴。按照上述四档标准,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补贴最高从10元到32元不等。三是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按以上四档标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每户每月可享受不低于20元的增加补贴,最高档次不低于35元。

  据统计,CPI每上涨1%,我省低收入群体每月每人将多支出2.41元,CPI超过3%就会对低收入群体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根据物价和统计部门的科学测算,制定了该补贴标准。

  从目前的物价水平来看,已符合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我省城乡低收入群体、城乡低保户和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预计从下月起即可享受到增加的补贴。按照当前物价水平计算,8月份城乡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的补贴最高可达到24元,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每户每月增加补贴至少30元。以此计算,我省全年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将超过1.36亿元。

  出台早、覆盖广、城乡统一,联动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问:联动机制在推动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将发挥什么作用?

  答: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视察海南时,特别要求我们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普惠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新时期特区的新特征、新使命。刚刚结束的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随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的增长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是实践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的要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项惠民工程。落实好联动机制的各项补贴措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省在全国各省、市、区中较早建立联动机制的举措。同时,联动机制在广泛覆盖三类低收入群体,建立城乡相对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两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问:本次联动机制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何要求?

  答: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联动机制的相关工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联动机制政策。统计部门负责向物价、财政、民政主管部门提供每月CPI等基础数据信息。财政部门负责联动机制补助资金的预算,并负责协调补贴资金的安排落实及监督检查。民政部门负责向相关部门提供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础数据,组织实施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建设部门负责向相关部门提供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租赁的基础数据,组织实施补助资金发放工作。(本报记者 彭青林)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