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农牧〔2015〕8号.doc
苏农牧〔2015〕8号
关于组织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的意见
各市、县(市)农委(农林局、农业局、林牧业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经济新常态下改革创新实现新发展,我委决定组织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由“增量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变,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现就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下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是增强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我省畜禽生产不断发展,畜产品供求总体上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与结构性短缺、阶段性有余并存,以及受国内外市场影响,价格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态势加剧的新常态。今后,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畜产品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并助推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优质生鲜、绿色有机畜产品的消费潜力巨大。面对消费需求多样化、质量安全要求高的新形势,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增产潜力,打造出更多优质、特色畜产品,才能实现稳增量、保供给、促增收、保安全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友好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我省人多地少,资源受限、环境倒逼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要更好地支撑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重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利用由消耗型向循环利用、生态友好型转变。通过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实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广农牧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从而实现产业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是增强产业竞争实力、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受饲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显现,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将成为常态。尽管经过多年发展,规模养殖已经成为我省畜牧生产经营的主体,但小规模养殖仍然占有一定比重,部分养殖企业管理水平差、劳动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必须进一步培育壮大畜牧业经营主体,更新升级先进设施装备,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才能实现增产节本、提质增效,从而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实力。
二、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资源要素高效利用、生产生态相互协调、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设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努力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推动畜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种养加产销一体化发展,拓展畜牧业增值空间和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以科技驱动、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尽快实现由传统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综合考虑饲草料资源条件、土地粪污消纳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品和品牌,实行差别化竞争。
——坚持示范引领,强化辐射带动。既要针对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率先在点上试验示范,又要对关键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提质增效技术模式。总结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动物防疫安全、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示范带动推进提档升级。
——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宏观指导。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指导畜牧业生产,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方法,更加重视运用市场杠杆和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发展,更加重视运用法治手段兴牧护牧,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努力实现“一个稳定、三个提高、两个确保”。稳定生猪、家禽、奶牛和肉羊等主要畜禽生产基础,挖潜增加单位畜产品产出量。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生猪等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提高单位产出率,规模场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上市肉猪20头以上,蛋鸡72周龄只均产蛋量达18kg以上,成年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提高畜产品加工率,全省畜产品加工与畜牧养殖业产值比达到3∶1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组织实施畜牧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
从2015年开始,重点实施以下“十大行动”:
(一)生猪规模养殖提升行动。发挥市场调节、项目推动、规范管理和环境整治等多重作用,引导小散户扩规模、上水平,向畜禽养殖和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经营模式,推进合作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和规模档次,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鼓励大型一体化企业落户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沿海滩涂地区发展养猪,增强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各类财政支农项目继续向生猪主产区倾斜,支持生猪大县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支持苏南主销区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保证生猪自给率水平保持稳定并争取有所提高。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扩大优良公猪配种覆盖面,加快良种化进程,争取尽快全覆盖。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母猪筛选与培育、母猪分阶段饲养、仔猪早期断奶等技术,提高母猪生产水平。
(二)家禽业结构优化行动。积极发展适合产销加一体化的白羽肉鸡生产,鼓励黄羽肉鸡生产企业主动适应活禽市场变化,培育开发适合屠宰加工、冰鲜上市的黄羽肉鸡新品种,提升抵御疫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蛋鸡养殖场加大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改造,重点引进蛋品清洁包装设备,积极发展清洁蛋品生产。在水禽主产区示范推广蛋鸭笼养等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引导家禽龙头企业发展黄羽肉鸡屠宰加工,逐步实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鼓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自建、联建和订单形式建立家禽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公司+基地”、“公司+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家禽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三)优质肉羊扩群增量行动。重点发展淮北、沿海、丘陵和沿江4大肉羊主产区,建成15个年出栏超过50万只的肉羊大县。加快推进地方肉羊品种的开发利用,加强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建设一批肉羊原种场、扩繁场等种源基地,不断提高种羊质量和供种能力。大力推进肉羊杂交改良工作,进一步提高商品肉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鼓励规模羊场实行自繁自养、封闭运行的生产方式,普及推广农区高架舍饲养羊模式,提升肉羊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推广全混合日粮(TMR)加工饲喂技术,大力发展秸秆养羊,实现农牧生态循环。鼓励发展秸秆收贮企业,进行专业化青贮、黄贮,为肉羊规模养殖场户提供商品化优质秸秆饲料。加强饲料营养研究,充分利用各类非常规饲料,研制加工肉羊颗粒饲料,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四)“精致奶业”培育行动。努力打造以优质奶源基地、鲜奶消费和区域供奶为特征的江苏“精致奶业”,推动奶业稳步发展。大力推进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加快现有养殖场和小区的改造升级,提升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水平。加快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TMR饲喂、优质牧草生产加工调制等技术,提高奶牛养殖场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生鲜乳质量和养殖效益。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合同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自建示范牧场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奶业一体化水平。鼓励和引导乳品加工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巴氏鲜奶和酸奶产量。加快培育当地知名度和认可度高的奶业品牌,固定消费群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供奶格局。普及科学饮奶知识,加大对巴氏鲜奶消费引导的宣传力度,引导乳品消费结构由引导“喝奶”向倡导“喝好奶”的方向转变。稳步推行“学生饮用奶计划”,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
(五)屠宰加工业增值行动。科学制订畜禽屠宰行业发展规划,优化生猪屠宰布局和规模结构,稳步推行家禽和牛羊定点屠宰,加快发展大中型屠宰分割企业,提升初级产品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扶持和鼓励屠宰企业开展标准化改造,逐步提升技术装备和质量管理水平。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肉制品、禽蛋制品、乳品和特色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区,实现产品多元化、多层次增值。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立自有品牌,培育品牌文化,实现品牌增值。创新畜产品流通方式,在推进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和“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知名电商网站开设畜产品营销网店,拓宽销售渠道。支持发展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推动建立畜产品销售配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
(六)畜禽种业壮大行动。推进畜禽种业发展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到2020年,5个以上畜禽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培育10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5个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的种质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畜禽种业产值150亿元以上。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分级管理的保种模式,鼓励和吸纳民间资本参与保种,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展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单位认定,实施签约保种,深入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五个一”工程。在保持地方品种资源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开展本品种选育或杂交利用。发挥企业在品种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推进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分离,建立大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平台。组织有关企业共同建设联合育种体系,推动建立跨场遗传联系,提高场内和场间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加强畜禽原种场建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现代育种企业,提升我省畜禽种业的竞争力。加快建设以畜禽原良种场、祖代场为核心,家畜扩繁场、父母代种禽场相配套,与畜牧产业区域布局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站建设,完善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
(七)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行动。强化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力度,以切实加强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布鲁氏菌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H7N9流感剔除计划、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规模场动物疫病净化计划三大“防控计划”为抓手,努力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完善“一案三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与队伍培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规范疫情核查、报告、处置等工作程序,全面提高应急处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组织实施关键点控制技术,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动物防疫、检疫与防疫监管工作水平。全面推进“五有”乡镇(区域)畜牧兽医站建设,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牌子,增强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水平、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稳步推进兽医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执业兽医制度,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备案、继续教育、从业管理等工作,不断壮大全省执业兽医队伍。继续强化官方兽医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统一规范着装和档案卷宗,不断提升动物卫生检疫和监督执法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全面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队伍管理,建立健全乡村兽医登记制度,多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创新村级防疫员管理模式,探索对动物防疫实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形式,保障基层动物防疫服务能力。
(八)畜产品质量盾牌护卫行动。全面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做到检疫申报受理率和受理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率100%,严格执行农业部“六条禁令”,加强检疫证章标志管理,进一步强化检疫规范。加强外埠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本省指定通道的建设,完善指定通道设置,外埠进苏动物及其产品检查消毒比例达到100%,逐步推进输入性动物及动物产品备案管理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件数量以县为单位达15个以上。完成覆盖全省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到2016年底前全省42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建成。强化病死畜禽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监管工作,完善畜禽养殖与保险理赔、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等联动工作机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100%。全面推进实施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开展兽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到2016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兽药二维码管理。提高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的监管,进一步推广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规范畜牧投入品市场秩序。加强对畜产品及投入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加大抽检频率,以例行监测和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畜产品及其投入品实行全方位监控。
(九)种养结合生态绿色行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种植业布局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畜禽规模养殖场,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确保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推行畜禽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引导在耕地、山地、园林中建设相应的配套牧场,形成田中有场、园中有场的新格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引导规模养殖场通过发展规模种植经营或与规模种植经营户签订粪污利用协议等方式,实行种养结合、粪污就近还田利用。指导规模场完善基础设施,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配套建设干粪堆积发酵场和湿粪三级沉淀池等再利用设施。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菜、林、粮)”、发酵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集成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等实用技术。继续开展规模场沼气工程建设,配备沼液运输车辆或管渠,做到沼液沼渣全面还田使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从事商品有机肥生产。对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养殖场,通过工业化处理后争取达标排放。
(十)养殖设施装备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养殖场设施装备升级,在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场普及自动化养殖设施装备,重点推广蛋鸡层叠式笼养设备、自动喂料和饮水设备、自动集蛋和集中挤奶设备、自动清粪设备以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在有条件的养殖场推广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和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等设施装备。到2020年,养殖工人劳动强度明显降低,畜禽生长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劳动力畜产品产出率提高15%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家庭养殖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应用市场、法律、政策等调节杠杆,逐步淘汰小散养殖,使分散、小规模的大户养殖向家庭养殖场转化,发展专业化和农牧结合综合型家庭农场。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和大型养殖企业前伸后延产业链,推进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与饲料、兽药企业或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强强联合,实行全产业链经营。鼓励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家庭牧场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协会或合作社,积极发展畜禽流通、加工型合作组织,使力量分散的养殖主体联结成力量强大的生产者联合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引导和鼓励饲料、兽药、养殖、种业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科研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围绕畜牧业重点领域和环节,找准关键共性技术并组织科技攻关,尽快在畜禽新品种培育、畜产品质量安全、规模养殖设施引进消化和智能化应用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上取得突破,提升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以实施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为抓手,推进科技与产业、与场户的有效对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竞争优势。继续组织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加强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质检网络,加大对畜产品检验人员的指导与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三)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和防疫信息化建设,整合动物疫病追溯、检疫电子出证、畜禽运输检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生猪屠宰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省市县全体系的动物卫生风险追溯监管信息体系。加快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进程,探索推进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疫病风险探测能力和科学预警水平。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登记备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畜牧业生产监测预警、标准化示范场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畜牧生产的动态实时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指导,提升畜牧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四)完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各类财政支农项目优先支持开展提质增效行动,抓好农业产业化引导、畜牧良种补贴、“五有”乡镇兽医站建设等项目实施。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圈舍、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等新型抵押模式,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综合运用信贷、贴息、担保等各种金融工具,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完善畜牧业保险政策,扩大畜禽投保覆盖面,探索开展生猪、家禽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增强畜牧业抗风险能力。统筹解决畜禽养殖用地,推动落实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有关养殖用地政策,合理规划养殖用地,同时要引导养殖场户盘活存量养殖用地,鼓励研发使用不破坏耕作层的畜禽圈舍建设新技术。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把开展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作为新常态下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大举措,抓紧制定行动推进落实方案,健全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推进合力。深入开展调研,及时解决行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总结推广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为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将提质增效行动纳入畜牧兽医年度检查考核内容,实行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行动任务顺利完成。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2015年7月17日
抄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7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