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山东省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专利工作发展状况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省专利工作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以完善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条件手段建设为重点,使专利宏观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专利创造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面实现了山东省专利工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知识产权战略扎实推进。2005年,省政府颁布实施《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提出“实施知识产权带动战略”;2007年,省政府首次召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对深化《纲要》实施、完善配套政策提出具体要求。全省有8个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9个市做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规划和意见,省及各级政府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领导协调机制,制定推进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出台配套政策,有力地保障了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实施。
-----专利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申请国内专利29.3万件,获国内授权专利15.1万件,分别是“十五”的3.3倍和3.4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1万件、授权1.1万件,分别是“十五”的4.4倍和3.8倍。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662件,为“十五”的2.6倍。全省工矿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8.4万件,为“十五”的3.7倍。申请专利的企业由“十五”的1412家增加到3796家。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保持在23%和30%以上。累计和年度国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成效明显。连续五年联合省直25个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调查和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巡礼活动。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山东)培训中心,成立了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和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组织实施了“双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00余个,受训人员达20万人次,组织各类大型广场宣传活动450余场次,参与公众达30万人次。全社会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氛围得到进一步强化。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省人大颁布《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各市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出台配套政策,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先后与部分省市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会商制度。建立了省专利行政执法总队,12个市成立了专利行政执法支队。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专项行动及“雷雨、天网”行动。建立了8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12330”举报投诉电话。全省累计受理专利纠纷案件705件,查处假冒专利718件,出动1.1万余人次,检查商业商场4150余次,检查商品近68.1万余件,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市场秩序。
-----专利管理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专利管理体系得到强化,市、县管理机构职能不断加强,条件手段得到明显改善。省、市及半数以上的县(市、区)相继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三级用于专利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累计达到3.5亿元。积极构筑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截至“十一五”末,我省已建成5个国家级专利信息数据库,2个省级专题数据库,在11个市建立了省专利信息服务分平台。建立4个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和1个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拥有专利代理机构26家,拥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人员近500余人,其中,专利代理执业人员达到160余人。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专利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企业专利工作进一步夯实。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域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县域、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已拥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15个、园区7个、企事业单位46个,10个县(市、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有省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单位141个、园区20个,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901家。初步建立起以城市、园区、企事业单位为基本构成的层次鲜明、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体系。
(二)面临的形势
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专利技术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全面实施专利制度日益成为国际间产业发展、市场布局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专利创造、保护和运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加速推进区域带动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制定的激励和保障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和谐与率先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省专利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专利工作尚未完全融入我省经济发展主战场,专利同经济、科技、贸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够突出;二是激励引导专利创造和运用的政策措施以及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三是市场主体专利创造和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公众自主创新和专利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全省专利工作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明确目标,聚集优势,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专利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省专利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积极营造有利于专利创造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专利运用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专利保护的法制环境,有利于专利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着力提升各级专利公共服务和宏观管理能力,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运用专利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着力提升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社会专利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专利创造体系;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专利转化运用体系;法规健全、执法有力的专利保护体系;科学规范、运行协调的专利管理体系;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专利服务体系;全省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对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实现由专利大省向专利强省的跨越。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专利意识。社会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提高;尊重和保护专利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全民知识产权素质进一步提升;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基本形成。到2015年,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较“十一五”末提高三至五个百分点。
-----进一步提高专利创造能力。全省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快速增长;职务发明所占比例进一步提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数量大幅增长;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专利申请;在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专利。到2015年,全省每万人拥有年度授权发明专利和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实现翻番。
-----进一步提升专利运用能力。专利技术实施渠道更加畅顺,产业化程度稳步提升;企业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企业对专利工作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专利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培育100家左右专利创造能力优势企业和新增200家左右的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85%以上。
-----进一步改善专利保护状况。专利保护法规政策和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完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跨区域专利执法协作、执法保护信息公开交流等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专利行政执法的条件建设、队伍素质和办案效率明显提高;专利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企业专利维权、保护和应诉能力明显提高。
-----进一步壮大专利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利管理人才队伍;培育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熟悉国内外专利制度与规则的高级专利师资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利代理、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专利意识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专利专业人才队伍。
-----进一步完善专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权责一致、职责明确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到2015年,实现省、市、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职能明显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并充满活力;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区域性经济发展载体全部明确专利管理部门;教育、科研与生产一线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专利管理与服务机构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三、“十二五”期间专利工作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提高专利宏观管理与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在总结《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的制定实施。已出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市,要强化落实,完善政策措施,注重考核评估,确保实施效果;尚未制定战略或出台贯彻国家战略实施意见的市,“十二五”期间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推动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支持制定实施企业、行业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强化部门合作,积极营造共同谋划、分工明确、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工作氛围。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战略实施情况纳入对部门、市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定期分析评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
-----完善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配套政策。围绕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提出的任务要求,研究制定以财税扶持、政府采购、重大项目论证、绩效评估、专利激励和机制建设为重点,产业、区域、科技、贸易与专利政策相衔接,有效推进战略实施并具有地方特色与特点的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强化部门沟通与协作,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专利审查机制。
(二)加大培育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创新载体专利创造能力
-----深化优势培育工程。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要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展优势区域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将两区逐步打造成专利产出密集区、技术转化集聚区和管理与保护的示范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海洋科技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进行核心技术专利的培育。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省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单位为重点,开展企事业单位专利综合运用能力培育。
-----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加强专利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适时调整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规范专利奖,逐步加大政府对专利奖的奖励力度。将年度专利授权量和每万人口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数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完善专利统计通报制度。
-----确保实现两个翻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经济薄弱地区,要以营造社会氛围和培育区域专利创造能力为重点;经济发达地区,要以提高核心技术专利创造能力和提升区域竞争力为重点。加大奖励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全省专利拥有量快速增长,确保实现全省每万人拥有授权发明专利和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翻番的目标。
(三)强化执法体系机制建设,不断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加强专利执法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积极推动赋予县级专利管理部门的专利行政执法权。加强区域间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密切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
-----积极开展专利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反复、群体、恶意专利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集中查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强化展会专利执法,完善展会专利监管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专利执法专项行动。在总结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执法长效机制。
-----建立专利涉外预警应对和维权援助机制。制订对外经贸、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协同运作、有效应对的涉外专利处理机制,提高应对涉外纠纷的能力。建立专利重大涉外案件上报制度和专利维权援助机制,加强应对涉外专利纠纷尤其是重大专利案件的指导与援助,加大对中小企业涉外专利维权的服务力度。
(四)促进专利转化实施,努力提高专利产业化水平
-----实施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完善专利技术产业化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各类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建成一批专利技术创业园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和扶持优秀园区、基地申报国家级专利产业化基地,支持中小企业申报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与实施。
-----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研究制定专利投融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资本运营;鼓励企业采取专利权入股、质押、信托、拍卖等多种形式募集发展基金。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其它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搭建并用好专利展示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各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作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重点建设省市联动、覆盖全省、面向国内外的专利展示交易平台,推进专利交易信息集成和交易服务集成。加快资源整合,建设网上交易与现场交易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贸易市场,吸引国内外知识产权成果向我省转移。
(五)加强条件与手段建设,努力提高专利管理服务能力
-----完善专利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能;支持各市、县(市、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确保编制、人员、经费的三落实,并把知识产权管理触角逐步向乡镇、街、办延伸;鼓励支持各级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深化专利试点示范。继续实施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不断丰富试点示范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经验推广机制,逐步加大对试点示范单位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申报国家各类专利试点与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点和特色的专利试点、示范工作。
-----强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好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济南)服务中心,有力发挥其对我省及周边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作用。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全省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等特色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加强专利信息管理、检索、分析等人员的培养,提升专利信息的开发运用能力。
-----加强专利服务机构培育与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扶持专利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专利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和资质评估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实行科学管理,适时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和素质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媒体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强对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的报道,保护和支持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
-----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科学制定专利人才培养规划。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高等院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作用。完善有利于专利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制定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的机制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将专利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定范围。
-----推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机制,逐步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在全省建设一批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知识产权方面的必修课程、增设知识产权硕士点和博士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创办知识产权学院。
-----强化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地区)政府及民间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选派知识产权专业与管理人员赴发达国家研修、考察学习了解世界知识产权发展动态,提升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把握与应用能力。在不同层面,积极开展不同受众、不同内容的知识产权学术交流和论坛。
(七)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确保专利工作规划有效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专利工作领导,建立完善领导协调机制,积极协调和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积极推动,逐步实现专利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专利行政管理与执行能力。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沟通协调,努力凝聚促进我省专利事业发展的合力。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专利工作的投入,力争县级以上政府普遍设立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专利奖励制度,对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以及在专利创造和运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建立规划实施评价机制。省知识产权局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统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专利工作,科学精心组织,定期开展规划实施状况评估。各市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要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区域专利工作规划或贯彻落实本规划的方案、意见,努力形成全省上下共同实施规划,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