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厅2016年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项目遴选公告

发布日期:2016-02-29    浏览次数:1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现就遴选2016年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发布如下公告:

  一、重点技术项目内容

  1、精准农业

  以绿色、精准、生态为核心,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与产业体系。通过对传感、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的集成应用,着力突破农业信息精准获取、快速处理和准确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与精准农业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和示范应用标准,通过种、水、肥、药等投入品的精准施用,实现生产、收获、贮运、加工全产业链条精准化控制管理,降低并修复不良生态影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盐碱地绿色开发

  继续深入实施“渤海粮仓”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自然禀赋,在已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基础上,开展以盐碱地绿色改造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深度研发,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新路径,开展中低产田提质增效技术和新型种植模式示范,建立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3、深远海规模化养殖

  实施“屯鱼戍边”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海洋渔业养殖空间向深海远海拓展。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框架下,开展针对深远海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深远海工厂化养殖及装备、渔获捕捞加工等方面关键技术突破,建立整船平台与深水网箱、幼苗孵化与养殖、物流加工和数字信息管控四位一体的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与基站,形成面向深远海的工业化海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蓝色国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为守护海疆提供支持。

  4、海洋立体观测及预警

  继续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增强对海洋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提升早期识别和快速预警能力。在完善南太平洋-南海-印度洋以及中国近海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收集数据有效分析利用的基础上,开展海洋观测、机理认知和预测预估研究,构建近海生态系统状态与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实现海洋观测设备自主核心技术突破,研制深远海观测平台、水下机器人、智能浮标、水下滑翔机等监测装备,带动全省海洋装备产业升级,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以及海洋战略空间拓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5、中医经方深度开发

  实施“中医精方”科技创新工程,强化中医传统经方的研究与二次开发。集成中医传统经方研究成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中医传统经方精准化。精准分析组方有效成分及成药机理,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养殖)、炮制和质量控制研究,提高组方有效成分的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医传统经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和二次开发潜力。开展经方临床评价、制剂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组方用药剂量及靶向作用精准化水平,打造中医经方“精准化”研究品牌,增强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6、精准医疗

  以精准为核心,实现重大疾病诊疗精准化。集成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重大、多发疾病致病基因,研发新的可用于临床精确诊断的生物标记及靶向治疗分子靶标,建立分子层面的分类精准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基于已验证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免疫治疗等产品及器械,形成靶向治疗等个性化的精准预防和治疗综合方案,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精准化水平。

  7、环保溯源治理

  突出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理念,开展污染物源头减排技术攻关,从根本上遏制污染物总量增加的势头。开展污染物成因分析研究,厘清污染形成机理,实现污染溯源治理。攻克燃煤矿物质脱除、清洁燃烧、高效除尘以及机动车尾气减排等污染物源头减排关键技术,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治理难度。加快溯源治理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实现“经济质量提升、污染总量下降”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8、智慧工场

  围绕《中国制造2025山东规划纲要》实施,以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为重点,攻克工业现场感知与互联集成技术、应急大数据支持、安全运行监控预警等智能制造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高端装备,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状态可控,打造智慧工场。选择化工、矿山、冶金、建材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行业,推广应用智慧工场研究成果,实现重点安全生产事故点实时感知和预报预警,构建面向行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案体系,为降低重点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提供技术支持。

  9、绿色化工

  突破化学合成工艺、低毒或无毒溶剂与助剂、高效催化、新型高效分离回收及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集成全过程自动化控制、预警及处置技术成果,显著提升全省化工行业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化工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

  10、高性能特种新材料

  围绕新兴产业需求,突破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先进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填补国内高性能基础材料空白,实现替代进口,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等行业发展提供核心材料支撑,进一步巩固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

  二、支持方式

  采用前期无偿资助或中期绩效奖励及后补助等方式对立项项目予以支持。对项目中基础研究部分,以财政无偿支持为主;对企业牵头开展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部分,一般采用省级计划立项,企业先行投入,财政资金采取中期绩效奖励及后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已具备转化条件的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同步予以支持。

  三、组织方式

  (一)项目按照产业链全链条设计,涵盖基础(应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中试、产业化应用示范等环节。

  (二)项目采取协同创新的方式,由省内具有较强创新研发能力的单位作为牵头单位,围绕重点方向,联合省内外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创新型企业,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要求细化分工,联合开展攻关。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与组织协调,可根据技术要求和重点环节在项目中设计若干课题,各联合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课题的实施。围绕项目实施,探索人才、设备、平台等创新资源共享共用的新机制,建立推动协同创新的项目组织模式。

  (三)鼓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以上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组织牵头申报。

  (四)项目评审采取专家评审与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四、申报要求

  (一)项目牵头单位须为山东省境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具备相应的牵头研发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牵头单位、联合申报单位及负责人(包括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得重复或交叉申报。

  (三)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遵守国家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无知识产权纠纷。

  (四)牵头单位和联合申报单位应具有良好的科研或成果转化条件,科研实力能够满足项目需要,且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研发资金保障。项目经费预算及支出要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总经费预算、经费分配及支出结构合理,使用范围合规。优先支持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投入的项目。

  (五)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

  (六)牵头单位和联合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经审核发现申报材料有不实情况,不得参与项目评审并记入信用档案。已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征信规定予以处理。

  (七)项目须按期结题验收,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并按照规定要求提交科技报告。

  (八)各项目主管部门按要求组织推荐,并做好申报材料审查核实。

  五、其他事项

  (一)申报材料包括:

  1.项目牵头单位主管部门推荐函,一式4份;

  2.牵头单位将审核后项目材料和相关附件装订成册,一式8份,包括一份正本七份副本,在封面处标明,正本中的公章和签字为原件。所有材料采用A4规格,双面打印(复印),使用普通纸质材料作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并在书脊处注明项目名称、牵头单位和主管部门。

  3.牵头单位主管部门汇总的所有推荐申报材料电子版及信息汇总表电子版。

  (二)全部申报材料请于4月11日前由牵头单位主管部门统一报送至省科技服务创新发展推进中心(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607号608房间)。不接受申报单位单独报送。

  联系人:田小元

  联系电话:0531-66777369

  附件:1.山东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项目申报书

  2.项目论证专家名单

  山东省科技厅

  2016年2月25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