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发布日期:2008-12-21    浏览次数: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省出台有力措施贯彻中央精神,特别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措施时,明确提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又提出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推进我省“三农”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全省农民将得到更多实惠。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

  保障生产 提高千万亩农田生产能力

  2001年至2007年,全省实施土地整理等建成高标准农田约280万亩,2008年至2010年,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开办将继续开展土地整理90万亩。同时,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农开办、省烟草局等整合资金,3年新增28亿元,增加土地整理任务90万亩。

  另外,对部分不具备土地整理条件的农地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新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约200万亩。累计到2010年,全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的农田将达到500万亩左右。届时,全省将有近1000万亩农田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整合资金整理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已印发实施。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对计划的项目加快立项,已立项的抓紧测量设计评审,已评审的及时下拨资金、抓紧施工,已施工的加快进度,加强项目管理,力争提前竣工。

  人居环境 持续推进沼气建设

  沼气建设对解决农村清洁能源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两度列入我省为民办实事项目。

  今年第四季度,省农业厅争取到中央增投资金5062万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其中,3000万元用于建设3万口户用沼气,400万元用于建设500个乡村服务网点, 452万元用于建设275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210万元用于建设14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这些项目将于明年3月底完成。目前,除大中型沼气工程外,项目资金已下达。

  据介绍,明年,我省将按照“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原则,争取中央支持,扩大沼气建设规模,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强服务网点建设,开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发展生态农业。日前,我省向国家申报2009年农村沼气项目投资计划,户用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总投资16753.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606.8万元。

  民生水利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据悉,我省在全年已争取到中央水利投资28490万元基础上,第四季度再争取到位中央新增投资44740万元,用于建设146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56条59个堤段115公里海堤除险加固项目、46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3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8个防洪工程项目等。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资金已全部到位。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部门将着重开展几大工程建设,带动和促进民生水利发展,促进水利项目内需增长。生命安全方面,重点推进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加固和重点县级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生活保障方面,重点推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生产发展方面,重点推进服务全省标准化农田建设的灌区骨干工程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渔业发展 推进保险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全省有石狮祥芝等6个在建中心渔港,莆田石城等7个在建一级渔港。明年,我省计划投资2亿多元,开工建设霞浦三沙中心渔港,以及霞浦石湖一级渔港和云霄山前一级渔港,加快我省一类渔港建设步伐。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省沿海已办理政策性渔工保险125985名,占应保渔工人数的95.07%;14个渔船保险试点县已办理政策性渔船保险6350艘,占应保渔船数的97.59%。目前已办理政策性渔业保险理赔156起,赔付371.36万元。明年,政策性渔工保险将扩展到远洋渔船上的渔工,渔工保险保额从原来的10万元,增加到10万元和15万元两个档次,保险费率从原来的2.7%。下降为2.2%。;政策性渔船保险由14个试点县扩至全省沿海60马力以上的1万多艘渔船和远洋渔船,险种由原来的全损险扩大到一切险。

  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高我省渔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减少渔民财产损失,确保渔区稳定发展。

  移民扶贫 继续实施造福工程

  明年计划继续搬迁6万人,对象为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问题难度大、20户以下的偏僻自然村的农民,零星分散居住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

  据介绍,造福工程继续实行优惠政策。搬迁户的建房用地征地管理费、耕地占用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免予征收。搬迁点急需用地需办理农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的,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及时办理搬迁点建设的审批手续。搬迁安置后,将旧宅基地垦复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后,根据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资金补助。林业部门及时办理林地审批手续,并在非商品材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用于“造福工程”搬迁建设的自用木材指标。建设部门做好新村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富有乡村特色、节地节能节材抗震的住宅设计图样,帮助测量放样。( 吴美章 吴洪)

 

相关链接:

“三农”:建设农业设施 改善农村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讯 (记者 潘绣文)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个方面措施中,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整合省级资金,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农田基本建设,三年内新增建设90万亩高标准农田,基本完成全省现有3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海堤除险加固工程,年内基本完成海堤除险加固五期工程,明后两年基本完成300公里的海堤除险加固六、七期工程。加快“五江二溪”防洪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明年启动重点县级城区防洪排涝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标准渔港工程,建成一批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续建全省气象和海洋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开建全省水文危旧站网改造工程。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明年将解决13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6万口以上沼气建设,争取2010年完成80%以上农村垃圾治理。加大“造福工程”搬迁力度,重点支持50个省级百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完成6万人的搬迁,年内基本建成“侨居造福工程”。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原中央苏区县、国定贫困县和老、少、边、岛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支持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财政资金补助标准,其中渔船保险明年扩大到全省。

  继续落实好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产粮大县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等政策,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开拓大宗农产品销售市场,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