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 2011-2012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3-20    浏览次数:4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海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
( 2011-2012年)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2011-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年九月七日


海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
( 2011-2012年)

    为指导全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卫生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创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原则与我省省情相结合,鼓励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辐射相应基层医疗机构,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实施步骤
 
    今年在三亚市、儋州市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多元化办医等多方面的探索,至2012年,初步形成我省较为完善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的基本模式。
 
    五、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调整医疗服务体系。按照海南省区域卫生规划和海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全省各市县公立医院和省农垦总局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调整,优化区域资源配置;鼓励部分公立医院或企业医院、农垦系统各级医疗机构进行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

    2.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集团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等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3.推进公立中医(含民族医药)医院改革发展。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的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优惠政策;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4.加强全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能力建设,推进医院标准化管理。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所县级医院,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市)2012年年底前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区域中心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5.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6.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严格县级医院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组织未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选派县级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培训。

    7.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以文昌市人民医院、屯昌县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8.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推进以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明确政府办医职能,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资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卫生厅,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对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任命。各市县可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相应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2.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鼓励各县市加快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以管委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3.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和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2)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植(介)入类医用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

    4.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完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与会计制度、治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转换程序;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绩效考核。完善医院院长任用制度,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健全考核管理办法。

    2.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鼓励以技术团队为主体申请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引导卫生人才合理流动,打破公立医院对卫生人才的垄断,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卫生人力资源区域共享。

    3.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严格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和资产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投融资行为的监管。
 
    (四)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监管。充分依托第三方评鉴组织,建立完善省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

    2.引入人民调解制度,建立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引入医疗风险社会化分担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3.加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完善预决算审批制度,加强对医院的绩效考评并与补偿机制挂钩。

    4.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管理职责。推进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包括农垦系统医疗机构的属地化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职责,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医疗服务监管职能。
 
    (五)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临床重点专科发展、养老保险和政策性亏损补贴,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急救医疗机构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2.探索多种收费方式。研究制定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方式的指导意见,开展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探索有利于控制费用、公开透明、方便操作的医疗服务收费方式。
 
    (六)在全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1.改进群众就医服务。

    (1)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省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网上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实行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

    (3)加大惠民医院建设,推进惠民工作开展,组建医疗小分队,为边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

    2.实施控制医药费用的惠民措施。

    (1)严格考核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

    (2)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3)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将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人次增长率、住院率、药品费用增长率和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
 
    (七)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公立医院的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1.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医师和护士工资待遇水平。

    2.按编制标准配备公立医院人员编制。

    根据我省医疗卫生编制标准和省编办下达的编制数额,配备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

    3.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表彰一批医疗战线的典型人物,宣传其先进事迹。
 
    (八)探索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
 
    1.探索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模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的精神,制定和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持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改制公立医院,实行股份制办院。

    2.在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国内外知名医院品牌技术输入。允许公立医院利用全国知名医院现有的技术和品牌,与社会资本合作新办专科医院和科室,输入先进技术、专业团队和管理模式,提高我省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探索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医院之间,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建立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医疗集团、集团医院和县乡村一体化的合纵医院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全社会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4.建立公立医院服务竞争机制。加快民营医院发展,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民营医院。

    5.鼓励在公立医院的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等医疗服务公共辅助部门及科室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标准化建设,成为第三方独立法人单位,向原医院和社会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6.允许公立医院输液配液中心、供应室、被服洗涤、污水处理、物业管理、营养食堂、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停车场等辅助部门引入社会资本,实施企业化建设管理,面向全社会提供医院后勤保障服务。通过规模化、企业化运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减少冗员,建立起社会共享、多方得益的医院后勤服务供给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省卫生厅、省政府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全省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省卫生厅要整合内部力量,研究设立专门的临时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机构。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市县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支持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院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指导、评估和监督。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