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14日说,同已出台的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相比,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这位负责人表示,首先,《若干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准入范围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若干意见》明确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具体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和社会福利事业。
再次,《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项目业主招标、承包、租赁、产权或经营权转让、参与改组改制等。
另外,《若干意见》还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提出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保障措施。
这位负责人说,由于种种原因,“非公经济36条”中的一些政策措施尚未真正落实到位。在市场准入方面,“非公经济36条”明确规定,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但根据有关方面的调研情况,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
统计表明,民间投资在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非常低,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占13.6%,在教育中占12.3%,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中占11.8%,在金融业中占9.6%,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占7.8%,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占6.6%,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占5.9%。
这位负责人表示,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行业准入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着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或“弹簧门”问题。二是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银行信贷更多投向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三是民间投资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民间投资的管理水平有待整体提升。四是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需要不断改进,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这位负责人说,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若干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若干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为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若干意见》支持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在放开市场准入的同时,切实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