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民增收 “八大工程”详解

发布日期:2010-08-11    浏览次数:3

  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证农民增收,今年力争来自经济作物生产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万个以上,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85万人次以上。全年为贫困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2000万元。

  我省近期将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农民增收“八大工程”的实施方案》,确保实现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今后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以上的目标。

  粮食生产“一稳两高”工程

  目标: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30万亩的生产目标,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证农民增收。全省秋粮面积力争达到1342万亩,比上年扩大41万亩,增产10万吨以上。

  措施:落实完善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四补贴”政策,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新增种粮补贴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超额完成粮食种植指导性计划的产粮县给予奖励。

  经济作物提升工程

  目标:扎实抓好9个国家级标准化茶园、果园、蔬菜园和15个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三品”认证增加210个,总数达到2100个。力争今年农民来自经济作物生产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人均增收85元。

  措施:下半年重点抓好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五大优势园艺作物的增产增效。其中安排现代农业发展资金8300万元,集中支持15个现代茶业重点项目县的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15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花卉产业发展。

  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工程

  目标:力争今年农民来自畜牧水产养殖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80元,人均增收40元。

  措施:实施5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池塘予以财政补助,力争新增产量2万吨以上。抓好2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辐射带动健康养殖2万亩。

  林竹产业挖潜工程

  目标:力争今年农民来自林竹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20元,人均增收28元。

  措施:省里安排2550万元资金用于6个竹业开发重点县的示范项目建设;中央、省级财政安排4770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在全省扶持建设以丹桂、樟树等名贵绿化树种为主的11个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建设面积4000亩。

  农村服务业拓展工程

  目标: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拓展农民非农收入渠道,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措施:今年要建设改造5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3000个农家店和一批配送中心;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新网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农资经营网点覆盖全省55%的建制村,生活消费品经营网点覆盖全省60%的建制村。

  农业产业化带动工程

  目标:力争年内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万个以上,新增带动农户26万户,总量达到612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增长10%以上。

  措施:省级财政整合1亿元资金,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重点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或补助。结合“一村一品百千工程”,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的9个部级、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予以补助。

  农民就业创业工程

  目标:把扩大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争取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5%以上,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8%。

  措施:在上半年转移就业25.5万人的基础上,再新增转移20万人以上,力争全年转移45万人。根据获得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人数,分别按人均400元到1600元标准给予开展技能培训的用工企业培训经费补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每月举办一期,在上半年已培训35万人次的基础上,全年培训85万人次以上。抓住当前扩大农村内需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工参加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扶贫开发到户工程

  目标: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行扶贫到户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

  措施:继续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有效方式,组织实施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完成今年6万人搬迁任务的同时,将实施集中重建的农村因灾倒房户、严重危房户和地灾点整体搬迁户全部列入造福工程,追加安排搬迁指标;安排1000万元扶贫资金,重点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计生家庭发展生产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在原有52个贫困村互助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安排600万元,新增40个贫困村开展试点,全年为贫困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2000万元。(周琳)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