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04-27    浏览次数:3

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为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我省计量事业发展,特制定江西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质量兴省战略为指引,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完善保障、依法监管,不断提升计量服务发展能力,为实现我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提供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1.计量技术基础更为夯实。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各级、各行业计量检定机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科学规划全省量传溯源体系,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备。加强计量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计量检测能力显著提高。加快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形成全省计量检测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计量技术和管理队伍。

  2.计量服务保障更为有力。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发挥能源资源计量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计量校准服务体系,促进和规范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校准服务需求。加强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发挥计量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科学管理。

  3.计量法制建设更为健全。加强计量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完成《江西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及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满足我省量传溯源需求和计量执法需要。有效推进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安全计量等领域工作,重点领域计量器具得到有效监管。进一步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计量环境。计量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

  到2020年,全省计量工作实现新跨越,部分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主要量化目标如下:推动完成《江西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全省常用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省各级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00项以上,其中最高计量标准达到80项以上;形成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校准测量项目1000项以上;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4个;争取建立1-3个国家级型式评价实验室;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6%以上;全省范围内引导并培育1000家以上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全省列入国家万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现实时、在线采集。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计量技术基础。

  1.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计量检测对实验室面积、试验场地、实验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要求。

  (1)省级计量技术机构。新建高精度恒温、恒湿、防(电)磁、隔振的实验室,满足计量基标准运行、计量技术研究以及食品安全、生物、生命科学等领域标准物质研制等工作需要。优化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江西)的实验场地环境、辅助装置、公共安全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等,满足现代实验室的管理标准要求。

  (2)市级计量技术机构。完成部分新基地的建设和老基地的改造,实验室场地和环境、辅助装置、公共安全设施等基本满足现代实验室的管理标准要求。

  (3)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立足当地经济建设和计量监管的需要,新建或改造计量基础设施,为强制检定工作提供符合规程要求的工作环境。

  (4)专业计量站。新建或改造计量基础设施,适应本专业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工作的需要。

  2.科学规划全省量传溯源体系。按照“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建设原则,分层级推进全省量传溯源能力建设,合理布局量传溯源能力建设项目。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省以下计量机构纵向整合,同城计量资源合并。统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快计量标准装置更新改造步伐,提升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量传溯源能力。围绕我省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食品安全、临床检验、生物、环保等领域标准物质研究。组织参加量值比对和能力验证,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1)量传溯源体系建设重点。

  省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建设全局性、战略性计量标准,满足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食品安全、治安安全、建筑安全、信息技术、新材料、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发展需要。

  市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建设特色性、区域性计量标准,满足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医疗卫生、生产工艺控制等领域的发展需要。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建设民生计量标准,满足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强制检定工作需要。

  专业授权计量机构:对专业性强、行业特点突出的计量器具,依法授权专业性计量检定机构开展有关工作,着重高、精、专方向发展,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企事业计量技术机构:建立企事业内部量传溯源所需的计量标准,满足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重点。

  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建设大口径气体/液体流量、节能环保设备检测、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烟气污染源监测装置等计量标准。

  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建设50m基线/1.2km基线大尺寸、几何量/工程参量、机动车性能检测、装备可靠性检测、精密成型与加工检测等计量标准。

  交通安全领域:重点建设机动车测速、道路交通称重等计量标准。

  建筑安全领域:重点建设15000吨反力架(荷载箱)等计量标准。

  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建设网络流量检测、时间频率检测、无线电技术检测等计量标准。

  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有机成分检测、材料声学性能检测、材料磁性能检测等计量标准。

  3.加强计量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实用型、专用型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组织制定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开展涉及百姓生活、服务政府管理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检测技术研究,加快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贸易、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在线测量、极端量测量、多参数综合参量测量、专用测量、软件测试等先进方法的研究,增强计量检测能力,实现关键量值的准确测量与实时检测。研究重点如下:

  (1)在线测量领域: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热值、有毒有害气体等参数在线监测方法的研究,环保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无损探伤、数控加工中心、核电试验设备在线检测或监测技术研究。

  (2)极端量测量领域:大尺寸、微尺寸、复杂空间尺寸等检测方法研究,大口径流量检测技术研究。

  (3)多参数综合参量测量领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自动化监测设备计量测试、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等新型计量测试、智能电网/特高压计量多参数检测、天然气输送在线多参数检测等技术研究。

  (4)专用测量领域:医用激光源、医用超声源等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电参量等远程测量技术研究。

  (5)软件测试领域:计量测试软件检测技术研究。

  4.加快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建设。跟踪国内计量技术最新动态,建立计量标准、检测装备、技术文献、法律法规、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库,基本形成全省计量检测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充实计量标准、计量科研成果、计量服务能力等信息。通过大型计量科学仪器、检测能力共享,营造开放、共赢的计量科技创新环境,提高检测设备使用率和技术转化率。

  5.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覆盖不同专业领域的计量专家库。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引进,重视技术骨干人才培养,打造一批计量学术带头人。健全计量培训机制,组建培训骨干队伍,做好计量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对计量检定人员、各类考评员、注册计量师的业务培训和规范管理,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的计量技术队伍。加强计量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升计量管理队伍的从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强化计量服务保障。

  1.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几个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各地要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争取新建水表、液体流量表等国家级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建设重点如下: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数控加工、激光加工、核电工程装备等产业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

  (2)节能环保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产业的新技术发展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

  (3)汽车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

  (4)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电子新材料、生物及环保新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

  (5)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医疗器械制造业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

  2.构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完善与能源资源计量相关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碳排放权交易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江西)建设为引领,搭建城市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检测平台。开展城市能源资源计量建设示范活动,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检测技术科研和成果转化,实现节能服务平台共享。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实现精细化管理,积极发挥能源资源计量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其中,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江西)重点建设项目如下:建立能源数据采集和碳排放数据监测系统;建立能源计量标准,包括大口径蒸汽流量、油流量、光伏计量检测、热工参数在线校准等标准装置;完善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工业设备和照明设备等能效标识计量检测装置。

  3.构建计量校准服务体系。制定和完善计量校准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准服务机构的管理,指导和规范校准服务行为。鼓励部门和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企业计量实验室以及其他各类计量校准服务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展灵活多样的计量校准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积极培育计量校准市场和第三方的计量校准服务机构,促进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校准服务需求。

  4.加强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设。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引导企业加大计量投入,推广科学的计量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大、中型企业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体系,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控制中心,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质监、科技等部门要研究制定企业计量中心的支持政策。

  (三)加强计量法制建设。

  1.加强计量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做好衔接,积极推动《江西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力度,满足我省量传溯源需求和计量执法需要,规范和监督社会计量行为。研究制定《江西省计量校准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计量校准机构监督管理,规范计量校准活动。

  2.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加强对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领域计量监管。在服务业领域推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合格公示制度,依法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以服务民生为主题的计量惠民工程,提高集贸市场和社区、村、乡镇医疗卫生单位的计量器具受检率与合格率。强化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等“民用三表”的首检工作,加强加油机、加气机、眼镜验光设备、房屋面积测量计量器具、衡器、互感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强化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监管,完善监管模式。加强对商品包装的计量监管,重点建立对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包装的计量监督抽查制度,切实防范商品过度包装。

  3.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强制检定的监管,依法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审查,组织开展能源计量示范活动,建立完善相关的配套激励措施。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的主体责任,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落实管理制度,实行能源资源消费分类计量。加强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的计量监管。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工作,强化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

  4.强化安全计量监管。加强与安全相关计量器具制造许可企业的证后监管,启动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制造许可证核发行政审批项目专项核查工作,为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提供高质量的计量器具。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按要求配备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确保安全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依法处于受控状态。加强安全用计量器具的监督抽查。开展计量风险排查,建立计量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机制,制定计量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公开承诺活动,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典型。加强诚信计量教育,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者自律、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各界监督的诚信计量工作机制。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发布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6.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提高依法快速查处能力。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办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计量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能效标识虚标和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计量违法举报奖励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计量工作的领导,把计量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时研究制定支持计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按照计量量传溯源体系特点和要求,整体规划计量发展目标,合理布局本地计量发展重点,建立完善计量服务与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本地区计量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计量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部门责任。质监部门要依法履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指导。发改部门要在项目立项和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发改、工信等部门要协同做好对能源资源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将企业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工作情况纳入相关考核体系。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计量科研项目立项支持及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根据计量体系建设需要,将应由政府承担的计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和绩效实施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要协同做好对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系统以及执法中的测速仪等电子抓拍系统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建设部门要协同做好对建筑工程等领域有关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协同做好对机动车检测维修、出租汽车行业及公路计重收费、公路桥梁工程检测设备标定等领域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电力部门要协同做好电能贸易结算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协同做好对教育文化事业领域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督促落实。卫生计生部门要协同做好对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协同做好环境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领域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农业、商务、工商、安监、通信等部门要分别协同做好对农业产业、商贸业、市场流通、安全防护、通信等领域有关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

  (三)强化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可能和轻重缓急,支持开展计量惠民活动,把与人民生活、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所需费用逐步纳入财政预算。对各地实施的符合条件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应用行业推进项目,在节能专项资金安排中予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产学研检”重点计量科技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并享受我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优惠政策。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