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推荐参加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评选对象公示

发布日期:2012-09-25    浏览次数:1

根据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委员会、青海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关于评选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通知》的通知[青人社厅函(2012)321号]文件精神,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基础上,经省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拟推荐青海省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海南州经济和商务委员会杨兆青同志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旦拉、娘本、郭守明、马明清四位同志为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现予公示,公示期5天。公示期间,如对公示的单位或个人有不同意见,可以向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委员会、青海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反映。

联系电话:青海省人事厅公务员局考核培训处:  0971-6362269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监察处:          0791-6150647      

青海省手工业合作社联联合社办公室:0971-6306164

附:青海省推荐参加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名单及简要事迹介绍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委员会、

青海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   

二О一二年七月三十日

 

 

一、先进集体(1)个

青海省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先进事迹

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羊集团)是一家集产、供、销、研、教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毯生产经营企业。藏羊集团经营发展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实施国务院《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依托当地原料、劳动力、藏文化地域优势,在传统手工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加强经营管理人员思想、作风建设,着力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青海藏毯产业发展,使青海藏毯跻身世界的前沿。

一、技术研发,科技强企,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司党委、工会带领全体党员、职工,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精神,紧紧围绕公司业务发展,攻艰克难、勇于开拓,成果显著。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09年藏羊集团“藏系羊毛应用于机织毯”项目被青海省列入“123”科技项目;2011年藏羊集团和德国圣豪公司共同研发的“光纤低温电热地毯”被列入省科技厅星火计划。截止2010年底,共取得5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和268项图案外观设计专利。2006年藏羊集团在参与《青海手工藏毯标准》制定的基础上,2008年又与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藏毯国家标准》,均已执行。

二、打造品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突出,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一)“藏羊”牌藏毯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藏羊”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通过了国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藏羊”牌藏毯以精美的图案、优良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称赞,产品远销海外34个国家及地区,在欧、美、日等传统地毯消费国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并相继开拓了新兴的俄罗斯、中亚和南亚市场,同时,青海、天津、上海三个内贸公司的营销网络已覆盖了国内大中城市,国内经销商已达1300多家。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出口4500万美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多年来,藏羊集团始终奉行“以诚为本、互利互惠、追求卓越、共同发展”的企业宗旨,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多项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地毯十强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纺织和谐企业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银行AAA级信用企业、青海省财务诚信十佳单位、青海省最佳信贷诚信客户、青海省50强企业、青海省十大诚信企业、青海省文明诚信民营企业、青海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青海省外贸进出口优秀企业、青海省工业保增长促发展先进单位、青海省科技型企业、青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青海省促进就业先进单位、青海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海大学“211工程资源型产业与企业管理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国内藏毯业的“领头羊”。

三、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社会就业。

藏毯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藏羊集团有两个手工藏毯生产企业,一个机织藏毯生产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手工藏毯生产方面,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加工农户遍及我省六州一地一市,带动从业人员近1.6万人,注重吸纳青藏高原生态移民加入企业职工队伍,员工中有许多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员工,增加生态移民和少数民族农牧民就业。在机织藏毯后期工序还需大量手工完成,因此,企业里70%的员工为工业园区周边的农牧民。长链条、多渠道的产业形式为社会提供约2万个就业岗位,为下岗职工、毕业大学生、复转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农牧民提供了增收之路,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在2011年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表彰大会上获“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受到表彰奖励。

四、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藏羊集团是非公有制企业,多年来一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照章纳税,2009-2011年累计缴纳税金3336万元,从未发生过漏欠税等现象。重视和谐企业建设,从未发生过欠薪、劳资纠纷等,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文明安全生产,重视环境保护,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先后为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青海妇女儿童基金会、青海省农民运动会和我省贫困大学生进行了捐助。积极参加了“百企联百村”活动,企业被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藏羊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在做大做强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促进社会就业作出了优异的成绩,但公司并不满足,正以更加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贯彻“稳中求快、好中求快”的方针,努力拼搏,并将弘扬藏文化和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以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作为企业不懈的追求

二、先进工作者(1人)

杨兆青同志先进事迹

杨兆青,男,回族,1960年9月生,1979年11月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海南州经济和商务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兼海南州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兆青同志从事经济工作多年,自1996年以来,先后担任海南州乡镇企业局副局长,海南州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书记、副会长,海南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长期以来,他始终本着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省、州出台的关于鼓励、促进、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狠抓经济建设,使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轻工业的发展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作为,开创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为了及时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州中小企业特别是轻工业发展情况,找准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经费不足等困难,经常带领下属工作人员深入各县、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汇报调研中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引起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兴办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积极性,以纺织业、生物制药、新型建材、新能源、农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的一批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崛起,形成了以水电开发、有色金属采选、农畜产品加工和新能源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为全州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1年底,全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6%;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2005增长2.6倍,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5%,对GDP的贡献率达62.6%,拉动GDP增长12.5个百分点。

创新思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立足海南资源优势,着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他充分发挥自身谈判能力强、洽谈经验丰富的优势,成功引进山东银河集团以及浙江、山东莱芜等地民因企业投资海南,相继建成了银河纺织、二毛股份、青海湖肉业、青海湖药业、雪峰乳业、可可西里、青藏高高原有机、环通塑业等一批具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企业;2011年相继引进大唐电力、恒基伟业、华锐风电、青海柴达木风电和蓓翔新能源等8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海南,计划投资50.2亿元,已完成投资10.2亿元,装机容量达90兆瓦,落户生产规模1100兆瓦的风光能装备制造项目2个,为打造我州千兆级新能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企业集聚发展,他力促工业园区建设,先后成立恰卜恰工业发展区、兴海鄂拉山有色金属采选区、贵德文旅商品加工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26家,投资额达13亿元,已完成投资7亿元;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和省级项目补助资金,先后共争取各类贴息补助项目资金6272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及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全州工业企业能耗连续多年下降,推进了我州新型工业化进程。

解放思想,扎实开展国有企业重组工作。在他积极努力和多次协调下,以904万元的价款进行对州政府驻宁办事处联营资本进行整体回收,以125万元的价款对州政府上世纪九十年代投资开发的海南省白石溪风景区项目进行了转让,将原青海省第三制药厂资产以作价360万元,与青海湖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出资建成青海新昆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资委与州农行协商,将州油脂厂整体资产以125万元出让给州粮食储备库,将雪源面粉厂整体资产以90万元的价款出让给州海汇投资公司,使11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得到了盘活,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和金融部门、有关企业、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沟通思想,在取得意见一致的基础上,经州政府研究,成立了海南州四通信用担保公司和海南州海汇投资公司,为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的现实困难。

强化服务,积极改善企业投资发展环境。牢固树立宗旨思想,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深刻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身边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他主动当好“班长”,努力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勤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几年来,凡是企业界人士找上门,不分关系熟生、问题大小,只要对企业有利,就积极协调解决,不怕费口舌,不怕别人给难看,不怕繁琐。对一些属于企业自身的问题,认真给予解释、引导、鼓励,并热情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让来访者担着心来,但得到满意而去。对引进新建企业从始至终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者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建设规划、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过户、水电供给、原材料收购、产品销售等事项,受到了企业家们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进一步增强了与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同时,他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他个人传输给身边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个人得失,在办公经费极为紧缺的情况下,为同德县力伦村、共和县达拉村解决价值16万元的面粉、大米、衣物和红砖等生活必需品,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力伦村18户无电户的通电问题。

严于律己,狠抓机关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倡导加强政治理论和各项业务知识以及经济、法律、科技等学习,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促使人人成为懂经济、会管理,能为非公经济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行家能手。其次,努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倡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严以律己,遵章守纪的组织纪律,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战斗力,使经商机关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有新的起色。作为州经商委班子“一把手”,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心胸开阔,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能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不谋取私利,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励、自警;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并在实践中做到互相凉解,增进团结,全心全意为海南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杨兆青同志就是这样一个锐意进取、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忘我工作的人。正是在他的正确领导和认真组织下,海南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多次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我州也被评为全省节能管理先进地区、全省经济运行先进地区、全省国资统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州经商委党委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州优秀领导班子,在社会上树立了新形势下经济部门的良好形象,在全州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赢了较高的威信和声誉,被人们称为“企业贴心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骄人的业绩,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国家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风采,为海南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劳动模范(4人)

旦拉同志先进事迹

旦拉、藏族,1962出生,1985参加工作。现青海省玉树州雪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也是该公司的创建和发起人。旦拉同志作为一名藏族女同志,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研发安冲藏刀工艺与操作管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发明创造,推进科技进步,研究高新技术,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科研成果转化,设计开发新产品,创名优产品,推行品牌战略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深化企业改革、推动重组改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中作出显著成绩。在业务学习、技术钻研、苦练操作基本功、创新先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生产劳动绩效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维护职工利益、坚持诚信经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及传统手工制造业发展方面勇于创新并作出显著成绩。在高海拔地区艰苦岗位作出显著成绩。在防止重大事故、抢险救灾、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方面有突出业绩。

她热爱玉树这片美丽的土地,热爱家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诚信经营、支持地方建设,受到省、州领导的高度评价。旦拉同志不畏困难,艰苦创业,为把安冲藏刀这一古老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机,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家乡安冲藏刀工艺匠人,在没有任何资本的情况下,组建了玉树州雪域民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冲藏刀民族手工艺品制造基地,在结古、西宁等地设立安冲藏刀销售点,企业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年销售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使安冲藏刀这一古老工艺在走向市场的同时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旦拉同志创建的玉树州雪域民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冲藏刀民族手工艺品制造基地,已成为玉树藏族自治州藏刀和银制工艺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州委、州政府实施的“六小工程”之一。她紧紧抓住实施“六小工程”之安冲藏刀加工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省州等相关部门在技术改造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安冲藏刀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工艺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5年开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组织安冲民间贫困手工艺制造者56人,取得了扩大企业生产、提高效益和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多赢效益。旦拉同志作为出身于安冲藏刀手工艺家庭,为了保护好安冲藏刀工艺,经过申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安冲藏刀制造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认定为安冲藏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建了玉树州安冲藏刀工艺品制造协会,被推举为玉树州安冲藏刀工艺品制造协会会长,制定了玉树州唯一的安冲藏刀工艺制造标准,注册了“安冲藏刀”等3个商标,为安冲藏刀工艺的保护做出了贡献。旦拉同志瞄准玉树丰富的藏药材资源,广开增收渠道,扩大经营范围,创办了专门从事藏药材、土特产品加工销售基地,先后开发生产了高档极品冬虫夏草、“雪域八珍”等30多个产品,注册了“雪焰宝”等多个商标,在这一领域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旦拉同志还根据玉树州旅游业的发展,自己筹措资金,修建了雪域宾馆,集住宿、餐饮、和旅游产品开发等一身,在玉树地震前效益可观。旦拉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还涉足到商贸物流业、国家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玉树旧机动车评估和交易市场等,都取得了娇好成绩,受到省州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特别在历年的“青洽会”和各种展销会上,不断报出新的业绩,曾多次被青海卫视、西宁有线电视、《青海日报》、《青海日报藏文版》、《西海都市》、《西宁晚报》和《西宁商报》等媒体进行报道。

旦拉所创建的玉树州雪域民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现在集制造安冲民族手工艺品、商贸物流、藏药材收购加工、旧机动车交易和宾馆餐饮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玉树州龙头企业,公司员工由当初的5名增加到102人,公司总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她致富不忘家乡,积极投入家乡的脱贫致富事业,热心于社会慈善等公益事业,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认可。特别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4.14地震和2011年舟曲泥石流洪灾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当中发挥了救死扶伤和主人翁精神,先后为个灾区捐款累计达到20多万元,捐物100多件。为玉树灾后第一时间恢复手工艺品加工和市场供应,各种灾后急需生活用品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些都得到省、州各级领导的肯定,多次受到奖励和表彰。玉树州雪域民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到2011年底,拥有5600多平方米的商业用地和2200平方米的各类厂房,年销售达到1460万元。随着业绩的不断上升,雪域民族商贸公司产品越来越受到省内外广大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旦拉同志现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树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玉树州工商联合会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会员,青海省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玉树州安冲藏刀工艺品制造协会会长。 旦拉同志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商务部授予全国商务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被州委、州政府和玉树军分区评为2008年度玉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及“模范个人”。

娘本同志先进事迹

娘本,男,1971出生,1997年参加工作,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现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工作。娘本同志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艺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挖掘和整理藏文化艺术,改进唐卡绘画工艺与操作管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发明创造,推进科技进步,研究高新技术,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科研成果转化,设计开发新产品,创名优产品,推行品牌战略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深化画院体制改革、推动重组改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中作出显著成绩。在业务学习、技术钻研、苦练操作基本功、创新先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生产劳动绩效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维护职工利益、坚持诚信经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及民族手工艺发展方面勇于创新探索并作出显著成绩。在苦、脏、累、险等艰苦岗位,安全生产和勤奋工作并作出显著成绩。

自2006年娘本同志创办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以来,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热贡画院目前成为青海省为一座集热贡艺术保护、传承、展演、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和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民营企业。有效地转移了当地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农牧民增收。根据他本人创办的热贡画院近年来在工艺美术和非遗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热贡画院先后被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确定为“青海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海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等。同时,热贡画院作为同仁县重点旅游景点,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7万人次,占同仁县旅游总人数的85%以上,为同仁当地乃至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娘本凭娘本同志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艺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挖掘和整理藏文化艺术,改进唐卡绘画工艺与操作管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发明创造,推进科技进步,研究高新技术,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科研成果转化,设计开发新产品,创名优产品,推行品牌战略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深化画院体制改革、推动重组改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中作出显著成绩。在业务学习、技术钻研、苦练操作基本功、创新先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生产劳动绩效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维护职工利益、坚持诚信经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及民族手工艺发展方面勇于创新探索并作出显著成绩。在苦、脏、累、险等艰苦岗位,安全生产和勤奋工作并作出显著成绩。

自2006年娘本同志创办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以来,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热贡画院目前成为青海省为一座集热贡艺术保护、传承、展演、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和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民营企业。有效地转移了当地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农牧民增收。根据他本人创办的热贡画院近年来在工艺美术和非遗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热贡画院先后被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确定为“青海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海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等。同时,热贡画院作为同仁县重点旅游景点,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7万人次,占同仁县旅游总人数的85%以上,为同仁当地乃至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娘本凭借从业经验,挖掘和整理了濒临失传的敲雕等传统技艺,恢复创新了失传百余年的珍珠唐卡技艺。《大黑天》、《大黑天2》、木质唐卡等四项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外观设计专利。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改变了同仁地区热贡艺术品质量参差不齐、艺人散户各自为政、市场竞争力强、企业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影响热贡艺术传承发展的因素。为热贡艺术产业成为黄南州新的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娘本积极配合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展览和研讨活动130余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奖项66项。作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香港、澳门、台湾、东京、荷兰、科隆、纽约、悉尼、阿姆斯特丹等国内外经济发达城市,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名声享誉海内外。面对荣誉、面对众多的奖励,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热爱家乡人民和家乡艺术的娘本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热贡艺术事业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众,积极的参与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帮残助医、支教助学等慈善事业活动。2007年吾屯村实施村道硬化,他主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说服教育村民们按时交纳修路款,并且主动承担了修路所需的6000余元水电费。此后连续五年垫付全村水电费共计2万元;为村里的黄果树项目捐助管护费3000元,设备费2000元;为村委会干部每年每人补助1000元生活费;吾屯上庄村民李先14岁的儿子不幸身患重病,看到为医药费发愁的李先一家,他带头捐款1500元,之后又将5000元人民币借给李先应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捐款达3万余元,帮助李先一家度过了难关。对村里无钱看病买药的贫困户、特困户,娘本更是照顾有加,每年都帮助他们每人支付三四百元的医药费。自2007年至2010年娘本已经连续四年帮扶吾屯上下庄的特困户和残疾人,每年合计为他们捐助2万多元的生活补助费,累计捐生活补助8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娘本刚建起热贡画院,在最困难的时候,为灾区捐款2000元。为同仁县扎毛乡扎毛小学捐赠学习用具5万元,之后为该校学生捐赠助学款累计11万元。2009年起,娘本先后收养孤儿13名,招收当地贫困学生15名,并自筹资金免费向他们提供吃住及学习、生活用品,为使他们能学会一技之长,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娘本还专门聘请当地两名优秀画师向他们传授热贡唐卡技艺,每年累计投入各项费用30余万。2009年至今,连续四年累计为黄南州慈善协会吾屯献俊分会捐款8.5万元。2010年至今,娘本连续三年为同仁县瓜什则乡娘尕才让等三名贫困生捐资助学,助学金为每人每年1000元。2010年4月,娘本带头在热贡画院为玉树地震灾区筹款7115元,其中个人捐款5000元。

郭守明同志先进事迹

郭守明,男,生于1963年4月,1980年参加工作,1981年至1984年在青海大学水电系农田水利专业毕业,1984年至1999年在互助县水电局工作,先后担任工程队队长、副局长、局长,2000年至2001年任互助县计划委员会主任,2001年至2005年在青海青稞酒业集团公司从事技术工作。郭守明同志身为企业技术负责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郭守明同志不断改善互助青稞酒清蒸清烧四次清传统酿酒工艺,制定了规范的操作管理规程,指导企业各生产环节的生产,特别注重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于2011年5月,公司顺利通过了新版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照国家关于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安全规定,满足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要求,组织企业规范化生产,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他重视企业环境保护,建成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站,配置在线监控系统,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并顺利通过了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郭守明同志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2010年主持完成了包装一期工程改造,新增现代化包装流水线10条。2011年,又完成了三个酿造车间技术改造、制曲楼技改项目、包装二期工程、酒体设计中心等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总投资近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公司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产能力及其配套设施,为完成全年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完整的青稞酒产品体系,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在56%以上。郭守明同志积极建议企业寻找投资合伴,促进企业改制工作,尽自己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企业改制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改制组建了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2011年组建设立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并实现了企业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目标。该同志还积极建议在公司推行绩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大对管理层及各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人人落实责任,层层落实指标,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郭守明同志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钻研技术,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他主持制定了《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其中对原辅材料、能源技术、包装物验收、白酒生产工艺、产品标准等产品的各个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标准。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先后组织进行了大曲技术工艺实验和调味酒实验,并在青稞黄酒的技术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郭守明同志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及时传达中央及省地县文件精神,宣贯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传达董事会重大决定,加强职工的思想文化建设,公司劳动合同签约率达100%,足额上缴社会统筹。2011年11月,公司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协等部门认定为“全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同时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做出了贡献。郭守明同志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成立了安全委员会,分设消防安全管理组、设备安全管理组、生产安全管理组,设置专职安全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安全工作提到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有力保障了企业正常生活经营。郭守明同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在玉树地震发生后,郭守明同志深感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他按照董事会的安排部署,积极动员公司及职工进行捐款,先后筹得善款达到1100万元,为灾区重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明清同志先进事迹

马明清,男, 撒拉族,1967年生,1989年参加工作。马明清同志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研发安冲藏刀工艺与操作管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发明创造,推进科技进步,研究高新技术,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科研成果转化,设计开发新产品,创名优产品,推行品牌战略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深化企业改革、推动重组改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中作出显著成绩。在业务学习、技术钻研、苦练操作基本功、创新先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生产劳动绩效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维护职工利益、坚持诚信经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及传统手工制造业发展方面勇于创新并作出显著成绩。在高海拔地区艰苦岗位作出显著成绩。在防止重大事故、抢险救灾、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方面有突出业绩。他的工作成长经历是伴随着企业发展一同走过来的,他在企业里干过梳毛挡车工、机修工、车间统计员、机修主任、车间副主任、主任等许多一线工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普通工作岗位上获得职工和领导认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表现突出。为此,他多次被企业授予“技术标兵”、“革新能手”、“先进生产者”等光荣称号。他始终坚持钻研技术知识,勤学好问,不拍吃苦、脏活累活抢着干,掌握技术比别人快,特别是在机修工岗位上,进步突出,很快便能独立操作,技术上甚至超过许多老师傅,在担任车间统计工作时,协助车间管理,随后便被任命为机修主任,参与车间管理。在任车间机修主任期间,除了安排保证车间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带领机修人员按计划维修好所有车间纺织机械设备,从不因设备故障耽误生产交期,受到了生产车间挡车工和公司领导的好评。继而担任车间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07年企业按照省市政府整合打造国际藏毯生产基地规划,集团公司在由市区东部韵家口原厂址向城南搬迁时,数百亩厂区面积、十几个生产车间、上千台纺织机械设备,完全是由企业员工完成搬迁的,而各车间总共仅有的几十名机修工,他们是设备拆迁安装的主力军,马明清担任拆迁安装工作副总指挥,全面负责设备拆卸、运输、清洗、安装。工作中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连续两个月吃住在安装现场没有回过家,人累瘦了一圈,眼睛充满血丝,身体刮碰受伤从没休息过一天,对设备安装工艺一丝不苟,按时完成了各车间生产设备安装工作,并保证了设备安全平稳开机运行,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和时间。经过这次设备拆迁,大大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通过近几年的设备正常运转证明,该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在南川工业园区是最好的。这与马明清同志的专业技术和精心管理是分不开的,他的工作精神影响着广大企业职工,无愧于企业员工的榜样和典范。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任劳任怨做好本职工作上,他还凭借着对专业技术的不断专研精神,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大力加强与外界的学术、技术交流,时刻把握毛纺织行业,特别是牦牛绒产品加工业的最新信息和科技动态,参与牦牛绒牵伸细化科研项目和牦牛绒脱色染色技术改造研究,在生产技术管理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马明清为人谦虚实在,他虽然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却很少,从不计较个人荣誉得失。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从机修工开始一路走来23年一直从事毛纺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身为一名普通员工时,他始终用特有的严谨和坚韧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员工,带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担任车间主任后,他更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耐心说教,细心关怀, 他始终坚信“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对年轻职工的关心和培养,教育职工通过专研业务,提高技能以增加收入。他所带领的车间在企业中是最具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在生产成本控制、降低材料消耗、合理安排劳动力方面总能凸显成绩名列前茅。他亲自参与修改制定车间各项管理制度,并带头执行。他强调用制度管人,和谐员工相互间、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挡车工与机修工之间的关系,细心观察,化解矛盾。同时,从抓职工培训开始,从细化管理制度入手,强化考核,加大对职工思想工作的教育,使车间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干劲越来越足。上任不到一年,车间的各项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在公司组织的季度岗检中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他表示要依靠高原地域优势,在牦牛绒产品生产加工方面不断创新,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和工艺,不断开发更受消费者欢迎的特色产品,为企业发展积攒后劲,在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发挥聪明才智,爱岗敬业,做好传、帮、带工作,为现代化企业建设再立新功。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