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问:《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科学指导安徽省“十二五”时期的科技,特制定《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问:我省“十一五”科技发展现状如何?
答:“十一五”全省科技取得显著成就,自主创新加速推进,从部省共创奇瑞名牌,合肥成为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再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之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是“十五”末的4.8倍,专利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十五”末的10.7倍和8.3倍,获得国家级奖励科技成果是“十五”的3.1倍,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上升了3位和18位,一批重要的自主创新政策出台,自主创新已成为支撑引领安徽发展的一面旗帜、一大特色和一个品牌。
问: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形势如何?
答:从外部环境、区域竞争、安徽省情、建设创新型安徽的目标看,“十二五”期间,我省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迎难而上,力争自主创新有更大作为。
问:《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合芜蚌试验区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坚持“高端引领、产业提升、机制创新、开放融合、辐射带动、支撑转型”,力争取得一批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为全面建设创新型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问:“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5年,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实现“五个翻番、三个突破”。
问:“五个翻番、三个突破”具体是指什么?
答:“五个翻番”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0%,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
“三个突破”指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实现新突破。
问:“十二五”期间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的重点放在哪里?
答:“十二五” 期间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科技惠民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重点,引导社会、企业集中资源,在38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提科技术支撑。
问:关于“十二五”期间科技重大专项?
答:共凝练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1个,优势产业1个,现代农业2个,社会发展领域1个,平台建设1个,共49个优先主题。
问: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自主创新空间布局?
答:一是强力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将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极、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全省创新要素的聚集地。二是加快皖江示范区产业技术升级。三是促进省内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对县域经济的科技支撑。五是推进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问:“十二五”期间在那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答: 一是深化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改革。在合芜蚌试验区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二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争取合芜蚌试验区列入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三是深化科技计划和科研机构改革。四是促进军民融合。五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省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问:有那些工作推进机制?
答: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切实发挥各级科技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强化上下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省部会商、省院会商、省局会商工作机制,争取国家部委的指导和支持。完善市厅会商机制,加强对市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形成合力。三是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科技成果、产业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为核心的自主创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四是强化规划实施机制。在年度计划和工作中将规划落到实处,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调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