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泉州边检站、肖厝边检站关于促进外贸进出口货物就地通关便利措施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6-17    浏览次数: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5月3日市政府关于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促进外贸进出口货物就地通关专题会后,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泉州边检站、肖厝边检站反应积极,落实到位,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了《支持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品牌经济,促进扩大进出口措施》,泉州边检站出台了《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11项措施》,肖厝边检站提出了《促进泉州外贸货物属地通关10条便利措施》,从落实“一对一”帮扶、建设示范区、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等方面为“泉州货”就地通关量身打造了一揽子有效的便利化措施,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述三份工作措施转发给你们。请各级各部门结合市委“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入手,认真研究,主动对接,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导中介机构和外贸企业创业泉州,鼓励更多外贸企业用足、用好泉州口岸资源,让更多的货物在泉州通关,进一步激活泉州港口口岸活力,提升港口经济与口岸经济发展水平,为泉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多作贡献。

关于支持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品牌经济 促进扩大进出口措施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3年5月)

  一、培育做大出口产业集群,开拓国际市场。与各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联系渠道,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培育一次性卫生用品、休闲食品成为出口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供应链和流通型企业在晋江陆地港、泉州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落户;针对单家企业产能不足问题,探索出台促进同类多企业协作生产出口产品的整合帮扶措施和检验检疫监管新机制,通过同类企业之间互为代工生产,实现产能整合,进而做大产业集群,适应扩大出口需求;积极引导出口产业集群企业巩固和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加快开拓潜力市场和新兴市场;引导出口茶叶企业按照欧盟标准建立健全茶叶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扶持茶企抱团出口,力争实现出口欧盟的“零突破”。

  二、推进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效应。在2012年安溪出口茶叶、永春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获得国家级示范区称号基础上,支持地方政府继续深化示范区建设,扩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辐射作用,在安溪县乃至周边茶区推行示范区质量安全管控模式,不断扩大示范区辐射范围;同时支持德化县建设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强化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效应作用,充分发挥技术职能优势,主动配合泉州市政府提出的将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经验逐步推广到泉州市“菜篮子工程”、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以及泉州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中。

  三、帮扶企业打造品牌文化,发挥品牌效应。指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和管理理念,引进国际型人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并且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具有驾驭国际市场能力的品牌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大胆开拓、先行先试,支持匹克集团等企业率先尝试由“产品免验”向“品牌免验”转变,由单项产品免验扩大至系列产品免验,并进而带动通关便捷、扩大出口;支持规模企业以“品牌带店输出”模式开拓国外市场,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品牌输出计划。

  四、帮扶企业增强自身素质,应对技术壁垒。结合泉州市对外贸易特点,举办专题专家讲座,宣贯检验检疫政策,帮助企业培养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知识、熟悉WTO规则的人才;充分借助我国与主要贸易国(地区)质检合作磋商机制,为泉州产业集群进一步开拓国际(境外)市场、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造有利条件;指导永春县出口芦柑企业适应印尼农产品新规要求,尽快通过印尼原产国新鲜植物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争取实现输印尼芦柑重新从雅加达口岸入境。

  五、帮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扩大出口。加大对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指导,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技改力度,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增强创新能力,藉以扩大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指导辖区输美食品生产企业按照美国FDA再注册的相关要求,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时有效地开展再注册工作,并继续帮扶一些企业获得产品输美资质,力争新增出口备案企业10家以上,增加输美市场份额,促进扩大出口。

  六、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物尽其流。深化落实立项管理,开展“一对一”帮扶,为重点项目提供个性化、全过程打包服务。积极跟踪中化泉州石化、联合石化“脱瓶颈”、玖龙纸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指导其口岸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进口环节口岸协调、重点设备检验把关、成套设备装运前预检验、生产运行后续监管;配合泉州市有关部门加强泉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开辟泉州港新国际航线,促进从厦门口岸出口的货物回流泉州港;在晋江陆地港保持原有支持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促进其业务做大做强,继续保持全省四大陆地港的领先地位;支持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在2012年通过国家客运航线验收基础上,通过空港货运航线验收并开拓国际货运业务。

  七、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质量强市。建设出口纺织服装、鞋类、陶瓷、出口食品和食品接触产品公共质量检验检测平台,申报建设国家级休闲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主动为泉州市外经贸部门制定或落实贸易政策、举办国际外经贸活动提供检验检疫技术支持和验证服务;加强产业质量信息的掌握、动态分析和研究,定期形成产业发展的分析结果,向各级政府报送有关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质量石狮”等质量强市、质量振兴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八、先行先试做大泉台贸易,争取新的突破。按照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建设和考核要求,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推进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建设进程,并最终获批泉州口岸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加大对闽台农等涉台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建设闽台农产品免税直销市场;因应ECFA的新变化,先行先试进境台湾食品检验监管新模式,做大台湾进境一般贸易食品,做强对台小额贸易,力争贸易总量比2012年再增加20%,藉此凸显泉州对台贸易区位优势。

  九、落实企业费用减收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落实检验检疫费用减收政策,向社会、企业广泛宣传优惠政策的范围、具体项目和执行时限等要求,公开收费监督投诉电话,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监督,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将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在2012年第四季度免征检验检疫费用3369万元的基础上,2013年落实新收费政策,减收企业费用预计达5000万元,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十、强力打造便捷通关环境,提升通关效率。强化“大通关”建设,推动泉州进出口货物逐步实现属地化,实现泉州货物在厦门口岸的通关单无纸化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实施无纸化报检、检务放行、机审快核、系统放行等快捷放行措施;对检验检疫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以上的企业,优先推荐实施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加强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提升电子检验检疫水平,提升电子放行速度和通关效率。

关于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11项措施

泉州边检站

(2013年5月)

  一、便利措施类

  (一)减少查验环节,施行诚信船舶、诚信企业服务机制。对外轮、口岸企业实行星级评定,争取年内将30%以上船舶、60%以上企业纳入诚信管理范畴,对诚信高、货值大的船舶、企业优先提供送证上门、登轮办理手续、减免船体检查等措施,满足相关船舶的快验需求。

  (二)减少查验时间,建立“3个100%”服务承诺。更新海港视频监控体系,投入3G海港综合执勤车,应用海港无线验放系统,提升验放效率和口岸科技管控能力,进一步降低船舶监护、巡查密度,方便船舶、港务公司进行作业。同时,使每船的边防检查时间减少30%,并力争实现“3个100%”(即100%确保船舶无人为因素滞港、100%实现网络报检和网络办证、100%实现7天24小时全天候检),利用优质的管理和服务给口岸企业、船舶带来更多便利。

  (三)减少办证手续,推行海港边检证件电子化。积极为口岸相关企业办理电子通行证件,实现限定区域通行证、登轮证、登陆证电子化,实现通关无纸化、立体化、智能化,并采取网上预约、手机办证等便利服务,节约口岸企业的办证时间和办事经费支出。

  二、通关服务类

  (四)提高通关效率,推行5项“绿色通道”保障服务。推出五种“绿色通道”服务:为受伤患病船员旅客开通“生命救助绿色通道”;为受恶劣天气影响的交通工具及载运人员开通“灾害天气绿色通道”;为携带大型神具的进香宗教团体开通“宗教交流绿色通道”;为载运需紧急装卸特殊货物的船舶开通“快速作业绿色通道”;为登轮船员家属开通“亲情绿色通道”,以个性化的通关服务使不同类型服务对象得到最大化的便利。

  (五)提升通关质量,推行外贸客商人性化服务。在晋江机场推出“APEC商务通道”,对来泉洽谈外贸业务的客商给予更高规格、更优待遇的出入境检查服务,使每名进出泉州口岸的客商收获宾至如归的感觉。

  (六)优化通关流程,推行“三员”便利服务。派出一线业务骨干担任航空公司、旅行社、外代、码头公司等企业的“边检指导员”,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通关政策指导,共同提升口岸通关水平;结合口岸实际建立完善“口岸治安员”协勤队伍,鼓励企业自管;健全与各服务企业“信息员”的沟通反馈机制,第一时间掌握服务对象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服务措施,切实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三、业务基础类

  (七)提高勤务响应效能,在石湖、石井港区建立“小单元、大协调”的分区域执勤模式。抓紧建设石湖区域勤务中心,把三分之一的警力投向石湖港,确保第一时间勤务响应,使船舶检查手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进一步完善石井区域勤务中心硬件和配套机制建设,试行以执勤组为单位的小单元勤务模式,使一线警力的使用更有效率、勤务运行更加高效。

  (八)提高警力素质,开展边检警力综合配置改革。全力保障市政府的口岸发展规划,重点是压缩机关警力,力争把80%以上警力用于基层一线,并与莆田、肖厝边检站建立警力对口支援机制,缓解警力紧张。推行弹性勤务机制,培养综合型检查员,确保年内70%以上的执勤人员胜任5个执勤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保障货物就地通关后可能带来的检查数量高峰需求。

  四、执法监督类

  (九)开展边检服务专项整治活动。部署开展“服务质量整顿年”活动,围绕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质量等方面深化执法整顿工作,通过建立科队、勤务处理中心、司令部“三级”督导制度,定期通报、限时整改、动态跟踪“三步”整改制度,重点解决勤务组织不严密、执法不公、态度不热情不亲切等问题,树立海西“文明使者”的良好形象。

  (十)建立信息化执法工作监督机制。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对边检服务工作的全程监督管理中,通过网络测评、手机测评、第三方测评等形式了解、掌握边检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反馈,提高服务质量。研发集勤务倒查、服务监督、差错考评、效能考核于一体的边检勤务监督软件,通过对服务全过程的督导,确保每名检查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升业务水平,为口岸发展夯实工作基础。

  (十一)完善船舶、企业投诉渠道。在执勤现场、互联网门户、边检微博上建立泉州边检站意见建议反馈箱和站长信箱,在服务大厅设立边检服务承诺公告栏,全程接受服务对象监督、投诉。与市政风行风热线、效能办建立投诉联络反馈机制,定期接受服务对象在线投诉,并保证7天内回复、15天内处理。

关于促进泉州外贸货物属地通关10条便利措施

肖厝边检站

(2013年5月)

  一、简化出入境检查手续

  (一)往来港澳小型船舶办理边检手续,不再查验《航行港澳船舶查验簿》、《总申报单》和《船员物品申报单》;对闽台航线直航定班轮免收《船员物品申报单》、《航行国际航线船舶出境自查报告表》,将每日每航次申报《船员名单》调整为每月第一次出境或入境申报。

  (二)延长《登轮许可证》及《登陆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推行企业预约办证服务及送证上门服务,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为符合条件的港口作业工人及登外轮作业的人员签发有效期三个月以上的长期登轮许可证,为在特定船舶上服务的外国籍船员和台湾地区船员签发年度多航次有效登陆证件,简化船员登陆手续。

  (三)推行诚信服务模式,根据《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实行量化计分、分类服务,诚信度较高的船舶以船方自管为主,并可享受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延长证件期限的服务。

  二、优化通关服务效率

  (四)推行船舶在港零待时、手续办理零等候、便民服务零距离的“三零”服务承诺。坚持“5 2”工作日制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保证船舶随到随检,证件手续随到随办,最大限度节省船舶在港时间。

  (五)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分别在肖厝港区、斗尾港区成立区域勤务中心,将船检、巡查、办证、案件处理等业务前移到执勤一线,减少科队职能条块分工导致的繁杂手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做到服务在一线体现、问题在一线解决、作用在一线发挥。

  (六)开通“能源中转”快速通道。顺应化工品水路通港中转、煤炭铁路闽赣中转和木片公路省内中转的“三路快转”的大物流格局,牵头开辟“能源中转”快速通道,依托《肖厝口岸跨警种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口岸联检单位,对信誉好、风险低的船舶建立快速联检验放机制,确保港口货物快卸快转,促进能源中转贸易量强劲增长。

  三、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七)建设集“快速通关、流动服务、移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边检移动执勤车,利用专用3G无线上网卡,搭建无线验放网络平台,现场实时办理出入境(港)船舶及员工通关手续,实现通关便捷化。

  (八)推行口岸管控智能化,在口岸限定区域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简化证件查验手续,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卡式”自助通关服务。

  (九)开通微博、边检QQ群等信息化平台,主动对接省公安厅“5 N”,推广应用电子口岸系统,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无缝隙服务,实现服务精细化。

  四、支持码头泊位对外开放

  (十)积极支持泰山石化10万吨级码头、东港石化、中化泉州石化码头、福建联合石化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等新增外贸作业点对外开放,采取“一提二跟三同步”工作法(即提前介入码头规划设计,跟踪建设情况、跟进服务需求,力争边检查验设施和码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帮扶码头企业完成好口岸查验设施建设,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