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8-09    浏览次数: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黄龙吴氏祖墓群、蒋报荣民居等11处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已经市文广新局组织文物专家组评审、论证通过,现予公布。请各级各有关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泉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范围

  (共11处)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1

黄龙吴氏

祖墓群

元、明

    黄龙一世祖墓:鲤城区浮桥街道坂头社区

    黄龙二世祖墓:鲤城区浮桥街道歧山社区

    黄龙祖姑墓:鲤城区浮桥街道黄石社区

黄龙吴氏祖墓群含黄龙一世祖墓、二世祖墓、祖姑墓。

黄龙一世、二世祖墓墓葬风格为中国传统墓葬与伊斯兰墓葬风格相结合,墓碑雕刻卷云纹烘托圆月的图案,保存较完整,是研究泉州明代葬俗、明墓建筑规制的重要实物。

祖姑墓塔式结构的残件特别是球状塔、浮雕趺坐佛像,标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为研究明代墓塔建筑规制提供实物研究资料。

一世祖墓以墓碑为中心,前22米至前檐,后10米至护围后缘,左右各6米。

二世祖墓以墓碑为中心,前30米至篮球场,后4米至护围后缘,左右各9米。

祖姑墓亭本体。

2

蒋报荣民居

民国

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顶街路5号

蒋报荣(1888—1960),少年时到印尼谋生,后经营油厂、咖啡厂、豆腐厂、百货公司等。1914年回乡建该厝。

厝坐北向南,为两落五开间硬山式建筑,砖、木、石混合结构。厝面宽18.5米,进深24米,埕深13.5米,占地面积693.75平方米。该民居具有鲜明的民国初建筑风格,石雕、木雕较为精美。厝于2009年略有修缮,整体保存较好。

东、西、北至厝墙体;

南13.5米到前埕。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3

黄龙吴氏家庙、祖祠群

元—现代

黄龙吴氏家庙:鲤城区浮桥街道岐山社区繁荣大道谒祖路57号

尤溪祖祠: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祠堂巷3号

金浦祖祠:鲤城区浮桥街道金浦社区128号

黄龙吴氏家庙、祖祠群含黄龙吴氏家庙、尤溪祖祠、金浦祖祠。

黄龙吴氏家庙始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原名为崇元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1986年吴氏华侨集资依原有规制复建,1988年竣工。祠为两落五开间硬山式建筑,砖、木、石结构,坐西北向东南。

尤溪祖祠为吴氏三世二房祖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崇祯、民国年间重修。1966年在原有格局基础上大修。祠为三落三开间硬山式建筑,砖、木、石结构。坐东北向西南。

金浦祖祠为吴氏三世五房祖祠,始建于明中叶,清重修,1995年再次重修,为三落三开间带双护厝硬山式建筑,砖、木、石结构。坐北向南。

黄龙吴氏家庙前17米至黄龙屏,左、右、后方至墙本体。

龙溪祖祠:祠前方至埕的最前端7米,左、右、后方至墙本体。

金浦祖祠:祠前7米至照墙,左、右、后方至墙本体。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4

霞洲妈祖宫

明-现代

鲤城区江南街道霞洲社区

宫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历有毁建。现存建筑为1982年后重建。殿坐南向北,两落三开间,面宽7.4米,进深32米,建筑面积236.8平方米。前埕设拜亭。大门上横额书“天上圣母”。下殿面宽、进深各三间,歇山式,穿斗抬梁式木构架。

2007年在旧殿西南侧增建前殿、正殿,前殿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石结构。面阔18.5米,深11.6米,建筑面积214.6平方米,歇山式,三川脊。正殿面阔19.6米,深16.7米,建筑面积327.3平方米。重檐歇山式屋顶。奉祀妈祖。

2009年在前殿、正殿后再增建二层慈航宝殿,四周带环廊,五开间。建筑面积372.4平方米。歇山顶,翘脊,砖木石构筑。二层供奉观音大士像。前殿、正殿与慈航宝殿自成轴线,与旧殿轴线大致平行。

霞洲妈祖宫总占地面积约二十亩,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为泉州江南重要的民间信仰、休闲场所之一,也是联系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一重要纽带。

西至排洪沟;

东、南、北至江滨路。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5

泉郡日月

太保宫

(一堡宫)

元-现代

鲤城区海滨街道

办事处水门社区

泉郡日月太保宫又称一堡宫、浦东宫,主祀南宋末赵昰、赵昺二幼帝。宫始建于元,历代有重修。1995年依清代样式重修,坐东北朝西南,由山门、拜亭、天井、两廊、主殿、后殿组成。前殿面阔三间,卷棚顶。门额悬“泉郡日月太保宫”黑底金字木匾。两边中柱、廊柱刻有清道光进士、书法家庄俊元题写对联。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龛正中祀三对大小不等的帝昰、帝昺神像,其中一对神像着黑漆,为文革后雕作,另两对均着朱色。三对神像均为二帝互相拥抱立像,神态、动作相同。宫东护厝明清时为社学义学场所,现门额“拱紫书舍”匾为旧构,白色花岗岩质地。

西南侧25米至破腹沟岸;

东南、西北、东北侧至墙本体。

6

郑氏宗祠

(峥嵘种德堂)

明崇祯七年

(1634)

泉港区峰尾镇峥嵘村

郑氏宗祠(峥嵘种德堂)始建于明崇祯七年 (1634),嗣后由郑氏后裔陆续修建。祠座东朝西,占地面积656.2平方米。硬山顶、翘脊、抬梁穿斗混合式砖木结构,上下厅两侧12根立柱、石柱为基、条石为廊、祠内木雕、砖雕、石雕精美、古色古香。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峥嵘郑氏较多的迁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居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郑氏侨台胞曾数次回乡谒祖,并于1984年与郑氏宗亲合力共修祖祠,得以重光。

东:墙外0.8米

西:8米至路

南:2米至民居

北:0.5米至民居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7

出氏翰林第

清乾隆八年

(1743)

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洪厝坑

出氏十二世祖出科联及其宗系于乾隆八年(1743)建成,是泉港区为数不多的一座翰林府邸。该府邸坐西朝东,占地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五开间,穿斗式土木石结构,硬山顶。大门上挂有“翰林第”牌匾,内挂有“进士”、“解元”、“文魁”等牌匾。出氏翰林第记载着蒙古高原民族在东海沿海的由来、生息与辉煌。

东:9米至路

西:3米至民宅

南:2米至民宅

北:1.5米至祖厝

8

陈庄

陈氏祠堂

明洪武31年(1398)

泉港区山腰街道

锦塔村陈庄自然村

陈庄陈氏祠堂——又名陈徐故居,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原为三进三开间建筑,占地380平方米,建筑面积318平方米,现存第三进建筑,有明代黑青石柱珠,圆形石雕柱珠10粒,及旗杆夹石,大门肚石,长石条等。据《惠安县志》作陈徐,七都(山腰)陈庄人,国子(监)助教。《泉州府志》、《重纂福建通志》均有记载。明代惠北(现泉港区)名人,故居历史悠久,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门前10米至路;

后、左、右各1米至民宅。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9

中共地下党“火花”支部旧址(陈春三故居)

20世纪

30年代

至40年代

泉港区涂岭镇涂岭村下街

    房屋系陈春三的父母于20世纪30代年始建,40年代中期落成。房屋座东朝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占地558.3平方米。俗称“三间张”,闽南传统建筑,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砖、石、木结构,正面为红砖墙,两侧山墙及后墙均为花岗岩石砌墙体,具有自己的特色。1949年6月,成立了以陈三春为负责人的中共地下党“火花”支部,开展地下革命斗争。

前:10米至埕

后:2米至巷

左:8米至红

砖埕边井

右:3米至巷

10

诚峰刘氏

南门祖祠

1786年

泉港区峰尾镇城峰村

    诚峰刘氏南门祖祠,又名“圣恩堂”,堂主刘国宝,国子监太学生,乾隆丙午年御旨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御史,钦赐《瑞应重熙》匾额,加封黄袍马褂“五代同堂”,妣陈氏为太安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起建该厝。坐北朝南,进深19.46米,面宽21.20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前有花岗岩石埕,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南侧聚宝池占地面积140平方米.

圣恩堂由上、下落、中天井、两庑廊、护甲组成;穿斗抬梁混合式木结构,双翘脊,硬山顶。圣恩堂保存完好,木、石雕刻俱佳。

 

南:30米至聚

宝池南侧

北:0.5米至

民宅

东:4.5米至

城平交界处

西:0.85米至

民居

序号

名称

年代

坐落地点

简介

保护范围

11

山腰庄氏

古民居

1786年

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委会石桥自然村

山腰庄氏古民居,又称“小三房”古民居。清乾隆年间(1786),由山腰庄氏十五世祖庄大勋、庄大东堂兄弟始建,历时三年,庄大勋为清代武举。三座大厝相连,工艺精美,雄伟壮观。

东座大厝:(俗称下厝)坐北向南,与西座大厝隔防火巷相连并列,两进三落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面宽15.5米,进深32米,砖埕深9.4米,占地面积641.7平方米。外围矮墙,大门内凹,有花卉砖雕,面墙地袱石雕古朴雅致。厝整体构筑均整,简约明快大方。

西座大厝:(俗称下厝)坐北向南,两进三落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面宽18.5米,深32米,前有砖埕,外周围墙,埕深9.4米,占地面积766平方米。大门内凹,东西墙堵砖雕精美,有凤、麒麟、花卉如意等,面墙地袱石雕粗朴简细。

北座大厝:(俗称中厝)。厝始建于清,近年重修。主体建筑坐北向南,一进两落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厝大门内凹,两边有浮雕,面墙地袱大方端庄,大门边辉绿岩石雕秀美,面宽18.2米,深22.8米,前砖埕深9米,占地面积578.76平方米。厅上悬挂“举人贤”匾额一方,厝保存完好,总体格局清晰。

南侧9米至埕沿;

东、西、北侧各0.5米至民宅。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