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04-28    浏览次数: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直和省部属驻泉有关单位,各金融机构:

  《泉州市2014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2014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点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泉州金改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2014年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部署,今年全市金改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打开“两个通道”目标,健全金改支撑体系,加快关键环节突破,推动金融资源集聚,促进金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目标是: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和12.8%以上,银行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提高到86%以上,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12%以上,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

  一、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一)引进培育金融机构。推动银行业机构升格,全年引入银行业机构2家以上,增设银行业分支机构10家以上。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金融组织。推动设立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和证券投资咨询公司,鼓励证券、基金公司来泉设立专业子公司和创新型机构。积极引进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加快布局。(责任单位:泉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工作局、市保险协会)

  (二)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改革发展。做大做强泉州银行,推动泉州银行增资扩股,增设域外分支机构,争取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完成村镇银行筹建开业县域全覆盖,鼓励泉州、石狮、晋江、南安4家农商行按照“特殊挂钩”政策设立异地村镇银行。推动惠安、安溪、永春、德化4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责任单位:泉州银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相关县政府)

  (三)开展金融机构创新试点。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争取开展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试点,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获批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责任单位:泉州银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

  二、持续提升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四)推动银行信贷向小微企业倾斜。推进银行机构向上争取扩大小微金融产品创新、信贷审批和业务授权等权限。推进银行管理制度改革,力争在完善审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定价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鼓励银行业机构通过贷款重组、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大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表外融资业务,持续扩大表外业务规模。推动落实小微信贷“四单原则”,深化“六项机制”建设,完善细化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指标和评价机制,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责任单位:泉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在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五)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小微企业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建设。争取上级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泉州先行先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担保方式及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组合担保、互助联保等方式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设立财政出资的融资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建立集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为一体的融资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短期质押、担保贷款业务。强化运作管理,切实发挥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助保贷”资金池和外贸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共担资金作用。(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局、市金融工作局,在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六)发展小微企业保险产品和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拓宽保险营销渠道,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等级设置浮动费率。继续落实对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小微企业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探索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鼓励保险资金购买小微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等。(责任单位:市保险协会、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局,在泉各保险机构)

  (七)持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发挥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杠杆作用,促进银行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农村金融软硬件设施投入,鼓励研发推广农村手机支付,进一步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推广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产品及信用船、茶三通、农信通等涉农特色融资方式。推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所有权抵押贷款业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传统农业险,探索开展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金融工作局)

  三、推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八)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政策,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倾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金融服务,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1 N”综合授信、产业链商圈金融合作等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小企业发展集合基金、“金桥通”产品、债权资产收购业务等落地运作。支持和鼓励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贷款融资实行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泉州出口加工区、省级开发区建立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助推新兴产业、高端项目落地,加速产业集聚。(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经贸委,在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九)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资源重点投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大对物流、商贸、旅游、信息服务业(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对新型文化业态的金融支持,发挥金融助推 “东亚文化之都”建设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多领域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融资咨询、项目评估、财务辅导、融资设计等特色服务。积极开展贸易物流融资、国内信用证、保理等新型融资业务,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责任单位:泉州银监分局、市经贸委、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信息化局,在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十)加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电子商务园区和电商企业创新授信方式,扩大授信规模,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引导金融机构整合客户、信用、服务等资源,提供企业信息发布、在线交易、融资贷款、资金托管、支付结算等全方位的商贸和金融服务。推动开发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贸易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支持发展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经贸委、市信息化局)

  (十一)加大对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落实“绿色倾斜信贷”政策,推动银行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积极引导低碳环保企业上市融资,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培育科技金融创新示范点,设立市级科技创业种子基金,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小巨人”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支持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福建海峡银行泉州科技支行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高新技术企业定向资产管理、信托、集合理财计划等产品,不断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鲤城区政府,在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着力拓宽融资渠道

  (十二)鼓励企业盘活资源。探索推出土地信托,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转。规范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制度,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产品证券化,探索推出碳债券等创新型债权类产品。(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金融工作局)

  (十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发行上市,全年新增8家以上上市企业。推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并购重组,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整体实力。出台加快场外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加快推进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建设,力争挂牌企业突破300家。鼓励上市企业和挂牌后备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推进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全年新增发债企业8家以上。(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

  (十四)大力引进保险资金。引进保险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泉州重点项目建设,参与地方企业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改制上市,支持商业保险参与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责任单位:市保险协会、市金融工作局)

  五、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十五)加快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多渠道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建立可供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库,提升民间资本对接金改项目实效。合理安排准金融机构发展布局,积极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培育民间金融创新示范点,支持晋江市发展融资租赁特区。(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泉州银监分局、市工商局、市工商联,晋江市政府)

  (十六)建立民间金融良性发展机制。出台《泉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暂行规定》。推进准金融机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开展准金融机构评级和分类监管,鼓励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准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度做精做大。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跨县域经营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发行私募债、资产收益权产品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建立民间融资网络登记备案制度,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工商局,各县(市、区)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六、加强对台对外金融合作

  (十七)深化泉台金融合作。争取开办泉台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和发行宝岛债等业务。力争泉台两地金融机构在通汇、结算、信用证互认、离岸业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泉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尽快获批筹建,争取台资银行来泉设立分支机构。探索泉台两地创新型要素市场合作发展的新模式。(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台办、晋江市政府)

  (十八)扩大泉港澳金融合作。争取引进港澳金融机构来泉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战略投资泉州法人金融机构,加强与港澳侨金融机构的人员交流和业务合作。引导银行业机构创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品,探索发展协议付款、人民币保函等跨境人民币融资产品。(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外事侨务办)

  (十九)加快对外金融合作。争取海外泉商发起设立侨商银行,争取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来泉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海外知名创投机构来泉投资,争取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试点。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集团内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外事侨务办)

  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政府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调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市、区)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研究、项目推进、管理服务、宣传联络等。(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及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二十一)加强考核激励。落实各县(市、区)和金融机构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问题反馈、效果评价等机制。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要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安排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政府增信资金,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保障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泉州银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二十二)加强信用建设。建成泉州市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全覆盖,在上半年基本建成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继续推进信用评级评定活动,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制度,构筑良好的信用环境。引进国内外知名度高、社会认可度强的评级机构,完善信用服务市场。(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

  (二十三)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开展非法集资融资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引导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准金融机构准入、退出和日常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

  (二十四)加强人才保障。充分发挥金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认真落实《泉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培养暂行规定》,用好用足省政府赋予泉州参照执行平潭人才特区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公务员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局)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