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网易微博 更多 |
各区县局、分局;市计量院: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计量发展规划》经局长办公会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贯彻和落实。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计量发展规划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计量发展规划
序 言
计量是实现和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科学活动。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经济交往和科技活动的每一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测量活动,计量的重要作用就是保证在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测量活动的结果准确和可靠。
计量为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国内外贸易等各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保障。这种保障主要体现在:研究、制定、推行统一的计量单位制度;研究新的测量方法,开拓新的测量途径;研究、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建立各物理量、化学量的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体系,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和一致;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对涉及国计民生的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销售、溯源、使用依法实施监督。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然走在全国前列,首都聚集了大量的优势计量资源,具备了发展高技术计量检测服务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大力推进以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为重点的计量工作,计量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量值传递体系进一步完善,计量技术机构能力进一步增强,计量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但也存在着计量体系不完善、计量基础能力薄弱、计量监管和计量检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以及首都的优势计量检测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和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要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计量新需求,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法制计量,全面加强工业计量,积极拓展工程计量,强化能源计量监管,培育和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尽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计量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计量检测服务业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基础保障作用突出。加快发展计量检测服务业对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为推进北京市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计量工作在服务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
北京市的计量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计量体系,不断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实施科学有效的计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计量技术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北京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和实施“三个北京”战略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探索并遵循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律,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民生计量、能源计量为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北京市计量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计量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服务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不断健全完善北京市计量体系,逐步实现计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计量科研水平明显提高,计量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企业计量管理的能力普遍提高,计量检测服务业态基本形成,使北京市计量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具体目标
1.计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不断健全完善北京市计量法规体系和完善计量监管体系,创新计量监管机制和方法,达到行政许可行为规范,计量监督管理科学有效,建立民生计量保障体系和能源计量技术评价体系。
2.计量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建立更加积极、有效的科研组织和政策机制,提升我市科学计量能级。实现立项和完成的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立项和完成国家、地方计量技术法规、标准制修订20项。取得一批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领域计量溯源的技术成果。
3.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建立完善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传递体系和量值溯源体系,本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增或升级率达25%。进一步提升重点计量器具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综合性计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和国家医疗计量器具产品质检中心,构筑并完善“资源配置合理,保障能力齐全,服务功能完备,国内水平一流,国际接轨运作”的计量技术基础支撑体系。
4.企业计量管理能力普遍提高
积极推进企业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计量管理示范企业。企业的计量管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和节能减排降耗提供计量技术保障和计量技术服务。
5.计量检测服务业基本形成
创新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首都优势计量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的高技术计量检测服务企业,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监管体系
1.加强北京市计量法规体系建设
密切跟踪《计量法》修订进度,及时做好《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规定》等地方法规的修订工作。适时制定《北京市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建立适应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计量法规体系。
2.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计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以方便计量行政许可服务对象为目的,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计量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许可受理、评审、办理、审批等各环节的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计量行政许可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和办事人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切实加强计量行政许可证后监管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创新、完善监管制度、寓管理与服务之中,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开展计量风险研究,建立计量风险评估机制
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增量风险,消除或控制存量风险”为目的开展计量风险研究。增强计量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提高计量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认真分析计量风险存在的环节以及计量风险对整体工作的影响,提高主动预防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分等级、分重点”确定“计量监管目录”,建立计量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4.进一步完善民生计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明确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主体责任,实现从对计量器具的监管向对计量器具拥有者主体诚信监管转变,科学确定监督管理的职责范围,使得计量监督管理适应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医院、眼镜店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大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形成“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巩固社区菜市场计价秤统配统管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化民生计量工作,建立健全民生计量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落实计量监管职责。结合北京市总部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总部的计量管理和服务,强化企业诚信计量自律意识,将诚信计量管理的意识、规范和制度全面延伸到各子公司、门店,从而推进行业整体计量工作。探索全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行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对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电子计价秤等重点计量器具监管,加大重点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继续强化定量包装商品和商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完善的管理体系,创新的管理手段,使民生计量工作取得实效。
5.建立能源计量技术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节能减排能力
认真贯彻《节能法》、《计量法》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科学细化能源计量体系,积极推进用能单位节能计量器具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配置管理。全力支持本市有关能源与碳排放监测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的内涵和能力,不断提升本市服务节能减排工作的能源计量技术基础地位和作用;完善北京市能源计量技术评价规范,建立能源计量技术评价体系,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技术评价工作。充分利用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重大项目节能评估,进一步加大能效测试、能效比对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能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为用能单位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目标服务,促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加强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严格供热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监管;强化供热计量器具的生产、销售、维修、使用环节的计量器具监督管理,严厉处罚违法行为;加快完善供热计量器具检定装置建设,依法做好供热计量器具首次及后续检定工作。
(二)加强计量科研能力建设,建立科研创新机制
1.加强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计量保障技术研究
加强以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量保障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包括生物计量、光通信计量、材料计量、电动汽车应用涉及的电池充放电计量等相关产业领域的量值溯源方法、相关标准物质和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展几何量空间计量、大尺寸计量以及纳米计量技术研究,攻克现有计量基标准能级无法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的难题,密切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技术的发展,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量值溯源体系。
2.加强能源计量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积极推进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相关能源计量量值溯源体系;开展建筑节能检测、大气污染物排放、环境(大气、水)监测、天燃气清洁能源、智能电能表等能源计量技术和计量标准的研究。积极研究能源在线测量技术和动态量计量溯源技术,提高应对现场等条件下动态及在线计量校准的能力。研究能效计量以及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有效途径,使能源监测设备检测结果和各种能源检测数据的准确及有效溯源。
3.加强北京市计量技术规范的建设
根据法制计量管理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积极争取各类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制修订,提升北京市计量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北京市计量管理和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制定、完善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技术规范。
4.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是实现北京市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发展的重要保证。探索北京市计量科技创新机制,研究建立计量科研中心;明确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运行程序;完善具有有效激励机制的科研奖励制度以及科研风险评估和承担机制,形成更为积极和有效的科研组织机制,促进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提高科研开发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与科技交流,积极开展新的计量检测技术检测、校准方法的研究,促进质监系统内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对科研成果的应用。
(三)加强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计量检测服务水平
1.建设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体系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体、授权机构为补充,继续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体系建设。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加强涉及公共安全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保证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以及用于能源及资源管理、司法或仲裁鉴定、行政执法、公正评价等重点计量器具量值的一致和准确。进一步提升现有计量标准的自动化程度、信息化水平,加快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装置等最高社会公用标准装置更新改造的步伐。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建立服务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用计量标准。
2.积极筹备建设国家计量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级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国家级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和国际先进实验室的相关要求,以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为主体,充分发挥国家大区计量测试中心的功能,按照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充分兼顾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计量检测需求,本着特点突出、增强实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筹备建设国家计量检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建设,建立能源计量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平台、能源计量检测人才培养平台,实现能源计量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并不断取得实效;积极筹备建设国家医疗计量器具产品质检中心,建立保障医疗计量器具有效溯源的计量保障体系。
加强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国家重点管理和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能力,提高检测水平。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保证试验能力不断适应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和相关标准的发展要求,不断适应计量器具产品性能和类别的发展,促进计量器具产品质量提高。重点加强完善天平、非自动衡器、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以及电能表等10个重点计量器具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和燃气表、加油机2个国际互认OIML证书实验室建设,不断提升适应产品技术发展和国际先进标准的能力,提高检测技术,努力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3.加强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
按照“能力适应、制度健全、行为规范、数据准确”的要求,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逐步实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由计量器具公共检定服务向公共服务与认证服务相结合转变,推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服务社会化,深入开展计量检定、市场检测、认证服务。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强计量技术机构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推进计量检测信息化建设,深入推动二维标识码辅助系统的应用。
4.稳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
根据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和定位,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全系统计量检定机构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完善用人、分配等内部机制,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构筑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服务优质、行为公正和协调发展的北京市法定计量检测体系,逐步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培育计量校准市场,促进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
1.积极培育计量校准市场的发展
制定完善计量校准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检测/校准服务机构的管理,指导和规范校准服务行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培育计量检测/校准市场和第三方的计量校准服务机构,打造北京市计量检测服务品牌,大力发展高技术计量检测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计量检测资源的整合积聚,构建投资多元化、营运市场化的公共计量检测能力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高技术计量检测服务业集群发展。充分利用首都现有计量检测资源,加强测试方法、测试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计量检测等服务。鼓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由提供单一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主动参与计量检测/校准市场竞争,提高开展计量检测/校准服务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检测/校准服务需求。
2.建立综合性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
以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为依托,打造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品牌,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科技创新和国际贸易规则,建立起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优质的综合性计量检测服务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利用首都优势计量检测资源,大力推进计量检测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计量技术基础对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和计量技术基础对民生、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计量技术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和计量检测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性计量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要着眼于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和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发展,建立以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服务对象,辐射环渤海地区产业带,最终为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准确、可靠地计量检测技术支撑、保障和服务。
积极推进区域计量检测中心的建设。各区县要着眼于北京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各区县区域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成为服务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具有专业性或综合性特点的计量技术机构。
(五)加强工业计量,服务产品质量提高和节能减排降耗。
健全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分类监管制度。根据企业计量管理基础和规模的不同,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据《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提高计量管理和计量检测能力,开展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树立一批计量管理典型示范企业;依据《中小企业计量检测能力评价规范》,促进中小企业加强计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鼓励企业开展“C标志”评价工作。
工业计量要提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能力,鼓励优势企业建立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特色计量检测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及时将新的计量测试技术应用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工艺生产、监测食品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等领域,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等做好计量测试服务。 积极参与本市有关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工程项目,为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低碳经济、气温变化研究等重点领域的检测工作提供计量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
积极争取市、区县各级政府支持北京计量事业发展,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规划北京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支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计量科学技术和计量管理方法。密切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和联合共管机制,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二)加大计量经费的保障力度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计量工作的经费投入,严格预算管理,保证法制计量工作有效开展;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探讨采用政府、企业及社会资助或融资等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好国家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大力扶持计量检测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把“人才强检”置于计量事业发展的首位,加强计量管理人才和计量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机制,把人才队伍和科技进步作为忠实履行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技术机构的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走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素质和造就领军人才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研究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抓好重点人才培养,鼓励、带动和扶持科技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和从事计量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科研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重点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技术人员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水平,争取在每个专业培养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
建设计量检测人才培养平台。把市计量院打造成计量检测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做好区县计量检测青年技术骨干到市计量院的选调培训工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计量授权机构组建计量专家队伍,开展计量发展战略、重点领域计量技术支撑体系等计量理论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
(四)加大计量宣传力度,提升计量工作社会影响力
积极利用“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科技活动周”及“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活动,深入开展计量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医院等计量惠民和计量宣传活动,定期开放计量实验室,普及计量知识,宣传计量文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计量知识,宣传计量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效地提升计量工作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