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工信委 江西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时期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江西省“十三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江西省工信委 江西省发改委
2016年8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十三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和应用,电子政务已成为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为加快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概况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国家、省、市、县、乡等各级政务部门纵向和横向联网需求,全省电子政务以“一网通”的方式,集中解决了基层以及人社、民政、财政、税务、卫生、计生、农业、林业等部门系统内部的信息联网,省市县乡“四横一纵”全覆盖的电子政务外网格局基本形成。各级政府部门实现了公文传递、事务办理、信息采编、会议组织、值班管理等日常工作的信息化,以金税、金审、金财、金盾、金保等工程为代表的重点领域业务应用不断完善和深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内容和范围日益扩大,已有43个部门初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多业务的数据交换,电子政务共享数据交换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应急联动系统和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等初步建成。省级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体系逐步建立,人口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对全省户籍人口及外省流入人口的数据采集和集中管理,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了全省土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各类数据,公路基础数据库涵盖了高速公路等各类道路的基本属性和沿线设施信息。江西政务服务网对教育、医疗、民政、就业、广电等39个部门的1300余项便民服务进行了整合,公布了35个部门的36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市场准入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等自媒体畅通了政民沟通渠道,成为各级政务部门与民互动、为民服务的新途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普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同时,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电子政务统筹管理和集约建设的机制不够完善,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较为普遍;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发展不够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政务系统应用潜力亟待挖掘,利用电子政务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创新社会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基础仍然薄弱。
“十三五”时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非常关键的五年,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给电子政务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制定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开展电子政务工作营造了新的制度环境,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解决电子政务工作中存在的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全省各级政务部门要努力抓住机遇,准确把握信息化技术的演进趋势,不断促进电子政务的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精准的业务协同和高效的政府治理。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围绕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紧扣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完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深化政府部门业务应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效率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建设具有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智慧政府,更好地促进江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推进机制,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引路、分步实施,逐步构建并形成“目标一致、方向统一、互联互通、层级衔接”的全省电子政务体系。
2. 深化应用、突出实效。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提高政府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加快现有电子政务应用的清理和整合、加大重构和开发力度,增强电子政务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3. 注重协同、强化服务。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中心,推进新技术应用,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拓宽电子政务服务渠道、优化服务体验,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成效。
4. 创新发展、保障安全。创新政府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同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电子政务创新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益,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全省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健全电子政务协调管理机制;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加快社会建设与政府监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构建全业务和全流程的集约化电子政务体系,显著增强省市县政务部门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体系,通过应用整合与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推动业务协同和政务数据开发利用;建成覆盖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推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发展,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立系统化的全省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建立电子政务云平台,全面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实现各领域政务信息和业务应用系统部署的整体化。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推动业务专网应用迁移和网络对接。
专栏一: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工程
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推动出台我省电子政务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共享、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公共、安全的省、市两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大幅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制定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行新机制。
推进全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建设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综合平台,建设完善省政府决策支持综合服务系统、政务督查管理系统和应急平台,满足业务办公、决策支持、应急指挥、协调管理、工作交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等需求;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和业务应用系统,实施政务外网的扩容改造工程,提升政务外网承载能力;整合现有业务专网,根据涉密级别分别向政务内、外网迁移和对接,逐步实现业务融合。
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建设省、市两级政务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加大基层政府网站整合力度,逐步关停县级政府部门和乡镇政府网站。2020年底前省、市两级有行政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部依托本级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建设网站,县级政府网站逐步向上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迁移。
(二)加强整合,促进信息资源有效管理
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部门数据采集、共享和开放。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政务信息智能化采集、建库和归档工作,建设政府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引导重点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归档移交。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开放目录,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通过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稳步、集中向社会开放。推动重点领域政务大数据应用,建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专栏二: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工程
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建设。2017年底前,制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开放目录;2018年底前,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初步建立数据采集、管理、使用等相关标准规范。
推进数据智能采集系统建设。建立智能采集为主、人工采集为辅的数据采集系统,运用带传感器的智能设备、GPS和移动互联技术等推进采集方式智能化、来源和内容多样化。
推进数据库建设。推进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规范信息搜集,推动应用服务;围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加强法律服务、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主题数据库建设;以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为基础,实现网络、数据、应用、流程和服务的统一集成,构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2018年年底前,建成省级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和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网站;到2020年,实现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已建成的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共享率不低于60%,全省共建性的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率不低于70%,根据目录开放数据不低于70%。
推进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展大数据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宏观调控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体系;结合全省特色产业、信息惠民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大数据应用重点示范项目,优先推动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社会信用、农业、医疗、旅游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交通物流和金融等领域开展大数据特色应用;到2020年,依托专业企业开展大数据开发率不低于30%。
(三)分类推进,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水平
在重点领域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府决策、管理、监督和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建设。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加大对政府部门政务活动的监管力度,建立包含政府自身督查和社会公众监督的监察体系。
专栏三:政府决策管理水平提升工程
推进经济运行信息化应用。构建现代化税收管理体系,推进综合治税应用,促进税源跟踪、监管和征收的协同;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建设,建立健全全省农业电子政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全省重点能耗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废弃物和污染物监测系统和赣粤防讯抗旱应急管理联动系统;构建江西省智慧市场监管体系和经济监测预警系统。
推进“信用江西”建设。编制信用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整合和应用标准规范,建立从业人员和单位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引导设区市与省级数据库互联互通,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覆盖范围;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和运用,及时归集企业的信用信息,推进部门间合作与协同监管;推动在政务行为中应用信用信息,辅助办公决策。
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完善水务、地下空间、居住区物业、排水污水处理、燃气、公共交通、绿化市容、城市应急系统、工程安全、特种设备等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安全生产、建设工程、危化品应急救援处置、消防、应急预警等方面信息平台,提升城市安全监管能力。
推进“法治江西”系统建设。建设司法行政安全管控与应急指挥系统、信访三级信息网络等重点信息化工程,提升社会立体化安全防控水平。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数据,实现网上律师服务、公证申办、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人民调解等。
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政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强化预警纠错、统计分析、效能督查功能。
推进社会公众监督系统建设。通过政务服务网、政务微博、APP、政府门户网站在线互动栏目等渠道,建立公众意见收集和处理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和监督政府决策的力度。
(四)创新模式,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探索政府网站建设新模式,实现网上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功能,并对网站办事效率和服务过程实施监督考核。不断挖掘和梳理公众的共性需求,以此为导向,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宽公共服务形式,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建设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天候、零距离”的政务服务。倡导推行政府部门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专业化。
专栏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工程
推进政府网站优化服务。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加强各级政府网站之间协调联动;政府门户网站全部实施无障碍化改造和交流互动,具备在线公共服务功能的不少于70%。
推进江西政务服务网深化应用。推动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开办事页面与管理控制后台一体化、电脑PC端与移动端服务一体化,各入网部门普遍开展政务微信、微博和APP应用。
推进电子证照共享系统建设。力求政务服务每个流程节点中提交的纸质材料均同步产生电子证照材料,方便社会公众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各类事项。
推进“一卡通”工程建设。融合社保、居民健康卡、民政救助、市民服务等,实现水、电、气、暖、交通、旅游、教育、卫生、社保、社区、通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支付”。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到2020年,全省大部分街道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进行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办理并提供民生档案“一站式”查档服务,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和民生档案查档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
推进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以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使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家庭医生、市民有效共享健康信息。
推进交通运输信息综合应用。完善公共交通、物流运输、道路运政管理等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加强交通行业内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提升数字交通综合服务水平。
推进政务公共服务供给专业化。制定购买公共服务的目录清单,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管理体系,鼓励政府采购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服务。
(五)健全体系,加大信息安全保障力度
制定政务云平台网络安全策略,开展数据资源安全等级评估,实施信息安全分级保护。实现规模以上电子政务项目风险测评常态化,加强对党政机关、金融、交通、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和监测。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电子认证体系,加强政务数据容灾备份工作。确保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及关键业务系统采购使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五: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推进相关规则体系建设。完善信息采集、存储、共享和传输的安全策略;按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涉密程度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开展信息分级测评,实施非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完善个人和企业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与制度;完善相关采购制度,保证电子政务网络及关键业务系统采购使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
推进安全手段应用。逐步实施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应用,规划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到2020年,电子签名使用率达到70%。
推进电子政务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设。为各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容灾备份服务,防范数据丢失和系统瘫痪风险,保障关键业务数据安全。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
强化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条、块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逐步建立各地、各部门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将电子政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实现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全覆盖,促进电子政务科学有序发展。
(二)加大财政扶持,保障资金投入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对符合统一规划要求的电子政务项目,在立项审批和投资预算等方面予以严格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建立完善项目管理细则,规范选择合作对象的程序和方法。
(三)开展绩效评估,实施目标考核
出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指南,建设和完善绩效评估系统,从成本效益、应用效果、协同共享、安全保密、创新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运行维护和后期建设的重要参考,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全程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建立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进行绩效跟踪、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
(四)强化培训工作,提升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子政务培训机制,实现电子政务培训长效化,提高管理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正确把握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我省各级政府信息化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作用,鼓励科研机构和优秀企业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