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六年八月)
前言
知识产权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激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对推进人类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制度性的功能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渐加深,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知识产权优势谋求经济甚至外交利益。同时,知识产权已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国际市场,遏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和资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矛盾等问题尤为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选择。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知识产权地方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围绕重点产业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初步取得成效,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我省知识产权工作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整体上仍较淡薄,至今仍有99%的企业未申请专利,80%以上的企业未注册商标,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分散,机构不健全,在科研、技改、投资方面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所需人才严重匮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但应该看到,我省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非常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矛盾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当前,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特色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没有掌握大量自主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知识产权,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产权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为发展和提升我省核心竞争力而进行总体谋划。就是要通过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知识产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服务能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为保障,以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为科教兴黔、人才强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知识产权制度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完善政府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导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加强为市场主体的服务能力建设,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市场主体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
2、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以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环节所构建的完整体系,推动市场主体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
3、自主创造、联合创造和引进知识产权相结合。推进市场主体立足自主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鼓励市场主体和国外、省内外各类创新主体联合创造知识产权。鼓励市场主体引进国外、省外知识产权,弥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三、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一)知识产权战略总目标。
总体要求是:增强意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护;鼓励创新,促进实施;开放合作,优化环境。
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省、市(州、地)、县三级政府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企事业单位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基本完整;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和交易平台;对外开放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建设保护知识产权的首善之地。大幅度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大幅度提高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技术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及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主要分类目标。
1、技术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幅达到15%。到2015年,发明专利在三种专利申请中的比例达到35%;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达到60%;向国外申请专利取得较大突破。到2015年,优势原材料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以玉米、油菜、水稻、高粱、薯类等农作物和烟草、中药材、花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果树、蔬菜、林木等为重点,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量逐年增长。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有较大的发展。
2、品牌知识产权。
商标注册申请量到2010年年均增长12%,2011年至2015年年均增长8%;以“十五”期间的累计量为基数,到2010年全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5%、20%,以“十一五”期间的累计量为基数,到2015年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20%。国外商标注册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出口商品品牌建设。到2015年,传统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商标注册增幅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理标志申请数量逐年增长,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知名品牌。
3、作品知识产权。
实施版权战略,鼓励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工作,形成一批有利于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作品知识产权。以打击盗版书刊、教材教辅以及学术著作剽窃、网络侵权等侵权盗版行为为重点,加大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工艺美术、信息网络、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建立和完善著作权保护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是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形成特色经济体系,就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知识产权,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重点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走良性的资源型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是要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在重点产业的局部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创造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在全局上,要大力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大批技术知识产权。在坚持自主创造知识产权的同时,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联合创造知识产权;鼓励引进产业化发展必须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
重点产业的发展,要实行“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知识产权并举”的方针。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侧重于创造技术知识产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侧重于创造品牌知识产权。
(一)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以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为主体,实施商标战略,力争尽快把“黄果树”、“贵烟”打造为驰名商标。以茅台集团为龙头,实施酿酒工业品牌战略。力争到2015年,除“茅台”商标外,再培育2个以上的驰名商标,30个以上著名商标,形成一批贵州白酒品牌。引导白酒集中产地,实施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品牌培育的白酒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加快推进烟草品种选育、栽培、调制技术、卷烟特色工艺技术、调香技术、减害降焦技术和白酒重大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升原材料和产品品质,开发一批新产品,申请一批发明专利,同时做好技术秘密保护工作,使烟酒产业形成知识产权优势,巩固提升烟酒产业的经济支柱地位。
(二)以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重点实施知识产权自主创造、产学研联合创造和直接引进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使我省在优势原材料领域拥有一大批知识产权,推动产业链的延长、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上下游配套的生态型铝工业、磷化工和煤化工基地提供技术知识产权支撑。
巩固我省在氧化铝、电解铝等技术领域拥有的专利优势地位,强化自主创新,在铝土矿坑采技术、选矿技术、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技术和相关装备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关键技术专利。要推进专利技术的运用,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大产学研联合创造力度,以铝合金、新型铝材料为重点,在铝加工技术领域联合创造一批专利权。在磷化工技术领域已经拥有一定专利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产学研联合创造模式,加大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在高浓度复合肥、精细磷化工和伴生资源利用等技术领域创造一批自主专利权。努力推进煤化工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外围专利。在合成氨、电石乙炔、焦化、氯碱等已有一定基础的煤化工的产业技术领域,对已有专利特别是失效专利技术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一批改进专利。
以火电、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着力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为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技术知识产权支撑。重点在煤层气综合利用、煤气化、煤变油、甲醇、二甲醚等技术领域,直接引进一批关键专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注重形成二次专利权。在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等技术领域,以煤渣、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磷石膏等主要废弃物及焦炉气、燃煤尾气、磷伴生矿等的综合回收利用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专利权,为优势原材料工业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对涉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立项投资前须提交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报告,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有效规避投资失误。
(三)中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以中药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我省特色经济体系的依托。要结合推进中药现代化,实施“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知识产权并举”的策略。在中药材提取物、有效成份、中药新制剂、新用途以及制药工艺技术等方面,注重形成一批专利。要加强自主创新,尽快从目前的仿创结合过渡到以创新为主。力争在民族药重大工艺创新及新药研发、药用植物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发明专利权;在优势地道药材及其制剂和可持续利用的研发方面,要力争取得数量较多的外围专利,形成专利保护网。提高对国内外失效药品专利特别是保护期届满的药品专利的利用能力,强化再创新。对尚未公开的民间传统医药知识、经验方等,要做好技术秘密保护工作。加强中药材品种选育,力争取得一批植物新品种权。要运用适宜的商标使用和宣传策略,为民族药创立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奠定良好基础。到2010年,全省中药著名商标力争达到20个以上,2015年力争达到40个以上,并力争培育出较多的驰名商标。要加强引导,集中使用宣传资源,突出“黔药”、“苗药”广告效应,共创“黔药”、“苗药”品牌。结合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质量为保证、地道为特征”,加强中药材的地理标志申请工作。积极争取中药品种行政保护。
(四)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鼓励和支持江南航天集团、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等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坚持自主创造技术知识产权和引进技术知识产权相结合。要加强集成创新,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推动制造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等的技术集成,鼓励和支持在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大型装备的模块化、网络化设计制造、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加工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技术知识产权。鼓励和支持军工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本着“专、特、精”的原则,开发二次专利技术,形成外围专利保护网,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推进军工企业航天航空零部件及其配套产品的国防专利申请和运用,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航天航空军工技术产品的质量优势,注重商标申请和品牌培育,打造一批装备制造业品牌。
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磁存储、楼宇节能控制、数字音视频、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技术领域,在新材料产业的有色金属材料、改性聚合物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技术领域,高度重视国内外相关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情况,认真研究本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专利状况。要在具备比较优势的局部技术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形成包括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计算机软件权在内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鼓励引进发展所必须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从属专利,为进一步的发展积累知识产权竞争实力;围绕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实施外围专利策略,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专利保护网,为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实施交叉许可、形成专利同盟创造条件。
(五)农业、林业产业化和生态畜牧业知识产权战略。
重点实施品牌知识产权战略。发挥我省生物资源的特色优势,结合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立足“特色和质量”,大力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打造一批上规模、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和培育,以辣椒、茶叶、优质米、特色果品和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力争尽快培育出一批驰名和著名商标。鼓励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的知名品牌,以质量为保证,提高产品信誉。提高品牌知识产权的经营意识,鼓励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促进品牌的使用。以辣椒制品、畜禽产品、调味品、保健食品和精制茶等为重点,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自主创造、联合创造和引进技术知识产权并举,加快推进特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玉米、油菜、水稻、高粱、薯类等农作物和烟草、花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果树、蔬菜、林木、野生植物等为重点,推进特色优质品种选育,创造一批植物新品种权。
(六)旅游和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品牌知识产权战略,打造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旅游业。要加强宣传和指导,推进包括各级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文化遗址和村寨、民族生态博物馆、特色艺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和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在内的各级旅游景区(点)名称申请旅游服务商标。结合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引导旅游企业和有关各方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培育一批旅游服务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加快树立我省旅游品牌。加强规范和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和组织将知名旅游商标扩展注册为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食品等旅游产品商标。建立健全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加快发展承载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旅游工艺商品。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主线,提升文化旅游内涵。鼓励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创造一批传统工艺品专利权;以规范质量为保障,推进一批传统工艺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在保持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进一批传统工艺品申请、登记外观设计专利权和著作权。
要大力发展出版业、新闻传媒业、广播电视业、影视制作业、音像制品业、文艺创作与表演业、文化娱乐业、广告业、信息网络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核心版权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等行业建立和完善版权保护自律机制,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要着力推进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以及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乐器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文化品牌,推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
要把握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挖掘整理做好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顺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注重创新,打造一批以“多彩贵州风”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龙头文化企业。
五、任务和措施
(一)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建设。
1、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地方配套性法规和规章。适时报请省人大修改《贵州省专利保护条例》,制定颁布《贵州省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暂行规定》等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和规章。
2、建立和完善与自主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促进政府各类创新项目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建立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知识产权交易制度。
3、完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资助技术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的国内申请、专利和商标的国际申请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转化。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优先采购政策。
4、建立知识产权孵化实施机制,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和银行信贷资金,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制定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以股权、期权等形式参与分配的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质押、信托和拍卖等多种形式筹集知识产权实施资金。制定促进财政支持项目所产生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政策。
5、建立知识产权奖励政策。对获得国家和省级专利金奖、优秀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省名牌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政府给予奖励。进一步完善把知识产权作为单位和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指标评价体系。强化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奖酬兑现执行机制。
(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
1、强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知识产权事业的领导职责,将知识产权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全面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级人民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逐步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全面履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职能。
3、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建立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投诉中心,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打击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合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机制。
4、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及队伍建设,充实商标、文化、版权、专利、公安等部门及司法机关的基层力量,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建设一支公正、高效的执法队伍。
5、建立数据统计和通报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案件督办力度,大力推进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
(三)市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推进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编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加强对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类指导。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商业化经营管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的扩散、转移和运用。
2、推进市场主体提高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水平,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指导企业在研究分析专利文献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目标。
3、推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成果产权化,形成技术知识产权;加强商标、商号和商誉的培育,形成知名品牌。在技术优势领域,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知识产权利益的最大化。
4、鼓励同一产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和外围配套技术,形成产业专利保护网,提高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鼓励关联企业联合构建专利同盟,实施专利权的交叉许可。指导重点骨干企业和出口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机制。
5、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信息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6、加大对外来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和扶持力度。建立企业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建立政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形成集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信息和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知识产权网上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推行电子政务,提高知识产权职能部门的网络化服务能力。
2、推进专利文献信息的传播和运用。建立并及时更新“七国两组织” (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士以及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文献信息数据库和专利文献信息分析系统;针对重大科研领域、重大工程及重点产业,建设一批共享的专利文献信息数据库;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其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专利文献信息数据库。
3、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市场规范和政策引导,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面向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范围,从知识产权申请(登记)的一般代理,扩展到知识产权咨询、检索、评估、鉴定、转让、许可、诉讼、专利信息分析与战略制定、专利预警分析等服务领域。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
4、支持贵州省知识产权协会、著作权保护协会和发明协会的发展。推进重点行业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指导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行规、解决行业内部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推进行业自律。
5、推动知识产权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以及其它知识产权课题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知识产权决策参考,为市场主体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依据。
(五)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1、将知识产权纳入公务员素质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上岗培训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从业资格培训。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中介从业人员的培训。
2、高等院校要加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力争设立相关硕士点、博士点。
3、培养一支上千人的从事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和中介服务的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支上百人的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优秀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数十人的精通国际国内知识产权规则和实务技能,包括知识产权代理人、律师、经纪人、评估师等在内的高级人才队伍。
(六)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1、弘扬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将知识产权纳入“五五”、“六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活动。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典型案例等的宣传。扩大知识产权宣传的受众面,提高宣传效果。发布年度《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3、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意识为重点,以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公务员为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七)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交流。
1、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经验做法,扩大与国外知识产权项目的交易和合作,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为我省实施互赢的开放带动战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与周边省(市、区)以及发达地区的联系沟通,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创新,联合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3、注重把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知识产权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知识产权输出、引进、转化实施以及产业化的合作机制。
(八)加强领导,切实保障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1、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列入本地区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
2、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负责《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2015)》(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中的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的审议和重大事项的协调;检查本《纲要》的实施进度。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纲要》,负责牵头制定贵州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负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日常工作,定期向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汇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进展情况。
3、知识产权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的总体推进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计划。
4、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把知识产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专项经费。
5、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考核评价体系,对各地人民政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纲要》可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我省未来的发展需要,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纲要》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