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2年种植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12-03-06    浏览次数:2

各市、县(区)农业(茶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保持我省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我厅对今年农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2年,福建省种植业生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粮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带动、基地建设、示范展示、“五新”推广等工作为主要抓手,示范推广优新品种和技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促进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园艺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现代种植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要强化措施,落实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850万亩、粮食总产有新的增长;水果产量增加5万吨,蔬菜产量增加8万吨,茶叶产量增加1万吨。

  一、抓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提升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

  1.稳定播种面积。省政府办公厅已下达了2012年我省1850万亩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分解计划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政策扶持和科技服务,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要抓好对粮食生产的宣传、引导和服务,加大惠农扶粮政策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订单直补、农机具购机补贴、再生稻推广补贴、水稻种植(制种)保险、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各项惠农扶粮政策,提高政策效应,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1850万亩粮食种植任务。

  2.提高单产水平。推进高产创建。在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粮油高产创建工作,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扩大创建规模,以水稻、甘薯、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为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建立60个以上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继续开展整县制(整乡制)高产创建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方案,强化关键技术落实,提高示范效果,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产创建,推进高产创建示范片与龙头企业、种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鼓励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打造和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大基地。加快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促进粮食总产的持续提高。推广增产技术。大力推广超级稻、再生稻、脱毒“两薯”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广,推进粮食“五新”成果进村入户,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增产技术的到位率。抓好关键农时的服务指导,在春耕、“三夏”和秋冬种等关键时期,指导各地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继续开展“五新服务促春耕”活动,整合农业各部门力量,强化农业“五新”推广,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建设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好粮食高产创建、再生稻高产示范、脱毒马铃薯引种推广等一批增产项目。同时,认真组织实施新增6亿斤粮食16个县产能项目,抓好新增农资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支持农民还田秸秆,推广应用稻草还田腐熟技术,努力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示范的力度,以创建示范县为“抓手”,在技术进村入户、科学施肥到田上有新发展,切实提高技术覆盖率,努力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3.提升粮食品质。以现代种业发展为抓手,扎实推进种子工程建设,通过政策支持、规划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品种,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加快优质稻发展步伐,扩大适销对路的甘薯和马铃薯生产,改善和优化粮食作物品质,提高粮食优质率。

  二、抓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和《关于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果树品种结构调整、标准园建设、现代茶业生产发展等项目为抓手,强化设施装备,完善支撑配套,促进特色园艺产业加快向高效农业转变,构建现代种植业产业体系。

  1.优化品种结构。各地特别是果树品种结构调整项目县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发展一批早、晚熟或特色优势果树品种,扩大优质特早熟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优化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加快柑桔无病苗繁育、示范和推广,促进柑桔无病苗在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我省茶叶生产突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乌龙茶生产,发展名优绿茶,适当增加白茶产量,稳定红茶生产,形成以乌龙茶为龙头,绿茶、红茶、白茶、花茶等多茶类齐头并进的茶类布局。各地要加大名优茶生产,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优高茶树品种,发展一批适制性好、制优率高的茶树品种,增加优质高香早芽种的种植面积。推动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茶树无性繁殖材料选育公益性研究,促进茶叶优良无性系品种的开发利用。选育推广一批蔬菜名特优稀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提高优质蔬菜生产比例;适当增加地方优质蔬菜生产,大力发展特色菜、精细菜。要扶持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中药材良种,提高优质中药材生产比例,提升药材品质,夯实闽产名优道地中药材产业基础。

  2.提升发展水平。水果生产上组织推广节本栽培、省力化栽培、高品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继续推广营养诊断、矫形修剪、果实套袋、完熟栽培等技术,提高果品质量。茶叶生产上组织开展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改造茶叶初制厂、建设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等工作,推广清洁化生产和制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生产加工条件,提升茶产业经济效益。通过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良蔬菜种苗供应能力,降低育苗成本。鼓励、引导中药材企业积极创建和申报“三品”认证和GAP认证工作,提升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生产水平提高。通过组织开展实施金线莲等兰科药用植物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推动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兰科药用植物的生产发展。要突出培育产业文化,因地制宜开展各种茶文化和水果文化的宣传,组织开展优质园艺产品鉴评活动,提高我省特色园艺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3.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园艺产业重点区域各个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重点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相关机具进行补贴,推广标准化蔬菜大棚,重点推进福州以南沿海线高标准大棚设施建设,引进自动化水肥一体化设施,逐步推广生产型简易大棚温湿控制装置,大力推广微(滴)灌技术,提高蔬菜现代化生产水平,增强蔬菜均衡供应能力。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瓶装生产线,提升食用菌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抓标准生产保障安全

  通过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加快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和省级农业(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对标准化生产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标准园(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品牌培育,把关键技术、生产标准、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到位。要强化标准园(区)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对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积极推进标准园(区)由“产”到“销”拓展,培育标准园(区)品牌,推动标准园(区)产品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抓好特色园艺产品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集成推广一批健康栽培、“三诱”(灯诱、色诱、性诱)、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防控配套技术,实现生态调控、农业防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有机结合,提高绿色防控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抓优质服务推进工作

  各地要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织广大农技干部和专家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生产情况,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和农民的水平。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平台,通过组织编写技术手册,制作技术光盘,开展技术培训,现场咨询指导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加强和指导种植业产品知名品牌创建工作,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种植业产品营销工作,及时发布市场价格监测信息,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促进产品产销衔接。要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名优粮食、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农业相关展会和我省茶博会、农博会等相关展会,开展各种产品推介活动。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以开展种子执法年、实施新品种示范工程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重点,提升种子行业管理水平,增强种子企业发展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力争在药剂补助、作业补助和技术扶持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积极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服务农民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树立典型服务样板,培育骨干防治队伍,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提高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效果。

  五、抓防灾抗灾减少损失

  我省台风、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寒流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据省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省将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和洪涝;登陆或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8个左右,其中有1-2个台风严重影响我省,程度重于2011年。各地要按照主动避灾、科学抗灾、及时救灾的要求,做到预警要早、反应要快、措施要实、指导到位,努力减少因灾损失。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掌握与发布灾害预警信息。要加强农情调度工作,根据天情、苗情及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和抗灾一线,因地、因时、因苗落实各项防灾抗灾增产措施,抓好灾后恢复生产,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要强化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制度的落实,设区市、县两级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种子储备工作落实,确保任务完成。抓好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防控措施的落实,及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分病虫的防控方案,突出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以及突发性病虫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治,防止重大病虫不暴发危害。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