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分四个重点推进

发布日期:2003-01-06    浏览次数:2

  牵动整个城乡用水结构和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目前正在水价管理体制、水价计价方式、农业灌溉模式等领域逐步展开。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此间说,针对淡水严重短缺的基本国情,国家将逐步改革水价形成机制,以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而水价改革的重点,一是要适应水利投资多元化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改革水价管理体制,建立灵活的调价机制。二是要加快推行水价计价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大力推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两部制”水价,推广丰枯季节性水价或季节浮动水价。开展区域平均供水成本试点工作,逐步推行按区域平均供水成本定价的办法。三是农业灌区要把加强对末级渠系水价管理作为水价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规范末级渠系水价。四是要逐步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推广简单实用的计量装置和设施,加强计量管理。

  汪恕诚说,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标志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改革农业用水价格有关问题的意见》,使水价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从2000年起,水利工程水费开始转为经营性收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了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商品价格管理范畴。

  近年来,全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水平和水费实收率逐步提高。陕西、新疆等地积极推进农业终端水价改革,实行政府最高限价、定价到户、用水户协会民主定价等做法,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搭车收费和截留挪用,减轻了农民负担。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