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五部门联合部署严防“非典”搭车传播

发布日期:2003-04-16    浏览次数:2

  卫生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近日联合发出《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各类卫生、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单位)建立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严格堵住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渠道。

  关键词之一:留验站

  发现疑似病人可以留验

  通知规定,在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上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后,交通工具的负责人要立即通知前方最近设有留验站城市的铁路、交通或民航部门,联系好留验的准备工作。同时,立即在交通工具上采取隔离、通风等措施,对与病人同舱或同一车厢的乘客和其他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调查登记,并通知前方沿途各站联系有关部门做好准备。

  所谓“留验站”,主要职责是负责留验观察和隔离治疗。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协调卫生、财政、铁道、交通、民航等有关部门,在铁路、公路、水运沿线和主要航空站所在的地级及其以上城市,设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留验站,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条件,并制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留验预案以及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方案。

  关键词之二:消毒通风

  车站码头要进行消毒通风

  由于非典型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卫生部等5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车站、码头客运站、候机楼等场所,要进行经常性消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一旦在交通工具上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要立即对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本版内容均据新华社电)

  关键词之三:劝阻

  劝阻疑似病人登机乘车

  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在旅客办理登车、船、飞机手续时,通过观察和询问,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人应当劝阻其登乘,并立即通知检疫机关或当地卫生部门。

  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在交通工具上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物品,加强对本系统员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通知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寻找需要追踪的病人和疑似病人,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寻找,并采取隔离病人、通风和必要的消毒等措施,立即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和登记工作。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还要以多种形式对旅客大力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关键词之四:传染病

  公安可以协助隔离病人

  为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各地对防治非典型肺炎具有法律责任。

  卫生部要求各地要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监测和报告,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要密切注意就诊人员,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要严格检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要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者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观察。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目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报告实行日报告制度。

  ■参考

  接触“非典”后怎么办?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如果与来自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的普通人员接触后,应自觉减少外出和到公共场所活动(至少在潜伏期内);如与疑似病人接触,则不仅要减少外出和到公共场所活动,而且要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有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

  千万经费研究“非典”

  卫生部、科技部14日启动“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为防治非典型肺炎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现在已从科技部现有科技计划中紧急筹措了1000万元,先期安排的应急科技经费300万元已拨到卫生部。

  这个紧急科技行动将集中国内的优势力量,协同攻关,通过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手段,探明病因及发病机理,以指导临床治疗。同时,以此次非典型肺炎的应急措施和对策为基础,为未来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提高我国的综合防治能力。

  北京已确诊“非典”37例

  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最新“非典”疫情:截止到14日20时,北京市收治的已确诊的非典型肺炎患者共37人,其中死亡4人,康复出院8人。

  今年3月初,北京市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随后出现继发感染患者。目前,北京市已经启动了一级疫情控制措施,全力以赴开展“非典”防治工作,建立了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和报告制度,组成了由5位院士和8位专家参与的专家指导小组,对北京市防治“非典”工作给予科学指导。

  不必为发烧打喷嚏草木皆兵

  “疾病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在非典型肺炎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时刻,专家们的呼吁显得尤为及时。如果紧张过度、如临大敌,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甚至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有的人偶尔受凉发烧、打个喷嚏,就成日忧心忡忡,害怕自己感染上非典型肺炎;有的人不敢去医院,不敢逛公园,拼命吃板蓝根,服维生素C,甚至乱投医、乱服药。

  面对疫情,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固然不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不可取。科学的态度,应当是“不恐病,不轻病”。非典型肺炎虽然是新发的传染病,但也并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染者必亡”。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说,截至4月10日,全球2781个非典型肺炎病例中,111例死亡。在我国的1290个病例中,55例死亡。医学专家已一再指出,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总体上并不比一般肺炎高。

  人们对非典型肺炎的恐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病原体尚未找到。一些人因此很简单地得出结论:非典型肺炎无法治疗。事实上,我国科技人员已在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更为重要的是,“能否分离病毒性感染的病原体”与“能否治疗某一疾病”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事实足以消除人们的担心:目前我国已有1025名非典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占总病例数的79.5%。

  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非典型肺炎,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的高效工作。面对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突发事件,政府和社会管理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公布有关信息,普及有关知识,组织群众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

  疾病是人类的天敌。在两者永恒的抗争中,人类之所以能不断绵延壮大,所赖以的唯有科学。和历史上任何一种疾病一样,非典型肺炎只会激发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破解医学难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在这场人与自然的又一次对抗中,人类必将取得胜利。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