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推动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及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全面推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更大步伐,见到更大成效。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天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9年,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方面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重要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坚信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坚持不懈抓大项目好项目,深入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经济运行一季好于一季,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主要特点是: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增幅相当于或好于上年。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财政收入1805亿元,增长2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6.3亿元,增长4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0.8亿元,增长2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增长21.6%。实际利用内资1242.9亿元,增长35.1%。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0.4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75元,增长10.4%。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主要指标大多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加快,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滨海新区生产总值3810.7亿元,增长23.5%,占全市比重50.8%。
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获国家批复,天津船舶产业基金设立,渤海商品交易所揭牌运营,排放权交易所成为央行碳金融试点平台,国际融资洽谈会永久落户天津。中小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累计注册355家,融资租赁公司承载业务总量占全国20%以上。功能区开发全面提速。中新生态城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启动。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基础设施全部建成。中心商务商业区建设进展顺利,响螺湾商务区在建楼宇达到39座。造修船基地加紧建设,南港工业区吹填工程和项目招商步伐加快,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启动。空客A320系列飞机交付11架,百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北疆电厂一、二号机组并网发电,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一期基本成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中央大道、天津大道、于家堡铁路中心站等项目加快实施,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建成通车。蓟港铁路全线开通,天津港主航道拓宽二期、北港池集装箱码头B段等工程竣工,集疏港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第二、第三产业支撑加强,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8%,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贡献超过60%。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92.8%,其中,航空航天产值增长14.1倍,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增长32.1%。
节能降耗保持先进水平,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仅相当于全国的十分之一。关停小发电机组15万千瓦。
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增长15.1%,增幅创1997年以来新高。商贸旅游持续活跃,津湾广场一期、小白楼欧陆风情街等一批不夜城、特色商业街相继建成。成功举办了津洽会、PECC博览会、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等重大活动。"十一"黄金周旅游观光总收入增长19.5%。金融业增势强劲,存贷款余额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新增贷款超过前3年总和。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70.4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578万人次,增长24.6%。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滨海高新区成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建成。全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累计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232项,比上年增加84项。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9万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对接。
(四)投资消费持续扩大,内需拉动显著增强。大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共推出重大项目770项,总规模1.6万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600亿元,其中当年完成2860亿元,整体开工面达到95%以上,已竣工239项。其中,工业100项重大项目,开工面达到95%,竣工40项;服务业40项重大项目中62个子项竣工;区县495项重大项目全部开工,竣工164项。全市新开工项目达到3364个,增长50.2%;竣工项目2729个,增长47.4%。争取中央投资取得明显成效,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创历史新高;严格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得到中央投资项目检查组充分肯定。城乡消费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创1993年以来新高。在国家鼓励政策带动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1.8万台(件),汽车下乡销售1.8万辆,以旧换新回收家电17万台(件)、销售家电14.2万台(件);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汽车11.7辆,比上年末增加4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
(五)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区县发展进入快车道。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全市财政支农支出增长20.3%。全年粮食总产量156.3万吨,增长4.9%,为近10年最好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农户比重达到82%,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启动实施,配套设施加快建设,474个项目签约落地。示范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第一批试点全部建成,第二批试点陆续展开,第三批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累计开工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创意产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成为发展亮点。
(六)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编制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双港双城、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发展战略。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累计整修道路762公里,改造提升8个公园、49个街心公园和25个重点地区,开展了里巷道路改造等8项专项整治。城市载体功能有新提高。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地铁二、三、九号线工程进度加快,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启动实施,南水北调天津干线项目进展顺利。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三年行动计划149项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完成大沽排污河等21条河道治理,新建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新增绿化面积2800万平方米。完成中心城区112座小锅炉拆除并网。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到84%。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和区两级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实施,大部门体制得到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新进展,全市投融资平台由155家整合为86家,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钢铁企业重组工作启动,中海油与力神股份公司股权重组、天津铁路集团与铁道部北京铁路局重组等工作顺利完成。全年完成8家企业集团做实工作,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3.6%。出版、影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民营经济实力继续提高,全年税收239.3亿元,增长30.5%。
对外开放势头良好。与国家部委、大院大所、中央大企业及兄弟省市的合作更加紧密。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幅始终保持全国前列,外企增资活跃,服务业利用外资加速增长。全年组织各类大型展会130场,比上年增加49%。内陆无水港累计达到16家,外地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额占60%左右。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式挂牌。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加快发展。首批300所达标学校顺利验收,完成了118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部分院校主体建筑施工,成功举办了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1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价格平均下降25%,免费为全体市民提供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科大学总医院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中心妇产科医院新址基本建成。公共卫生安全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出生率8.3‰,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天津文化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文庙博物馆、小白楼音乐厅建成使用。围绕国庆60周年,创作推出《解放》等一批优秀电视剧、话剧作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天津代表团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了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等一批国内外重大赛事。
(九)民计民生继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高标准完成20项民心工程。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其他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率在8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相当于上年水平。制定实施了18项增收措施,出台了增加群众收入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10条政策,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统筹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取得实质进展,城镇五险参保人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全面覆盖低收入家庭,全年建设保障性住房770万平方米,为5万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
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奋力拼搏,"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市、区县、乡镇三级党政机关选派4657名干部、组成611个服务工作组、深入7143家企业和项目单位开展帮扶,共协调解决帮扶对象反映的各类问题5885个。实施政府服务大提速,8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666项,现场审批率达到96.5%,审批效率总体提高30%,企业设立的审批时限缩短到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部门24小时开门服务受理企业诉求,解决问题12776个。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有关部门配套制定了85个政策文件和23个实施细则,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增强了发展信心。
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局面下,我市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确实来之不易。得益于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得益于坚持不懈狠抓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了发展后劲;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推动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能,提振了企业信心;得益于各级人大全面监督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综合实力与天津的地位作用还不适应,服务业比重偏低;区县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不够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外贸出口下降幅度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不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快;群众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推动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实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及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利用内资增长25%;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消化当年新增排放量。力争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实际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这条主线,把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以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项目支撑、协调拉动。以建设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重要抓手,把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发展内在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多元发展、统筹联动。以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为引领,加快资源聚集整合、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推动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互动。把改善民生作为调整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落实"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发展策略,推动综合配套改革实现新突破,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长24.5%。
加速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扎实搞好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抓紧落实第二批金融改革创新20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离岸金融、航运金融等业务,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全面实施24项自由贸易港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国际船舶和航运税收政策。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民资产资本化新途径。
集中力量抓好功能区开发。全面完成中新生态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竣工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东疆保税港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争取全面封关。南港工业区一期公用设施和轻纺工业园配套设施全面建成。于家堡金融区7个楼宇主体封顶,响螺湾商务区10栋以上楼宇主体完工。中心渔港完成围海8平方公里。北塘片区年内完成48条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西区、空港经济区、临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基础设施。
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滨海新区410项重大项目,确保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机总成基地、中海油海上油气开采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太原重工、中核设备制造、渤龙湖总部经济区、117大厦、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二期等高端产业项目。力争中俄东方石化炼油一体化、北疆电厂二期开工建设。
搞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天津港第二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疆神华煤炭码头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天津港主航道拓宽工程年内完工,建设滨海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全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4亿吨和100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加快实施海滨大道、于家堡铁路中心站等项目,建成津港高速、天津大道、中央大道,尽快形成畅达便捷的集疏港体系。
(二)大力发展高端产业,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不懈地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全力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扎实进展。
狠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逐个梳理770项重大项目,明确进度,落实建设条件和责任,集中力量加快实施,力争年内三分之二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交付使用;全市5000万元以上投达产项目达到700个,其中工业项目300个。加强组织和服务,推进新投产项目形成满负荷生产能力。下大力量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围绕发展规划、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筹划一批有质量、有深度的项目。按照可实施、可操作的硬标准,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适时推出新一批工业、自主创新、区县、服务业等大项目。
全年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新增储备项目总规模1万亿元左右。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落实好已签贷款协议和授信资金,积极争取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统筹"借用管还",发挥财政基本建设资金放大效应。
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全面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通过加快产业、产品、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一批关系国家命脉、体现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比重继续提高。航空航天产业,依托重大项目,加快配套项目引进,重点发展“三机一箭一星”,打造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着力实施100兆瓦聚光太阳能电池、风电设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强化我市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产业优势。新材料产业,以复合材料、膜材料为主,建设全国最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造修船、轨道交通等十大成套装备,打造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九大领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建设南港石化产业聚集区,实施好31个重点项目,尽快形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巩固化学制药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化。下力量改造提升轻纺、建材等传统产业。
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支持扩大创业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加快解放北路金融城和于家堡金融区等金融集聚区建设,争取更多的中外资银行在津设立机构。大力发展商贸会展业。确保第一批"短平快"项目开业运营,适时推出第二批"短平快"项目。加快嘉里商务中心、仁恒海河广场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滨江道和平路中心商业街、泰达时尚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提升商务服务水平。高水平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旅游产业节、津洽会等重大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强力推进"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板块建设,搞好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加紧建设盘龙谷文化城,建成极地海洋世界、邮轮母港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等多种物流形式,加快推进大宗商品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南港石化物流等一批园区,确保华北城物资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尽快做大河西陈塘科技园、华苑动漫产业园等6家创意产业园;吸引跨国公司共享运营中心和配套服务企业来津落户,拓展金融、电信服务等国际接包业务。组织实施《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做大做强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狠抓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严格目标考核,加强监督检查,继续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20户"千家企业"的节能降耗。制定出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补偿政策,关停小火电机组12.5万千瓦、淘汰炼铁能力89万吨。推进循环经济国际合作,搞好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面实现北疆电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一期工程淡化海水向用户供水、浓海水制盐等建设目标。抓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搞好碳金融试点,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
(三)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加强政府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
实施科技原创地工程。抓紧实施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重点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治疗糖尿病新药等200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全年开发应用技术成果2000项以上,其中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技术成果达到1400项。
实施产业化领航区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高端电子、生物医药等10个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新增10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好100项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深化部市合作,加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和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产业化基地建设。
实施创新平台聚集区工程。整合优化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力争新增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3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或研发转化基地。
实施高端人才聚集地工程。加快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尽快研究制定高端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两院院士候选人、国家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重点扶持200个中青年研发团队,吸引50至100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工程。启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推行专利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等多种科技融资方式。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合理高效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与分配制度。研究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扩大科技投入的地方法规和政策。
(四)促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进一步壮大区县实力。
加大统筹力度,全面实施区县经济三年发展计划,推进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加快落实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多点支撑、竞相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建设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继续建设一批养殖示范园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市龙头企业稳定在420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镇)发展到400个,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农户比重达到86%以上。
切实抓好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集中精力加快建设31个示范工业园区,上半年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领,整合产业资源,优化配套条件,加大招商力度,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扎实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基本建成第二批试点村镇;推进第三批试点全部开工,新建农民还迁住宅700万平方米,竣工500万平方米;启动第四批试点。年内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25万人,农村城市化率达到60%。
加快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新建成商务楼宇10座以上,新增年纳税额超亿元楼宇4座。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先的大企业总部,力争引进各类总部型企业20家。
(五)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深入挖掘人文自然资源,突出天津特色,加大设施投入,深化细化管理,尽快建成国内外公认的有风格、有品位、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增强规划引领作用。按照总体发展战略,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启动海河中下游规划研究工作。围绕中心城区特色提升,做好泰安道、中心公园、五大道等特色地区和文化中心周边地区整体规划设计。编制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和空间管制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天津站轨道换乘中心、团泊快速路等工程,地铁二、三、九号线铺轨贯通。加快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客运专线天津段、津保铁路、天津站地下直径线、津宁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启动地铁五、六号线工程和海河上游后5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梅江西路、真理道等一批城市道路。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天津干线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建设60个城市社区服务站,15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年活动,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创建优质工程。
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奋战300天,实现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根本变化,滨海新区整治水平高于中心城区,其他区县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建绿地21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170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238条城市道路、452万平方米里巷道路,改善640个社区环境,打造10个大型夜景灯光组团。开展工程渣土撒漏、车辆乱停、违章占路经营等专项治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保持在83%以上。高水平完成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试点,新建改造一批垃圾转运站。实施造林21万亩,加快建设绿色天津。实施"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落实好区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积极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
建立健全优化政府服务长效机制。巩固保增长活动成果,深入开展项目帮扶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规范和整合行政审批,下放权限、缩短时限、简化环节,强化现场审批和联合审批,推动审批服务再提速;推行政府部分部门24小时开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冶金、医药等行业企业的重组步伐。完成6至8家集团做实工作。推进艺术院团企业化改革和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建立统一的监管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0条意见,积极推动天津滨海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中华民营经济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民营经济龙头企业。扩大专项资金和融资担保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强"的中小企业群。
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培育扩大新兴市场,促进出口稳定增长。搭建市场对接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洽谈对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企业互通信息、强化营销,积极"走出去"争取订单。继续加大对出口企业帮扶,大力吸引大型国际贸易企业来津发展。发挥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继续做大做强国家级汽车出口基地。扩大出口信保规模和承保企业覆盖面,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方案,优化出口环境。深化与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围绕世界500强、中央大企业、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国家大院大所、在津投资企业增资扩能等五个方面,主动沟通对接,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影响长远的关键项目。
力争全年引进内资超过1500亿元、外资到位额超过100亿美元。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基本建成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办好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继续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建成大学软件学院。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市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调整完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人员医疗保障等八项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医科大学总医院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天津医院、胸科医院、环湖医院等新改扩建工程。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救治工作。继续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加快推进天津文化中心建设,建成数字电视大厦、电影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继续建设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00个文化艺术村、1200个农家书屋及村文化室。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舞台剧目、影视作品和津版图书。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海河龙舟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做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筹办工作。继续做好文物、档案等工作。
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搞好国防动员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整治。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密切与港澳台同胞的联系。
(八)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来谋划发展,高标准实施好2010年20项民心工程,使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延长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期限,稳定就业岗位。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试验区建设,发展1000家创业实训基地。开展项目招标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援助机制。
努力提高群众收入。积极落实新18项增收措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及经营者业绩考核双挂钩,力争城镇单位企业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12%以上;落实低收入困难群体解困措施,提高低保、失业保险标准和优抚待遇;实施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综合保险和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定员定额"的工伤保险。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做好老龄工作,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100张。
营造良好的市场价格环境。积极稳妥地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适当疏导突出的价格矛盾。完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价格和收费监管,加强市场价格引导规范,维护公平竞争的价格秩序,稳定市场物价。
继续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全面落实住房保障五年规划,新建限价商品住房150万平方米、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500万平方米,6.5万套。适当扩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范围,为7.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租房补贴3.3亿元。启动面向非拆迁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试点工作。确保地震灾区援建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和服务西部开发工作。
2010年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主要任务是提出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组织各区县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本地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规划编制理念,深化重大问题调研,加强衔接协调,提高社会参与度,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天津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干事创业,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开创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