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科委《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国科发社〔2011〕279号),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民生的保障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
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义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与民生科技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事关民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民生科技事业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是天津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对民生科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民生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需求牵引相结合,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部署要求,着力加强民生科技研究,着力开展民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着力加强民生科技队伍建设和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大民生科技项目、科技工程和创新平台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点的民生科技发展之路,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重点。
1. 提高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发展,突破创新药物研发、新型医疗器械研发、重大疾病防治、公共卫生防疫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器官移植、干细胞治疗和转化医学,培育和发展以医药、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等为主体的健康产业,加强体育科学和应对老龄化科学研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 促进公共安全。建立食品安全主动预防和快速应对目标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大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公用设施和重点行业企业安全运行科技保障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重大装备研发,全面提升我市社会安全的科技支撑能力。
3. 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水环境质量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加大适用性强、效益突出的重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促进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保障环境安全。
4.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突发性重大事故与灾害,研究开发灾害预测预报、预防控制、灾后恢复等关键技术,开发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灾重大装备,建成灾害监控、预测、预警与综合防御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实施一批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着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一)实施全民健康科技工程。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为载体,依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大力促进重大领域健康技术、产品典型示范和推广应用,显著提升我市全民健康水平。
1. 健康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医药、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三大健康产业,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新一代健康食品,促进科技产品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若干个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面向老龄化需求,培育并推广应用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医药产品、医疗仪器和保健用品。
2. 疾病诊疗。围绕癌症等疑难病症和常见多发性疾病特别是老年多发病,大力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建立临床试验基地网络和临床研究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强化创新药物、临床医学研究,突破一批诊疗、防治的关键技术和个性诊疗防治技术,提升疾病防治科技水平;采用互联网及移动通讯等现代技术,构建老年人健康远程监测和疾病防控诊疗体系;加强器官及干细胞移植和转化医学研究,参与制定实体器官移植国家标准,建设国际先进的干细胞技术研发中心和临床治疗中心;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治未病、优势诊疗技术等研究,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3. 公共卫生。构建科技防疫体系,加快推进先进医药产品和医疗防治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示范,带动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优先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流行病防治技术、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职业病防治新技术与装备,重点开展新发、重大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及相关疫苗研究。
4. 全民健身。建设全民健康体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测评估信息系统,开发健身方法和公共服务信息数据库。加强体育运动科学研究,开展市民体质与健身研究,不断提高市民体质测量评价能力。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从事健身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服务,研制、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和新产品,将全民健康行动推向更高水平。
(二)实施公共安全科技工程。建立完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以食品安全主动应对和应急处置为核心,建立和强化食品安全检测、评估、溯源技术能力和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努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推动社会安全事件预防、监测、预警、管控和处置等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全面提高公共安全综合防御能力。
1. 食品安全。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立高水平的食品有害物质分析检测平台,开展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和跟踪监测,开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食品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防范系统性和行业性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及快速检测试剂(盒)、设备和装置研究开发,加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力度,开展全程质量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应用示范,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产业化。
2. 生产安全。建立大型建设项目社会公用设施安全运行长效机制,重点研究生命线工程和大型装备、特种装备的监测监控、失效分析与事故防范技术,加强对突发生产性公共事件的致灾因素分析技术研究,开发事故防治、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提升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安全示范工程,加强对石油、化工、燃气等行业生产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实现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多维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
3. 社会安全。研究社会治安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情报信息研判技术、刑事犯罪和恐怖袭击的防范与侦查技术、刑事犯罪现场勘验技术、个体和种属识别信息技术、网络虚拟社会安全防范与管控技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技术、有效打击恐怖活动技术和火灾高效防控技术及相关标准与装备,开发重要场所安全保卫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智能化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专门防护软件,实现网站安全监测及网络病毒爆发事件的有效预防与应急处置。
(三)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工程。围绕大气、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绿色建筑、园林建设等领域,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污染监控及治理成套技术与装备,推动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污染控制、土壤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促进城镇绿化、园林建设,建设绿色社区和宜居生态环境。
1. 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调查及监测设备研发、大气复合污染机理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恶臭污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研发及示范、滨海新区恶臭污染预警系统研发及示范,解决恶臭污染扰民问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 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水生态修复。实施城市水源地水质保护及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科技工程,改善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水质,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安全;实施农村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示范工程,改善农村水环境;建立城区暴雨沥涝监测及预警机制,确保城市供排水安全;开展滨海新区湿地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典型行业废水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开展中心城区河湖黑臭事件突发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建立天津市水利与取排水遥感监测监控平台、水资源管理与河流取水计量信息化平台,提高涉水监管水平。
3. 废弃物综合整治。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加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二次污染;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关闭分散、量小的生活垃圾临时卸地;加快子牙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蓟县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
4. 生态保护与安全。建设生态保护工程,开展滨海盐碱地物种选育及示范,保护自然生态;推进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与生态园林建设、绿化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绿地病虫害监测与系统防治技术及示范,开展生物安全应急、长效保障技术体系以及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监测研究,城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示范,建设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体系,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
5. 低碳节能与绿色建筑。适应绿色发展和生态宜居要求,在新建建筑中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开展既有居住建筑功能提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居住建筑四步节能技术及编制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制定并实施保障性住房标准。实施中新生态城、团泊湖、蓟县新城等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促进绿色建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开展低碳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实施防灾减灾科技工程。围绕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火灾等灾害领域建立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体系,重点研究开发突破一批监控、预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建设防灾减灾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研发促进基地,形成区域防灾减灾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全面提升灾前预防、灾中预警与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等各环节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1. 气象。建设天津"数字气象"服务平台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评估关键支撑技术、防洪体系风险评估技术,研究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评估技术;重点研究暴雨(雪)、大风、大雾、强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及次生衍生灾害立体监测、精细化预警预报技术和城市运行等气象保障技术。
2. 地震。重点研究天津及周边地区地震前兆及中短期预测新方法,开发基底发震构造探测与评价技术、城市地震灾害评估技术、震害环境污染监测及疫病防控技术,实施重大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工程、综合防御工程;研发新型材料、装备与新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实施农村安居示范工程;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园区,研发地震信息公众共享服务系统和应急逃生避险交互式演练平台,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 地质与地面沉降。重点研究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早期监测、防控及预警预报技术,废弃矿山恢复治理技术;重点研究地面沉降监测、预警、控制与防治等技术,探索分层沉降监测新技术,深化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沉降机理研究,开展重要工程沉降灾害影响研究,建立地面沉降预测预警系统。
4. 海洋。围绕海洋生态灾害、海洋气象灾害、海水侵蚀发生机理等重点开发海洋灾害预防、预警和预报、监测、评估、治理与修复等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海洋灾害计算机模拟、可视化监控及应急处理技术,建立风暴潮、赤潮、溢油、海冰、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对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安全的保障服务能力。
5. 消防。优先发展消防信息通讯技术、灭火救援技术、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与开发高危化学品运输和燃气输送动态监控管理技术;研究开发城市消防风险评估技术、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预防与扑救等关键技术,逐步建立健全火灾防范网络和数字化灭火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四、加强民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一)加强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依托国家和我市重大人才计划和相关政策,围绕民生科技重大需求,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加大民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培育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队伍。
(二)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重点围绕全民健康、食品及生物安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公共安全技术研究、灾害预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检验检测等民生科技领域,加大专业化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促进在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布局优化,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立民生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三)加强民生科技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进一步深化部市、院地合作共建机制,吸引国家级科研机构、项目和国家部委资源向天津聚集。依托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及典型区县,选择具有突出优势的街、镇、企业、园区,率先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和综合示范,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优先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民生科技产业,培育壮大子牙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色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
(四)加强民生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科教资源支撑。进一步优化提高创业投资、技术交易、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重点开展需求调研、战略咨询、政策辅导等综合性和专项性科技服务。积极推动各类研发机构、技术服务机构深入基层、民众和特殊群体,提供高水平的民生科技服务,增强民生科技发展能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五、加快民生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民生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民生科技发展,加强对民生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市科技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加快发展民生科技作为部市会商、院地会商联席工作会的重要议题,大力推进重大民生科技专项、成果应用与转化项目在天津的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发展特色,因地制宜,把民生科技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推进方案,将民生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考核。
(二)切实加大民生科技资金投入。市和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大投入,对民生科技研究开发加大倾斜扶持力度,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产业化。加大对民生科技应用示范、用户工程、新产品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采购首台(套)民生科技产品和采购民生科技服务的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支持民生科技事业,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系。
(三)积极推进民生科技国内外合作。各有关部门、机构要积极推动民生科技领域国际国内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具有优势、特色的生物医药、环保、城镇发展等领域,扩大与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项目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支持我市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联合攻关和重大技术、产品研究,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民生科技水平。
(四)加强民生科技成果成效宣传。依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科技专家下乡、创新方法培训、科普益民计划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大力开展政策宣讲、成果示范、典型推广、人员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提升社会对民生科技认知水平。重点加强重大民生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典型案例宣传,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典型人物的奖励力度和宣传力度。发挥天津科技馆等重点科普场馆及典型绿色社区的示范功能,依托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大力促进民生科技科普产品和设备开发推广,大力开展民生科普和民生科技帮扶、救助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主题词:科技 发展 意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