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度预备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办函高〔2012〕283号)精神,现将我省征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度预备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集范围
本次征集主要面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征集类别为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申报项目将按照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总体要求和管理程序,从中择优确定2013年计划备选项目,并根据国家科技预算落实情况安排立项。
请申报单位按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备选项目征集指南(见附件)进行申报。
二、 推荐名额
我省限额5项,其中省科技主管部门限报4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限报1项。
三、 申报资质要求
(一) 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二)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已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在2013年计划项目申报中,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限申报一项项目,年龄至申报时不超过56周岁(1956年7月17日以后出生);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申请项目参与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在研项目原定于2012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可不计入)。科技部将组织对项目(课题)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查,如发现违反以上规定者,取消申报项目,并视情节严重取消申请单位、申请人1-3年申报资格。
(三)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项目申报单位和技术负责人。
四、 有关要求
(一) 申报单位应针对《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各领域明确的重点方向和目标组织项目(课题)。申报项目(课题)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及创新的应用服务模式,突出研究重点。项目申报要求方案完整、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技术和产业化指标可考核。除中央财政资金外,其他来源资金确保落实到位。
(二) 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跨区域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突出技术应用与运营服务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鼓励文化运营企业优先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牵头单位。
(三) 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课题)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
(四) 申报项目(课题)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课题)推荐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课题)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 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
(五) 项目(课题)申报者应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如有违规,科技部将记录在册,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 具体程序
(一) 网上申报。申报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注册备案后登陆申报系统,根据指南要求和申报内容,选择相应的项目类型,按相应格式填写推荐书(网上申报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请参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于4月20日发布的通知)。申报项目均按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推荐书格式填写。网上申报成功后,将网上生成的推荐书(电子版)打印3份(A4纸,均为正本),加盖公章,并装订成册。
(二) 申报时限: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项目(课题)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7月17日8:00至8月17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三) 材料报送:申报单位请将加盖公章的推荐书3份、推荐书电子版及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单位声明于8月19日10:00前一并送省科技厅高新处(西安荣江国际酒店1125房间)。
(四) 形式审查。对项目(课题)推荐书进行形式审查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1.不符合项目(课题)申报的基本条件;
2.不符合申报资质要求;
3.推荐书编写不符合规定格式;
4.申报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规定申报程序。
项目(课题)推荐书,包括不予受理的项目(课题)推荐书不予退回,由相关受理单位统一处置。
联系人:吕永卫 87672250
陕西省科技厅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附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技部会同中宣部、 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启动实施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共同发布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落实《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做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度预备项目库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2013年重点方向与内容
按照《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整体工作部署,2013年支持重点包括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化科技服务六个领域。2013年重点方向与内容为:
1、网络文化领域
1.1 网络影视制作与传播
以创新网络文化内容传播和运营模式为目标,构建基于内容播控和版权管理的网络影视文化内容云服务平台,开展规模化运营示范。实现影视文化内容的动态制作、内容聚合与播控管理、版权交易与管理,以及多种网络环境下的同步实时分发传播。规范网络文化内容传播秩序,壮大网络影视文化内容服务产业。
1.2 网络音乐制作与传播
以云计算、融合网络及数字媒体集成技术为基础支撑,建立原创数字音乐传播运营服务平台,聚合社会音乐服务资源,开展音乐创作、演唱、制作、发行、传播、展示、营销及版权交易一体化服务示范,形成数字音乐规模化运营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打造知名服务品牌。
1.3 网络监督与互动服务
依托大规模群体互动社交网络平台,研究网络文化信誉评价模型,建立网络文化信誉监督服务平台,开展学习、互助、生活、娱乐等社会文化互动服务应用示范,规范网络社交平台舆论环境,提升技术管控手段,引导网络社交文化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大众提供便捷可信的社会文化互动服务渠道。
2、文化旅游领域
2.1 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
开发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民族文化旅游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中华文化遗产区域地理信息地图,基于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重点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展跨区域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示范,盘活民间传统文化资本,创新文化旅游休闲服务模式,繁荣文化旅游服务经济,培育服务品牌。
2.2 文化主题展示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
围绕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研发电影仿真、立体展示、超感体验、虚拟交互娱乐等文化创意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形成文化主题展示技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开展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与文化旅游应用示范,提升文化创意技术集成能力与文化旅游应用服务效果。
3、文化艺术领域
3.1 舞美设计和舞台效果集成系统应用
综合运用LED等舞台声光电综合表现系统集成技术、虚实互动的舞美设计与布景彩排系统、演播舞台/大型文化活动舞台监督监控和指挥调度系统及舞台机械控制系统等演播舞台表现技术,构建现代舞台成套技术集成解决方案,开展应用示范,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服务能力,提升文化演出艺术的创作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3.2文物知识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根据器物、织物、建筑、壁画等中华文物形式特点与分类,研究文物在造型、结构、图饰等方面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元素的成分检测与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文物知识数据库,研发文物设计素材自动信息获取、整理、存储技术系统,构建有利于文化设计素材有效利用的应用模式,促进传统文化工艺元素与现代创意设计的有机融合。
4、广播影视领域
4.1实时交互虚拟化电影协同制作
创新电影制作方式,研制实时交互虚拟化电影协同制作系统平台。为电影创作和生产人员提供贯穿电影生产全过程,可实现虚拟摄影、虚拟场景、虚拟角色、实时跟踪,实时渲染、实时合成及实时预演功能的全新电影创作工具,优化电影制作流程,提高电影制作效率与质量。
4.2 互动电视媒体应用聚合云服务
面向三网融合环境下互动电视服务创新,集成云计算、媒体内容应用聚合、智能交互等技术,开展家庭互动媒体应用聚合云服务平台系统应用示范,形成家庭内容服务新模式及规模化应用服务能力,推动数字电视智能设备的升级和家庭内容服务产业的发展。
4.3立体视觉系统研发集成与内容服务
以立体视觉制作、传输系统和内容服务的协同发展为目标,研制和集成立体摄影、内容加工制作、内容传输等系统,构建立体内容收录管理、内容在线聚合、智能检索、产品包装、在线服务等平台,丰富立体文化内容资源,开展规模化技术应用与内容运营服务示范,促进立体视觉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5、新闻出版领域
5.1 数字出版资源投送服务
面向专业知识群体或机构的共同知识需求和阅读兴趣,搭建基于B2B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聚合与投送云服务平台,构建定制化的企业知识和学习社区内容服务系统,并在专业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培育新型社区学习模式,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6、文化科技服务领域
6.1 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科技服务
面向文化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建立重点文化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文化类大学科技园,开展面向影视制作、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工艺美术、动漫游戏、立体展示、图形超算等专业服务示范,搭建集成版权贸易、空间艺术设计、数字出版、网络文化、绿色印刷、文化遗产数字化等若干重点文化领域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企业孵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训、产品交易推广、公共计算与技术测试环境等公共服务,形成规模化服务能力。
6.2 基于先进表现与传播技术的科普产品与服务
重点支持以科普与创新文化为主题内容,利用3D、4D、特种银幕、互联网、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先进表现与传播技术优势,开展多种形式与题材内容的科普产品研发与服务创新。
6.3 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集成应用
重点支持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科普、教育、体育、建筑、旅游、商务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动漫创意文化元素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申报要求
(一)实施年限:
本领域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3年。
(二)经费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国拨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每个课题申请国拨经费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三)申报说明
1.本领域为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项目,须由企业牵头组织按项目整体全产业链进行申报,重点突出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以培育和发展新业态、实现产业化为目标。
2.各申报单位统一按照指南的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项目(课题)申报。其中,6.1 方向特色产业专业服务平台以课题进行支持,以课题为单位申报,每一课题限报一个特色产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拟以重点项目进行支持,以项目为单位整体申报。6.2和6.3以课题进行支持,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其余方向均以项目为单位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