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农〔2012〕117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工作部署,根据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2] 3号),我厅制定了《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争取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附件: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2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
我省是粮食消费大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2] 3号)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从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政策支持、防灾减灾等方面促进我省粮食稳定发展,全力保持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扶持、强化基础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考核奖励,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力争稳定水稻面积,大力发展旱粮作物,致力提高单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1300万吨以上,力争实现“四连增”。
——力争水稻生产稳定增产。充分利用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粮食市场价格稳步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强信息引导,抓好政策落实,优化生产结构,千方百计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力争全年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910万亩以上。加快超级稻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组装集成高产配套技术,推进集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致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力争单产达到375公斤以上。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充分利用我省气候资源和冬闲田优势,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能力。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番薯、甜玉米等旱粮作物面积,增加粮食总产。加快技术示范和推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地膜和稻草覆盖、育苗移栽、农田节水等先进应用技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二、重点措施
(一)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
1.落实粮食工作考评制度。省政府对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把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储备、粮食风险基金等作为各级政府的粮食工作考评内容。近期省农业厅将下达今年粮食播种面积3750万亩、总产量1300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指标。各市要将省下达的粮食生产指标及时分解下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粮食工作考评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2.加大财政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继续落实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产粮大县专项补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等重大项目资金,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3.切实落实种粮补贴政策。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种粮补贴强度,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重点抓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尽快将补贴资金兑现到农户手中。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操作办法,规范操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减少操作漏洞。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确保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基层,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4.加强对产粮大县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产粮大县建设,巩固一批粮食生产基地。继续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和产粮大县专项补助专项资金项目,重点用于支持产粮大县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广良种良法、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产粮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稳定的转移支付增长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研究制定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政策,激励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二)加强资源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强化法律和行政责任,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稳定。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监控和保护,推广保护性耕作,保障农田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利用。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和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冬种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和耕地产出能力,确保粮食面积的稳定。
2.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进耕地质量法制建设,研究制定《广东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新增耕地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新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新增耕地质量有保障。积极组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通过稻秆还田腐熟、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施用等方式培肥耕地200万亩。积极组织实施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
3.加快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普及速度,力争全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800万亩。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进程。在全省选择3个县(市、区)、35个乡(镇)、3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十百千个性化指导服务活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百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快配方肥定点服务中心及配送站建设,培育建立一批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统一”服务的服务组织。
4.示范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根据我省粮食生产布局,结合农业部有关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重点在珠江三角洲灌溉区及粤东、粤西等适合发展旱粮作物的地区,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开展节水、节肥、省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提高水肥利用率,确保增产增收。
(三)加强物质装备能力建设。
1.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实施全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省继续每年统筹安排20亿元,扶持建设120万亩标准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建现代标准农田600万亩以上,全面提高农田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
2.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继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规模和范围,增加农机保有量。在全省扶持建设5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实行“五个统一”:统一机械化耕整地、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机械化植保、统一机械化收获、统一机械化烘干。在全省扶持建设100个省级全程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
3、推进集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积极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一步扩大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建设,将原来30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扩大到40个,示范县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大棚)育插秧技术。组织实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对列入我省2012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市、区)实行早稻集中育秧补助,组织种粮大户、育秧专业户、农民专业合开展集中育秧服务,力争全省集中育秧面超过到25万亩。
4.做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协调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重点搞好杂交水稻种子的余缺调剂,保证生产用种需要。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产销衔接,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继续落实省委、省政府“三打两建”的工作部署,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1.加强科技指导服务。启动实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重点推广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重大实用技术。在春耕、“双夏”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动员全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完善专家联系指导制度,把粮食高产创建、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表彰产粮大县和种粮大户作为省级高产创建专家组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的重点联系点,开展直接指导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按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将水稻播种面积15万亩以上的农业县列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抓紧落实高产创建地点、规模、品种和技术措施,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田到人。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农户,落实到田头,提高技术到位率。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在办好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继续抓好1县9镇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扩大整建制高产创建的范围,带动整村、整镇、整县全面平衡增产。各级领导要带头创办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促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落实。
3.加快超级稻等新良种示范推广。继续加大广适型超级稻等新良种选育的支持力度,加强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完善超级稻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继续扩大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在雷州、信宜、高要、兴宁、揭东和罗定等6个国家级超级稻示范县(市)和24个省级超级稻示范县(市)继续进行大面积超级稻示范和推广,力争示范县超级稻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全省辐射推广面积超过850万亩。
4.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突出抓好“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工作落实,认真组织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做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五)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以50个重点监测站为基础的病虫监测预警网建设,突出抓好“两迁”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等重大病虫的测报预警。严格执行病虫调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全省植保站特别是重点监测点要通过“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向省植保总站汇报病虫信息,各市要执行重大病虫信息周报制度。加强对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通过“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向农业厅、农业部汇报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信息。
2.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率先在粮食主产区和重大病虫重点防控县全面推进,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和防治效果。今年在全省超级稻示范县、水稻主产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建立有较大规模、市场化运作的统防统治组织,示范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确保全省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水稻等主要作物病虫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3.加强农情调度。加强农情队伍和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实施县级农情调度网络系统建设和农情信息田间定点监测试点。充分发挥全省农情调度系统和农情基点县作用,及时调度反映各地灾情信息和生产动态。
4.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服务组织的作用。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根据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和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组织制定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技术指导意见,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适时启动救灾应急种子调剂供应,帮助灾区开展灾后复产。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地方责任。今年粮食稳定发展任务艰巨,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强化对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组织领导,制定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协调指导,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要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层层分解任务,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保证必要的粮食自给率。
(二)强化部门协调。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科技、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统计、粮食、气象等部门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强化督导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要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工作督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防止形式主义。统计部门要建立省以下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制度,严格核实产粮大市、产粮大县及粮食高产创建区粮食生产数据。
(四)强化考核奖励。去年底以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开展了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先进县表彰奖励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群众务农种粮和农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今年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奖励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奖励办法,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各地抓粮食生产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