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天津市“十三五”专利工作规划》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十三五”专利工作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天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美丽天津建设的黄金发展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全面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根据《天津市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对全市专利工作进行系统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加快,专利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持续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以通过获取专利权为手段争得市场主导地位的竞争更加激烈。专利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竞争焦点和手段,发达国家为了发挥其在专利上的优势,强化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占据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权,因此致力于加速推进专利国际化。同时,国际上利用专利遏制和打击中国企业发展的势头明显增强。
(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专利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专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实现从大向强、从多向优的转变,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天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专利成为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有效手段。“十二五”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面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北京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上海坚持知识产权“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路子支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江苏、广东大力实施“知识产权示范省”建设。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创新主体提高科技成果产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天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四)天津发展进入新阶段,专利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五年是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实现城市功能定位和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委、市政府紧抓战略机遇,做出了加快美丽天津建设、加快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新机遇、新形势、新要求对专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站在新高度,“十三五”时期成为我市加快实施专利战略的攻坚期。“十二五”期间,我市专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专利战略谋划和工作系统性明显增强,显示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各项工作达到历史新高度,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全社会对专利制度认知程度不够深、专利质量有待提升。拥有专利的企业比例还较低,支柱产业拥有专利的重大产品还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的核心专利技术不足。二是,专利发展水平对创新发展支撑不足。专利保护和规避意识薄弱,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专利运营能力有待加强,拥有专利优势并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不多,专利投融资、价值评估等运营服务支持不足,高端服务机构和专利人才不足。“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实施专利战略的形势更加紧迫、矛盾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
二、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深入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实施专利战略,以引领创新发展、支撑产业升级、满足创新主体发展需求为导向,有效促进专利创造运用,实行更加严格的专利保护,优化专利公共服务,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专利在激励和保护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融入大局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紧密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专利工作水平和显示度,提升专利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坚持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工作环节上,围绕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五个关键环节,以强化专利运用和保护为工作重心,进一步提升专利数量和质量,完善专利服务体系。在工作层面上,加强与国家层面、区县层面的上下联动,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坚持重点区域、重点工作重点推进,实现全市专利工作重点突破和整体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面向各类创新主体,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在专利战略实施中的不同作用。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分类推动,深化企业专利认识水平,增强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综合能力。
坚持人才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基础。实施专利人才战略,不断优化专利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吸引聚集一大批高层次、综合型、专业性人才来津发展,尽快形成一支能满足专利工作的专利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激发全社会公众的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
(三)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专利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增长,专利质量明显提升,专利运用能力更强,专利保护更加严格,专利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强市,为天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到2020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万件,年专利授权量达到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
三、任务与措施
(一)实施专利创造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我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以促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市场主体竞争优势为目标,从区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大众等层面继续提升专利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加快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尊重发明创造的氛围。
1.实施企业专利升级行动。引导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特色的专利管理体系,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全市专利企业的梯队化发展。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小巨人升级版行动,通过加强政策的分类引导和分层推进,大幅提升拥有专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例,大幅提升拥有发明专利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比例。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培育,制定出台措施,提升高企专利运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拥有高价值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例。支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托管服务平台,继续推进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申请”三个零突破,不断壮大有专利申请的企业队伍。
2.培育专利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群。以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工作,强化产品国内外市场专利布局,以强化专利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育形成一批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和专利密集产品的专利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在高精尖行业具有专利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有效专利量过百的企业。
3.开展千项产品(技术)专利布局。指导区县开展专利试点工作,围绕我市杀手锏产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形成专利密集型企业。每年开展200项产品专利布局,“十三五”期间累计支持专利试点企业开展1000项杀手锏、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专利布局。
4.促进高校院所专利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管理能力,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专利评价纳入绩效和人才评价,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质量明显提升、数量稳步增长。完善政策扶持,注重高校发明专利授权和维持,提高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过百的高校,培育10家以上有效专利量过百的科研院所。
5.加快PCT专利申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口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加快自主创新,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专利,通过PCT途径申请产品出口目标国专利,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企业PCT专利申请指导,加大PCT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培育若干家能提供PCT专利代理服务的高端服务机构,PCT专利申请量取得明显突破。
6.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试点。以提升专利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筛选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纳入试点培育,通过政策扶持和强化培训,提升创新主体和研发人员创造高价值专利的能力。评选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代理机构,将高价值专利培育能力作为代理机构评星的重要参考。
(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专利导航工程
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通过大力发展专利金融服务,开展产业专利分析评议和专利布局,构建产业专利联盟等,提升专利对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支撑力,加快专利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融合。
7.培育一批专利示范园区。以增强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为目标,重点提升专利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园区推动开展专利试点、产业专利导航、企业产品(技术)专利布局等工作,提升园区企业获取专利服务的便利化,大力提升园区专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一批产业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和专利实力强的专利试点示范园区。
8.培育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选取重点产业集聚区开展专利导航规划项目,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研发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地图。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析,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开展专利布局、专利信息分析和专利导航,筛选专利密集优势产业,培育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9.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升企业的专利创造能力和对专利制度的运用能力,培育形成10个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密集度高的专利密集型产业。
10.推动产业专利联盟建设。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发起组建产业专利联盟,实施产业专利联盟备案制。鼓励联盟单位围绕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构筑产业专利池,探索建立基于专利的利益分享机制,支持联盟开展专利分析评议和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立10个产业专利联盟,在一批特色产业上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三)实施专利运用促进创新创业工程
重点面向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各类创新创业的主体,有效整合和完善现有政策资源、创新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本,探索专利交易运营的有效路径和手段,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运用,进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1.加快建设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的路径和手段,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知识产权资源和金融资源,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参与、专业化服务支撑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建设“华北知识产权运营网”,面向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辐射京津冀和华北地区。引入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知识产权运营提升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专利运营数据库,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交易、流转以及产业化。
12.完善专利权投融资服务。深化国家专利质押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成果,完善专利质押融资政策和举措,进一步完善专利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开展中小微企业专利打包贷款。扩大专利保险工作面,重点提供专利执行险、境外展会专利纠纷法律费用保险等保险服务。完善专利流转和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常态化、大众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问题。
13.提升企业专利运营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间专利权交叉许可,加速专利技术流通,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风险。加强专利实施许可风险管理,指导企业做好合同登记备案。引导企业加强专利资源分析、整合和利用,实现专利财富价值。
14.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部门合作,推进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转移转让的动力。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流转储备中心建设,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和协同运用。
(四)实施专利保护环境优化工程
进一步加强专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深入开展区域专利保护协作,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完善专利维权援助机制。深化企业专利预警分析,提高创新主体专利保护和维权能力。
15.创新自贸区专利保护制度。在滨海新区探索实践自贸区专利保护和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探索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协调对接机制,完善专利纠纷仲裁、调解等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加强部门的联动与合作,构建统一、便捷、高效的自贸区专利保护和管理体系,营造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专利保护环境,显著促进自贸区国际商贸的便利化发展。
16.开展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加强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监督,加强对商业场所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开展集中检查、集中整治、集中办案。探索市场主体专利信用体系建设。
17.加强区域专利保护协作。加强京津冀专利保护协作,建立京津冀专利协作工作会商机制。推进京津双城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在京津地区建立国家、市、区三级联动的专利执法保护机制和侵权纠纷快速调节机制,推动京津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一体化。建设京津双城专利维权援助互通机制,整合京津双城“12330”维权援助中心资源,建设京津双城维权援助互通服务平台。
18.强化专利维权援助公共服务。完善“12330”及网上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平台建设,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增强专利保护意识,完善专利保护机制,提高维权能力和水平。推动行业协会积极开展专利维权援助工作,提高行业整体专利保护能力,探索建立企业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引。指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积极应对和防御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利维权援助体系和机制。
19.开展企业专利预警分析。知识产权(专利)风险预警机制纳入经济活动和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程序。指导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进行专利风险诊断,提高企业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生产型出口企业专利状况调查和分析,引导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深入开展企业专利保护试点工作,提高企业自我专利保护意识,提高应对专利纠纷的能力。
(五)实施专利管理与服务创新提升工程
加强专利管理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国家、市、区县三级联动、分层合作的专利工作体系,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能力,聚集和培育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资源。
20.推动部市会商工作。落实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会商议定工作任务,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服务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为切入点,推进天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快实现天津城市功能定位。
21.实施专利强区(县)工程。加快落实区县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方案,促进专利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相结合。完善专利相关政策,加大区县专利投入,提高区县专利工作能力和水平。完成津南区、北辰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更多区县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
22.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天津)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依托国家专利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区专利信息工作站,培养企业专利信息服务人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专利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研发水平和市场保护能力。
23.加速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信息资源和服务外溢。共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建设,利用国家专利审查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增强服务天津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探索建立与天津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动、信息互通的合作机制,带动天津专利服务业快速发展。
24.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省市间专利交流合作,重点加强四个直辖市、环渤海五省二市、九省市等专利合作机制,在专利协作、专利流转、战略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知名专利机构和组织的联系,促进专利资源、人才、学术、信息等交流与合作。
25.加快发展专利服务业。加快聚集和发展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和培训等高端专利服务业。研究制定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高端专利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大学科技园等提供专利服务,加强服务企业行业自律,推进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和培育国家级专利运营试点服务类企业,支持利用互联网 等新技术,开展专利服务模式创新。
(六)实施专利人才培养工程
坚持引进和培养双通道的人才发展模式,组织实施知识产权“333”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本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26.实施知识产权“333”人才计划。组织实施“333”知识产权人才计划,建立知识产权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具备较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到2020年,培养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30名、知识产权骨干人才300名、知识产权实务人才3000名。
27.加强专利人才培训。深化领导干部专利培训品牌,组织开展局处级领导干部专利培训。组织实施“专利信息大讲堂”、科技小巨人企业专利系列培训等活动,提升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的技能和水平。通过培养和引进,加快推进专利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我市专利人才培训师资力量。
28.加强专利服务人才培养。深化国家专利代理行业试点城市,完善专利代理人执业培训制度,加强专利代理人才执业培训。加强中介服务机构人员知识产权培训,开展专利咨询、信息服务、战略研究、资产评估等人员专题培训,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与水平。到2020年,全市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人员达到1000名,专利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
(七)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弘扬工程
在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知识普及,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活动,形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社会氛围,大力提升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程度。
29.加大专利工作宣传力度。将专利法、职务发明条例等宣传纳入普法宣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科普宣传、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普法日、中国专利周等,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开展中小学生专利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将专利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等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展示等方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弘扬创新的良好氛围。
30.举办全民发明创造大赛。举全市之力,办好天津市青少年发明家、大学生发明家、巾帼发明家、工人发明家等的竞赛和评选活动,激发全社会发明创造热情。鼓励全市高校、中小学举办各类青少年小发明、小设计比赛,辅导学生专利申请。继续举办工业品外观创意设计大赛,提高工业品外观设计水平,增强工业品竞争力。推广和普及创新方法,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举办发明展,为中小企业、青年学生等提供展示创新、创意、创造成果的平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工会设立职工小发明、小创造奖励制度,激发职工参与创新创造的热情。
四、实施与保障
(一)加强立法保障,优化专利发展政策环境
积极推动新《专利法》实施,适时修订《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加强我市“一法一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对我市“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健全完善专利政策体系,深入调研政策需求,认真研究和制定切实有效的专利政策,加强对重点工作的政策保障,强化政策落实。强化专利政策从国家到天津再到区县的配套性、协调性和带动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专利事业顺利推进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扩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规模,建立财政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政府资金对专利工作的引导力度,发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区县财政投入资金,与市财政资金错位支持,发挥资金整合效果。进一步优化资助政策,鼓励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持有,支持专利运用转化,建立以项目、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方式,强化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化管理。
(三)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专利工作强劲合力
加强部门协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向利于专利发展的方向倾斜。科技、经济、贸易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将专利工作与其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利于专利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协调一致的全市专利工作良性机制。发挥以行业协会为龙头的产业专利联盟的管理作用。提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管理能力。
加强市区联动。加强区县专利管理机构建设和职能优化,扩大人员配备,增加资金投入,提升区县专利工作能力。整合优化市、区县资源,形成市区县推动专利发展的工作合力。完善专利统计与评价体系,开展区县专利实力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积极推进专利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专利行政机关建设。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大专利管理机关干部培训,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法治型”机关,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行政执行力,确保市区两级专利行政机关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四)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专利管理水平跃升
加强部市合作会商。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会商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工作指导,落实好合作会商各项重点任务。
加强国内外合作。建立京津、京津冀、九省市等地专利合作与交流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和形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推动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与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