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农办〔2012〕353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各县(市、区)农业局:
目前,我省晚稻已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禾苗生长浓绿,田间荫蔽,田间小气候利于病虫发生为害。据各地监测反映,目前稻飞虱发生较重,百丛虫量一般为600-2400头,高的3000-10000头;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情已由水平扩展转向垂直扩展,一般病株率10%-30%,高的70%;叶瘟在历史病区和感病品种上发生,病叶率一般1-10%,最高17%。今年广西、湖南、福建等周边省份的中晚稻病虫发生较重,尤其是田间稻飞虱虫量大,随着北方冷空气流南下,迁飞性害虫将不断迁入,气温降低,气侯适宜,病虫发生为害将进一步加重。预计我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偏重、个别重发生,尤以褐飞虱、纹枯病和感病品种上穗颈瘟发生较重。
有效防控晚稻病虫为害,实现粮食丰收,是当前我省农业生产的一大重要任务,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水稻病虫防控对确保晚造粮食丰收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措施,扎实抓好晚稻中后期病虫防控工作,千方百计夺取晚稻丰收。当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抓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是确保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晚稻病虫防控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把病虫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发动,落实防控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将病虫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层层落实分片包干制度,落实分管局领导牵头、有关科(股)室领导参加的分片包干责任制,对一些重发区域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力争最大限度减低危害损失,保障晚稻生产安全。
二、加强监测,掌握病虫动态
水稻中后期迁飞性害虫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历史病区和感病品种稻瘟病的流行为害威胁大。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提高警惕,加大调查力度,指定专人负责,全面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在坚持重大病虫害周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最近农业部新的要求,至9月30日止实行重大病虫日报制度;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为指导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分类指导,抓好科学防控
各地要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分类指导农民开展水稻中后期病虫防治。一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合理调控水分,改善田间气候,促进水稻良好生长,提高稻株抗病虫能力。二要重点抓好关键时期防治技术措施的落实。预计9月下旬,我省大部分水稻进入破口期,是晚稻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要突出重点抓好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防治,特别是种植秋优998、马坝银占、美香粘、天优998等感病品种的地区,要坚持“早破口早施药、迟破口迟施药”的原则,同时,兼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粘虫、稻曲病等病虫。三要选好防治药剂,对多种病虫并发的田块,应确定主治和兼治对象,科学搭配药剂或者选择复配制剂进行防治,对粘虫的防治可选用毒死蜱、甲维盐等药剂。
四、大力宣传,普及防控技术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和培训,提高各项新技术覆盖率和普及率。一是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印发防治通知和发送宣传资料,保证病虫防治通知张贴及时到位。二是普及应用病虫电视预报及手机短信等先进工具,及时、快捷发送水稻病虫害防控信息。三是加强检查指导,重点检查组织发动、防控药械储备、应急措施落实、防控资金使用等情况,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开展防治,促进病虫害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一二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