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3-07    浏览次数:1

粤农办[2013]47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顺德区经济促进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部署,努力推动我省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近日,我厅组织制定了《3013年广东省种植业工作要点》,现予印发,请各地认真执行。

  广东省农业厅

  2013年2月27日

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3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保持我省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基础、稳粮食、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强化科技、设施、装备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现代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粮食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即春收粮食增产、早造增产、晚造稳定,力争总产达到1400万吨以上,实现“五连增”;经济作物要着重提升园艺产业素质,提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水平。蔬菜、油料作物、甘蔗、水果、茶叶、蚕桑保持稳定增长。种植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抓好政策落实。今年国家继续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政策落实机制,加强政策宣传,规范运作程序,强化检查督导,确保补贴政策在春耕前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户。2月份会同省财政厅下拨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在春耕前兑现到农民手中。3月份开始组织核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11月份组织做好种粮补贴工作总结和补贴面积上报核实汇总工作。

  (二)抓好责任落实。坚持和落实各级政府粮食工作考评责任制,把全省粮食播种面积3750万亩、粮食总产量1300万吨的任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粮食工作考评内容,层层分解稳定增产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充分挖掘面积潜力,推广科学套种、合理间种、扩大复种,重点是在常用菜地发展一季中晚稻和冬种马铃薯、甜玉米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月份修订下发《广东省粮食工作考评办法》。3月份下发2013年粮食工作考评指标。11月份组织对粮食工作考评总结工作。

  (三)抓好高产创建。认真总结近年高产创建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技术集成攻关,加强工作督导,创新工作和落实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产创建,提高创建成效,带动更大面积均衡增产。继续抓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按照行政推动责任落实到位、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到位、技术集成推广指导到位、机制创新专业化服务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协作,确保粮食整建制试点创出更大成效。2月份组织省级专家组制定2013年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3月份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制定和印发2013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案。5月份和8月份分别组织对早、晚造高产创建工作督导检查。7月份和11月份分别组织对高产示范片产量验收。12月份组织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四)抓好措施到位。加强分类指导,组织专家制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建立督查制度,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工作督导,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3月份召开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组织春耕备耕工作督导检查。5月份和8月份分别组织对早稻、晚稻生产检查指导。6月份召开省早稻生产形势分析会,总结分析早造粮食生产形势,部署晚造粮食生产工作。10月份召开全省晚稻及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会议,总结全年粮食生产工作,提出下年度工作设想。

  二、加快发展园艺产业

  (五)优化布局结构。依托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以组织实施“一乡一品”、南亚热作、冬种生产等项目为抓手,示范推进我省优势园艺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挖掘大宗水果增收潜力,优化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加强蔬菜基地设施和供给能力建设,发展大棚设施蔬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扩大蚕桑生产规模。

  (六)推进标准园创建。按照农业部和我厅的部署,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和南亚热作标准示范园建设,推进创建由“园”到“区”拓展。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科学选择实施园地,集成实施标准化技术,建立产品质量监控制度,扶持经营主体,培育知名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推进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标准园管理办法,精心组织、细化方案、规范管理、扎实推进,提升创建示范带动效应。6月份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申报。8月份确定实施项目。适时组织开展检查督导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活动。12月份组织项目验收。

  (七)落实花生生产良种补贴和产油大县补贴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扶持发展油料产业意见,认真核实省内花生、大豆、油菜面积、产量,会同省财政厅、林业厅确定产油大县奖励名单下达奖励资金。贯彻落实国家花生生产补贴政策,按因素法确定补贴项目县(市、区),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大田生产补贴资金。2月底前制订好良种繁育补贴项目花生种子公开招投标方案,3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

  (八)开展高产创建。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的总体部署,科学选择示范片,力争扩大油糖高产创建示范规模,增强示范带动效果。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开展全程技术培训指导与工作督导,落实关键技术,带动大面积节本增效。2月份组织省级专家组制定创建技术指导意见。3月份组织制定和印发创建工作方案。适时组织开展督导,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7月份和12月份组织示范片测产验收。

  (九)加强产销衔接。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搞好生产需求预测,指导各地安排好生产,帮助农民和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产品流通。继续做好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各地级以上市和21个基点县农业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和及时上报工作,确保信息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共同完成监测任务。

  三、全力抓好标准农田建设

  (十)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加快2011-2012年度下达的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已竣工的2009-2010年度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和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要抓紧做好总结验收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发挥项目建设成效。4月份印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和组织项目申报工作;5-6月份组织对2009-2010年度基本农田整治项目验收;8-9月份下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和批复实施方案;10-11月份组织对2009-2010年度市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验收。

  (十一)抓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的实施建设。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到各县,各级政府已逐级签订了任务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硬任务、死任务。各地要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部门分工、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省的部署和建设规范,科学统筹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推进合力。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管理负起责任,严格把关,确保项目立项科学合理。切实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项目审计,严格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确保完成建设任务。3—4月份编制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制定年度实施方案,5—6月份组织开展项目立项论证,7月份举办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培训班,9月份前完成项目工程招投标程序,10月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检查,11—12月进行现场施工。

  (十二)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积极发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实施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为抓手,以资金补贴为手段,大力推动农民实行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快培肥地力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力争全年实现稻秆腐熟还田300万亩,种植紫云英、油菜、笤子等专用绿肥40万亩,项目区稻田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基本杜绝,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提高。工作重点是加强培训与指导服务,开展试验示范。全省计划培训农民150万人次,各项目县建立中心示范区3个,设置5个肥力定位观测点。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针对主要障碍因素,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田内田外相结合,增肥、改土、治水、良种、良法相结合,用养结合、综合治理,努力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全年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平原区重点抓好改良土壤,提升农田稳产能力;山区则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加大山坑田的治水力度。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示范,落实佛冈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区各项治理措施,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治理模式,筛选出一批有效的修复材料和技术措施,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四、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竞争力

  (十三)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紧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加大对我省种业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种业。努力构建优质稻、生物育种和园艺作物三个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我省种业科技创新力;打造现代大型种业集团,提升我省种业竞争力;打造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提升我省供种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监督体系、提升我省市场监管能力。

  (十四)开展种子打假专项活动。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以加强种子市场检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劣种子、未审先推、套牌侵权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一批违法种子案件,增强种子监管的威慑力。二是加强种子市场检查,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的形式,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三是加强监督抽查及后续监管。着重加强春、夏季农作物种子、蚕桑和食用菌菌种的抽查力度,对抽查不合格样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推动企业强化种子质量意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十五)抓好种子工程项目的实施。抓住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和国家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我省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组织实施好省种子发展专项,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种子工程项目,加强“四大能力”建设,促进我省农作物种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批复要求进行建设,保证项目的建设成效。

  (十六)强化品种审定示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品种区域试验设施设备,不断提升品种坚定手段和水平。重点抓好品种试验管理,加强对试验点的检查、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品种试验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修订完善《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严格品种审定,提高品种审定准入门槛,确保品种种植安全。扩大省级良种示范区覆盖面,增强示范效果。

  (十七)落实良种补贴和应急种子储备。一是继续抓好中央和省级良种补贴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检查,督促各地做好良种补贴面积统计核实和资金发放工作,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切实加强对省级粮食应急储备种子和我省承担国家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的监管,提高救灾应急能力。

  五、加快提升植保植检能力

  (十八)加强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进一步完善植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提升监测和防控能力。继续开展重大植物疫情防控补贴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植物疫情防控补贴机制。加强疫情防控力度,及时组织开展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有效落实疫情监测、检疫封锁和铲除措施。强化植物检疫管理、检疫宣传和检疫执法工作,增强植物检疫法制管理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疫情防控技术研究,提高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控技术水平。

  (十九)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区域站建设,推进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化,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预警。强化水稻“两迁”害虫、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生物灾害监测工作。全省病虫预警准确率长期、中期、短期分别达85%、90%和95%以上。种植地方特色作物面积较大的地区,要把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列为病虫监测的对象并做到准确预警。

  (二十)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防控督导。及早做好重大病虫防控部署,分作物制定防控方案。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大力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抓好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应用范围。

  (二十一)加强安全用药工作。继续抓好科学安全用药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高毒农药替代工作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开展农药对小菜蛾、田鼠、稻飞虱抗性风险评估和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指导全省农作物有害生物抗性治理工作的开展。

  六、着力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二十二)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深入开展整县、整乡、整村等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整建制推进的县镇村数量和范围稳步扩大。在粮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区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治理区,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省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000万亩。

  (二十三)推进配方肥施用到田。全省计划施用配方肥1800万亩。通过推广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以“触摸屏”作为平台组装到镇村配方肥服务站,方便农民按方选肥购肥。做好农企对接工作,引导配方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肥料经销商对接,直供配方肥。培育建立一批测土配方施肥的农化服务组织,促进配方肥施用到田。

  (二十四)进一步完善施肥指标体系。在完成水稻、蔬菜、香蕉、甘蔗等省级施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对上述施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完善,并着手开展甜玉米、柑桔橙、花生等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施肥决策系统等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二十五)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在全省不同地区建立50个农田节水示范基地,通过“测墒灌溉、测土配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示范区优势农作物生产平均节约用水量达到50%以上,节约用肥量达到20%以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在雷州半岛干旱区、粤北石灰岩干旱区、珠江三角洲灌溉区及粤东、粤西水浇地灌溉区建立5个省级土壤墒情监测标准站,每个监测站建立5个固定的监测点,覆盖农田面积250万亩,定期发布土壤墒情信息和旱情预报,指导农田科学灌水。”

  七、加强农作物重大技术推广

  (二十六)开展优势农作物重大技术推广行动。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提升专项资金项目,重点推广水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三控技术、冬种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农作物先进技术普及率85%以上。积极推广马铃薯脱毒良种、甘蔗健康种苗种植。广泛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活动,加快广适性超级稻品种确认和示范推广,加强超级稻配套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推广超级稻1000万亩,约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32%。

  (二十七)开展广东种业博览会提升行动。坚持品种田间展示特色,优化室内成果展览结构,完善广东种业博览会会员活动,提升柯木塱种业论坛水平。按照社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加强种博会能力建设,全方位提高种博会服务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种业博览盛会。进一步拓展种博会功能,积极筹办世界菠菜种子大会。争取农业部支持,将广东种业博览会提升为国家级种业博览活动。以广东种业博览会为中心平台,建立和完善区域性良种示范展示基地。在茂名举办华南最大规模的水稻品种展示活动,加快水稻良种推广步伐。继续争取省财政支持,在全省建设10~15个农业良种示范基地,有关市县要抓紧实施,尽快发挥成效。

  (二十八)开展智慧农业示范行动。抓住天河智慧城规划和柯木塱南路扩建工程建设机遇,完成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土地功能利用和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工作。加快广东种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种子工程建设施工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年底前开工。积极推进省农业良种示范基地建设,争取三年内基本建成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八、切实抓好行业依法管理

  (二十九)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一是加快耕地质量管理法制建设。修改完善《广东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草案)及有关说明的起草,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争取早日出台。二是严格审核各地上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重点审查规划调整涉及占用的耕地面积与质量、补充耕地方案的可行性。三是严格基本农田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执行验收标准,确保新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没明显降低、新增耕地质量有保障。四是加强耕地质量评价与监测。上半年,完成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耕地地力评价省级验收。加快耕地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建设,以2010年为基准年,建立全省最新的耕地质量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继续做好耕地质量监测,抓紧监测样品的收集、送样、化验等工作,及时汇总分析数据,撰写发布2012年监测报告。

  (三十)强化肥料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肥料登记资料要求,加强登记资料审核,把好肥料市场准入关。开展肥料市场监督抽查,加强肥料生产、供求、价格和质量监测,稳定肥料价格,保证肥料质量。重点对有机肥料、水溶肥料市场进行抽查。掌握肥料质量动态,依法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查处不合格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及时制止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行为,进一步提高肥料市场合格率。

  (三十一)加强农药监督执法。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方针和属地管理原则,突出高毒农药的监管,强化大要案查处,狠抓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管理。通过追根溯源,彻底捣毁生产假冒伪劣的“黑窝点”。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核查和监管,督促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防不合格农药流入市场,从生产环节上把好关。加强农药质量抽检,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在春耕和夏种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对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市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的打击力度,净化我省农药市场。

  九、切实抓好农情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

  (三十二)加强灾情监测预警。适应气候变化的新趋势,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灾情调度,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灾害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提前落实防范措施。

  (三十三)及时组织做好防灾抗灾。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对突发性灾害,做到预警早、反应快、措施实。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有关专家针对相关作物及其生育进程,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科学指导抗灾救灾。搞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多渠道争取救灾资金,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物资和资金保障。

  (三十四)加强农情调度工作。进一步搞好农情信息调度基础建设,完善县级农情“网络版农情调度电子传输系统”,健全13个国家级农情基点县和20个市级种植业数据库建设,举办县级网络版农情调度电子传输系统、农情信息基点县和种植业数据库建设县农情人员培训班,及时搞好常规调度和应急调度,广泛建立农情信息交流和资料交换关系,强化综合分析和对比印证,提高农情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十、做好行业宏观管理与指导服务

  (三十五)组织编制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全省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和加快组织实施,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三十六)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建立督查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项目资金管理有序,保障项目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创新项目管理,逐步扩大项目竞争性分配安排。严格落实工作考核制度,督促工作到位。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加强项目资金审计,完成项目绩效评价。

  (三十七)加强种植业生产的指导服务。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根据不同时期生产特点,提出生产管理意见,指导生产。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