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项目指南

发布日期:2013-04-19    浏览次数:2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根据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推进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前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产业提升需求,开展前瞻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形成相关技术体系、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抢占未来信息产业制高点。

  研究内容:(1)研究眼电和脑电信号的融合处理技术,研制面向交通安全应用的原理样机。(2)研究一机多天线多模高精度导航技术,研制原理样机。(3)研究软件定义网络(SDN)创新体系架构,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操作系统和SDK开发套件。(4)研究25Gbps、400mm光印刷背板互连技术、光接插件和制备工艺,研制高速光互连硬件系统。(5)开展3D无线信道的测量、建模及仿真评估,研制原型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6)研究80GHz及以上波段超高速大容量宽带无线通信芯片(包括收发芯片、信号源芯片及功放芯片)。(7)研究基于毫米波基片集成波导的芯片级互连技术,研制高频载波调制的硅基毫米波互连系统。(8)研究100uW级超低功耗的能量收集芯片设计技术,研制能量可持续自维持的系统芯片;研究100uW级超低功耗的信息采集、处理、无线传输技术,研制高能效芯片。(9)面向射频(RF)芯片产品开发,完成工艺开发包(PDK)模型的性能优化研究,建立基于国内工艺的PDK库。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产业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方向1、面向卫星导航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研究,为产业布局夯实基础。

  研究内容:(1)研究低功耗多模导航定位一体化SOC芯片及北斗接收天线设计技术,研制北斗芯片和终端并实现产业化。(2)研究基于RTX技术的高精度实时精密定位技术,研制长三角区域增强试验系统。(3)研究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授时系统关键技术,研制授时产品和系统。(4)研究北斗卫星在海事搜救、保险理赔等行业中的应用解决方案。(5)研究导航和位置服务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信息安全架构,形成安全应用标准。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面向物联网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标:围绕物联网产业需求,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攻关,面向行业应用形成解决方案,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RFID移动信道建模技术,建立超高频RFID的标准信道库。(2)研究自主标准超高频RFID关键技术,研制芯片和读写器等产品。(3)研制支持NFC和位置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4)研究智慧家居、智慧节能等应用的感知和处理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5)研究室内三维实景采集和多传感器影像实时合成技术,结合WiFi定位技术形成地下公共空间管控解决方案。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面向通信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标:围绕下一代网络通信产业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芯片、产品、系统的研发,形成应用,支撑新一代网络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基于48核处理器的分布式高性能路由器软件架构,研制单线卡处理能力达100Gbps的高性能路由器产品并实现产业化。(2)构建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全频段智能综合检测、分析及保障支持系统,研制低成本机架式和手持式检测设备原型样机。(3)研制基于C-HomePlugAV标准的、可与现有NGB接入设备互联互通的自主知识产权同轴电缆接入芯片。(4)研究G比特速率的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制定下一代C-HomePlugAV标准草案。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4、面向软件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标:围绕轨道交通和航空行业需求,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系统研究,形成示范应用,满足百姓安全出行需求,带动上海软件相关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1)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研究CBTC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干扰测试技术,形成既有线路解决方案,并研究新一代专用频点的CBTC技术体系;研究运控系统定位技术,研制自主可控产品。(2)面向航空行业,深化研究机场异物检测(FOD)技术,研制支架式FOD系统,形成FOD系统标准规范,开展大型机场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5、面向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标:面向下一代移动终端及海量视频处理的发展,研究系列核心芯片技术,研制自主核心器件和芯片,形成产业化能力和大规模应用。

  研究内容:(1)研发基于国产40nm及以下工艺的移动智能终端高集成度单芯片平台。包括支持TD-SCDMA等多种模式,集基带、应用处理器、射频收发、电源管理等功能的终端主芯片单晶圆集成;支持WiFi/BT/GPS/北斗/FM等功能的外围连接芯片单晶圆集成;研制基于硅基SOI工艺的射频单刀九掷开关芯片、射频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支持2G/3G/4G等多模应用;研制新一代单层多点内嵌式触控芯片。(2)面向下一代服务器内存子系统,研究高速、大容量、高可靠性以及低功耗的存储控制芯片。(3)研制基于CMOS工艺的高性能多模多频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4)研究面向智能视频处理的异构众核处理器技术,开发具有目标检测、识别、图像增强能力的SoC芯片,研制集编码、处理、传输一体化终端。(5)开展媒体广播与网络混合发布平台的架构设计及标准化研究,研制解调多格式解码SoC芯片以及相应智能终端和发射设备。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6、面向汽车电子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目标:面向智能汽车产业和智慧交通应用,突破汽车电子关键技术,提升控制系统自主开发能力,建立满足自主品牌整车平台发展的支撑环境,增强上海汽车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

  研究内容:(1)研究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总线通信协议和自适应前照灯控制技术,研制模型样机并进行产业化。(2)围绕智能交通和行车安全应用,研究车载网络通信技术和行车动态自组织网络技术,研制样机并开展在线验证。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三、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围绕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建立大数据资源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面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互联网、航空等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带动决策方式变革,培育大数据产业,提升城市“智慧度”。

  研究内容:(1)研究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建立数据科学学科体系框架。(2)面向医疗卫生行业,研究医疗卫生海量数据优化存储、医疗数据知识挖掘技术,初步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服务模式。(3)面向互联网行业,研究大数据分析预测、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研制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智能营销平台。(4)面向公共安全行业,研究桥梁隧道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桥梁隧道安全预警;研究海量视频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技术,研制超大规模人脸识别系统和大型场馆智能监控系统;研究数据一体化处理技术和架构,实现大数据处理一体机。(5)面向航空行业,研究基于航路、雷达等海量数据的流量管理算法,建立战术流量管理及机场协同决策平台。(6)研究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和规范。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四、文化科技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方向1、面向文化产业的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究目标:围绕文化大发展对科技支撑的需求,解决在传播发行、内容展现、文化消费等各环节中的瓶颈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文化创作生产效率提升,文化内容高速、安全和有序传播,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研究内容:(1)研制支持全终端播放的单一视频格式流媒体系统;研制无缝跨多终端视频播放系统。(2)研制光效>25%的电影放映专用立体显示转换设备;研制720度球幕全景式摄影装备,实现影像的自动校正与自动生成。(3)构建新媒体(OTT、IPTV、NGB)数据服务平台及面向文化消费的运营平台,面向百万级用户实现规模示范。(4)研究面向数字出版领域的大样本数据监测、分析、发现和推送技术。(5)研制集设计、制作、出版、印刷为一体的按需印刷服务系统。(6)面向数字阅读、教育出版及学术出版数字化等领域,开展创新服务模式和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通过科技支撑文化实施具有“新技术、新传播和新模式”的系列集成示范工程,打造一批体现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新文化亮点,进一步提升上海在文化创作、展示和传播方面的创新能级。

  研究内容:(1)研究3D摄影的全自动景深控制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无线摄影设备并开展应用示范。(2)研制数字影院网络运营中心系统,实现对影院内容的远程播控及影院设备的远程监测等功能。(3)研制全景声音还原、实时传感交互控制的多媒体音乐系统,并开展驻场多媒体音乐舞台秀应用示范。(4)构建集中央控制、声光电同步、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媒体智能化舞台,建设满足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多剧种演出要求的免拆装、一体化剧场。(5)研制全景展现的360度环幕视觉特效和沉浸式体感的装置、控制、影效等互动体验系统,并在大型主题公园应用示范。(6)构建面向行业应用的十万级三维模型文件库,并支持多格式数据实时重构的可商业运营服务的三维协同设计服务平台。(7)研制面向社区公共文化传播的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收发系统,并为千家以上社区公共文化中心提供服务。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五、科技支撑现代服务业模式研究与应用示范

  方向1、面向金融服务与科技服务领域的模式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围绕国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要求,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重点推进本市金融服务、科技服务领域的模式创新发展。聚焦金融要素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形成金融服务的多维度发展;培育科技金融、科技数据服务等新兴服务模式,推动科技服务业产业化发展;

  研究内容:(1)研制跨银行、证券、期货机构的面向银期服务的电子化金融数据交换系统;研制覆盖网银、POS、二维码等多元化移动支付方式的行业应用服务系统;;研制面向百万级用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电子商务与衍生服务系统。(2)研制面向科技型企业集交易、登记、结算、经纪为一体的新型融资服务系统;构建面向上海科技服务业数据统计体系的信息服务平台。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面向区县特色领域的模式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通过市区联动方式,培育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新模式,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有行业受益度、有服务链拓展性的服务型企业。

  研究内容:结合区县服务业特色和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在航运贸易、数字生活、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服务、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项目。

  执行期限: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报要求

  1、申报主体资质要求为在本市注册一年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法人机构。其中:专题二和专题五须由企业牵头申报。

  2、申请单位必须有较强的研究团队和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申报材料符合年度指南要求,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3、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国内外合作项目必须有合作协议,涉及知识产权实施许可或知识产权转让的须提供相关复印件等材料。

  4、专题五的方向2要求项目申报须通过区县科委推荐。申报项目内容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清晰的业务模型、商业模式,并须在项目建议书的【二、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栏目中对业务服务模式作详尽说明。

  5、配套要求:项目投入资金来源明确或已基本落实筹措资金,并在项目申报时须出具正式的承诺函,作为项目申报附件材料一并提交。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的申报单位配套经费与市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2:1。

  6、推荐渠道:可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区县科委、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创新联盟等渠道进行推荐,也可由企事业单位自荐。

  三、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发布。本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法人机构均可以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库申报系统》(网址:http://project.shanghai.gov.cn)申报,并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项目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项目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项目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3项。

  3、已申报市级财政资助的项目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4、每一项目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3名的建议回避自己项目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项目建议书一并提交)。

  5、本指南发布时间为2013年4月17日,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15日。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日期为2013年4月24日,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15日。项目申报时需提交项目建议书1式3份,并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申报系统》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项目建议书集中受理时间为2013年5月9日至5月15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库申报系统》;

  (2)点击指南所对应的〔申报入口〕,进入《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申报单位”、“登录密码”等信息);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申报单位、项目责任人、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网上填报咨询电话:64680066(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

  四、联系方式

  1、专题联系人及电话

  董欣宇、陆斐61609878-232

  张丽媛61609878-233

  2、书面资料送达地址

  上海市钦州路100号1号楼上海市科委办事大厅;

  联系人:曹飞宇;联系电话:33637937;

  注:办事大厅不接受以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达的书面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