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创建了9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各示范区党委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区在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生态强省跨越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就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总体要求,以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建设目标,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推进示范区转型发展,提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全省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田”、农业科技推广的“试验田”、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加速器”,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建设目标
到2017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部升级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培育至少1个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若干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具体目标是:
1.产业布局优化。示范区核心区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政策落实,产业循环发展,达到种养平衡。
2.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区核心区温室大棚、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约型设施农业覆盖率达30%以上,节水灌溉率达到80%以上,贮液池、管网、槽罐车等沼液利用设施齐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3.生产清洁可控。示范区核心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畜禽、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100%,化肥、农药利用率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率达40%,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处理设施配套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100%。
4.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区核心区病死生猪等无害化处理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5.实现绿色提质增效。示范区核心区主导产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覆盖率达100%,生产成本下降10%,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转型内容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中循环建设,以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节约集约、生产清洁可控、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提质增效为主要建设内容,强化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促进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有效整合,推进示范区转型升级。
1.推进产业布局优化。主导产业示范区突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推行“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的高效集约耕作模式,推广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等种养模式,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综合性示范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特色农业示范区突出农业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打造精品农业采摘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进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发展。
2.推进资源集约节约。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大规模推进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重点加强温室大棚、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约型农业设施,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处理设施,以及贮液池、管网、槽罐车等沼液利用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发展精准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3.推进生产清洁可控。强化农业技术集成配套,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诊断施肥、生物防治技术等绿色增效农业技术。加强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加工技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研发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管理。促进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一条龙配套,为各类主体提供保姆式、菜单式、超市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服务,构建科学高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建立“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产业循环模式和动植物共生、立体循环农业等生态模式。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建设畜禽粪污原地收集储存转运、固体粪便集中堆肥或能源化利用、污水高效生物处理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开展秸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利用、食用菌生产原辅料利用,推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配置秸秆还田深翻、秸秆粉碎、捡拾、打包等机械,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大包装农药,减少农药包装物数量,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开展农田地膜捡拾和回收利用示范推广,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和加工再利用。
5.推进绿色提质增效。实施粮食、畜牧、渔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绿色增效攻关示范行动。以打造“绿色皖农”品牌为抓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建设。扩大使用产地质量证明,建立产地准出机制,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要素、产业、利益紧密连接,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建设是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各市、县(市、区)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加快转型。省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做好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推动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合力;示范区所在县(市、区)政府领导机构要统筹调度,强化督导落实,确保示范区顺利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强化政策扶持。市、县(市、区)政府要以示范区转型升级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示范区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提高财政资金放大作用。用水、用地、用电、信贷、保险和税收等扶持政策要向示范区倾斜。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等农村改革在示范区先行先试。
3.强化动态管理。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实行两年一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对示范区开展动态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考核合格的示范区按照考核等次安排财政资金分级奖补。
4.强化示范带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生态中循环建设模式。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舆论,营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