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科技部 » 正文

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颁奖大会胜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0-11-02    浏览次数:2

   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颁奖大会于2010年10月20日下午三时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何厚铧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颁奖大会。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

  在充满欢乐和喜庆的气氛中,刘延东、路甬祥、万钢、何厚铧等领导同志和捐款人代表一起向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张锦秋教授、33位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17位荣获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杰出科技工作者颁奖。

  今年“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杰出科学家、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她五十年如一日,情系西安热土,坚持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创作、创新实践,以对科学与艺术的执著追求,研究和设计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唐工程”、群贤庄、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一系列传承民族精神、展示时代风貌、实现科技创新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卓越作品。这些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强大感染力、震撼力的精品力作,达到了一个崭新的科学和艺术高峰,折射出她崇尚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谐建筑等先进科学理念和创新精神,对弘扬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主流价值观,建设自主创新体系,主导中外建筑设计工程和建筑设计市场,树立了新时期的标杆。

  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50位科学家学科、领域覆盖面,业绩突出,昭示了我国科学研究到产业创新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有立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也有突破国外技术严密封锁,成功研制出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科技创新功臣;有内地科研机构的专家,来自香港、澳门特区研究部门的学者,也有长期献身西部地区,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发明家和企业家;有长期扎根国内、为所从事领域默默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学成归国、立志为国家科技事业的腾飞而努力拼搏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特别是,今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标志着何梁何利基金获奖人已遍及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区、澳门特区。

  今年获奖科学家年龄结构合理,获奖科学家科技成就、创新业绩和自主知识产权继续攀升。今年三大科技奖项获奖人平均年龄55.5岁,较去年61.9岁降低了10个百分点,进一步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年龄从去年平均67.8岁,下降到58.1岁,降幅14个百分点,“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为50.4岁,和去年50.1岁基本持平。两院院士所占比例为25.5%,非院士的比例为74.5%,这折射出我国科技战线人才辈出、青胜于蓝的喜人景象。另一方面,今年33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得主共获授权发明专利297项,人均9项。“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7位获奖人,共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42项,人均8项。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产学研组织积极运用知识产权武装其创新成果,把技术优势扩展到产业优势。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赞扬51位获奖科学家是我国杰出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并代表国务院向他们取得今天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感谢基金创立者和捐款人对祖国科技事业的支持。她说,何梁何利基金自1994年创立以来,公信力和权威性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的特色品牌,成为促进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科技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的奖励覆盖范围更广,结构更趋合理,创新成果更加丰硕。她希望基金进一步优化奖项结构,完善评选标准,提高评选质量,努力办得更加成功、更有特色,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刘延东指出,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基础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高新技术领域孕育一系列革命性突破,重大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指明了当前科技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她希望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扬传统,开拓创新,协作攻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科学前沿和产业高端谱写新的卓越篇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部、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中央及首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专家和代表300多人出席了颁奖大会。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