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财政部 » 正文

我国打响水库河流山洪防灾攻坚战

发布日期:2011-04-28    浏览次数:2

  ●未来5年我国将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计划6年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用3年初步建成覆盖全部山洪灾害区的监测预警系统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使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此前的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其余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全面消除水库安全隐患。

  在今年4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薄弱环节的高度重视。有关人士分析说,这表明我国已打响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攻坚战,旨在通过解决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未来5年将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首当其冲的是病险水库尤其是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水库建设,先后建成各类水库86353座,其中小型水库占水库总数的95%。这些水库绝大多数兴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水库建设先天不足,经过多年运行,病险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防洪安全。

  为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98年以来,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编制了四期全国规划,将14625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纳入规划进行除险加固。据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专项规划实施以前,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共安排了203座大型、1009座中型水库和626座小(1)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2008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力度,确定用3年时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规划共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7356座,其中大型水库86座、中型水库1096座、小(1)型水库6174座。到去年年底,累计安排投资700多亿元,如期完成了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显著效益。初步统计,共恢复防洪库容约35亿立方米,基本解除了637座县级以上城市、1.61亿亩农田以及大量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洪水威胁,有效保障了水库下游1.44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恢复兴利库容约98亿立方米,增强了水资源调控和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提高了灌溉用水保证率,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在近2年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中发挥了重要的供水抗旱作用。

  业内人士评价说,3年完成7356座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这在世界筑坝史上前所未有。据了解,今后将重点加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4.64万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将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根据规划,全国有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总投资2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168亿元,计划于2012年完成规划任务。目前,财政部和水利部已与各地签订了责任书,下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33亿元。另外,1.59万座重点小(2)型水库已纳入前期规划,计划于2013年完成,每座水库平均投资约240万元,总投资381.38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其余2.5万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将纳入各省份规划,所需资金由地方安排,与中央负责的重点小(2)型规划同步启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

  这里所说的小(1)型水库,是指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小(2)型水库是指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计划6年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是防灾减灾体系的又一薄弱环节。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5万条,大部分为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且有防洪治理任务的中小河流有8600多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治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加快了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治理,建成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淮河临淮岗等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初步形成了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众多中小河流治理滞后,防洪标准较低,约有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对所在地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的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2/3以上。

  中小河流防洪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8年、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2008年7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有防洪任务的8600多条中小河流,按照轻重缓急,将其中2209条重要河流纳入规划,总投资50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10亿元,计划6年完成治理任务。规划于2009年开始实施,已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亿元。目前,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顺利,启动的266个项目中,已有一半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部分已完工或基本建成的项目在去年的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财政部又下达2011年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拨款)90亿元,主要用于加快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防洪体系建设。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6年任务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前期工作,强化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同时,启动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再规划治理3000条左右,使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完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近年来,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已经成为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为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近年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2006年开始了以监测、通信预警、防灾减灾预案为主的非工程措施试点建设,2009年将试点范围扩展到全国103个县(市、区)。为此,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亿元。试点建设收到良好效果,据估算,试点区域共有61个县发生329次山洪灾害,通过预警紧急转移93万人,避免了4.45万余人伤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被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誉为“生命的保护伞”。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水利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抓紧编制全国1836个县的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完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全部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体系,使山洪灾害防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