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厅关于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的 实 施 意 见

发布日期:2004-09-17    浏览次数:2

  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川科厅[2000]1号

各市地州科委(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科教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条件的作用,做好“科教兴川”这篇文章,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求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为实现我省新的跨越不断提供强有力支持,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实现新跨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是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技术创新,为加快四川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跨越,推动经济发展新的跨越已成为科技战线紧迫而艰苦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科技人员为我省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东部发达地区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环境创造上还存在差距,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潜在的科技、人才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体制、机制、政策上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较高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实现我省新的跨越,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基本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瞄准一个目标:瞄准将我省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这一总体目标。

  贯穿一条主线:把加强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实现技术发展跨 越,推进高科技发展和产业化形成,为实现我省新的跨越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这一主线贯穿于科技工作始终。

  突出三个面向:突出面向“强基础”、“壮支柱”、“增亮点”服务。即突出面向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壮大六个支柱产业、培育和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好务。

  加强四项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促进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加强研究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后劲;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

  狠抓五个重点:抓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抓好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支柱产业发展;抓好长江上游生态重建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抓好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落实和完善 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政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

  基本目标:

  到2005年,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应用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和环保技术以及农业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力求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每年重点研究开发500项以上科研成果,技术交易成交额实现15-20亿元。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高新 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发展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支撑和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创利税200亿元,约占成都平原经济圈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完成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省青年科技基金继续资助培养一批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三、抓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增储备,添后劲。加大“种子工程”的实施力度,在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水稻、玉米等)、特色林果畜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特别是在优良品种培育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农产品深精加工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力争选育出优质高效农畜新品种100个;研究50项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速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搞好科技示范推广,促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重点围绕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抓好优质农产品、攀西优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多种经营基地、德阳农业高科技产业园、科技示范乡镇、星火科技企业等科技增收示范工程建设。在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区内,农民年增收目标中,依靠科技增收达到50 %以上。

  三是构建四川星火西进示范走廊。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按照科技部星火西进总体部署,沿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一线,依托绵阳星火科技园,德阳(国家级)和乐山(省级)二个星火产业带、4个国家级星火西进示范县,吸引东部发达地区先进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围绕六大支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动星火西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示范。

  四、抓好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研究开发,同时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在信息、软件、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亮点。在信息技术领域,进一步强化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大力发展通信网络和软件等产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电子媒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切实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在新医药技术领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医药生化产品,推进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及西部软件园的建设。加大成都、绵阳国家级高新区和德阳高科技园区综合配套改革力度,要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高新技术及产品。加快成都、绵阳高新区和德阳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抓好四川省大学科技园、火炬计划成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芯片园)、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

  三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效节能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等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提高我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加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重点实验室,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中心及以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中介服务机构。

  五、抓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支柱产业发展。

  按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实施方案要点》,完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和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生产、中药制药、配套服务四大体系的具体方案,加快实施步伐。

  一是加强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 ,做好中药材发展规划,突出川产地道药材,加快标准研究制定,加大育种、栽培等技术研究及推广力度,抓好药材的规范化栽培、加工及精深加工,以建成40—60个无公害中药材科技示范区为重点,推进一批质优量大的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创出若干名牌药材,既为制药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又为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新路径。

  二是加大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力度,加快中药筛选评价、新药研究开发、制药新技术、药材种植研究等七个中心建设,同时大力推进、支持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组建研究开发机构和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全省现代化、规范化的中药研究开发体系,重点抓好30个二类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及新药制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及推广应用。

  三是加大对一些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促成一些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的成长、壮大,成为中药产业的骨干企业,推进中药产业逐步成为四川经济发展中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抓好长江上游生态重建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从长江上游生态重建和资源保护、开发两方面入手,实施好长江上游生态重建科技行动计划 。

  一是组织协调长江上游各省市区乃至全国的科研力量,就长江上游生态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攻关,优势互补、优化组合,重点抓好“长江上游生态重建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在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生态旅游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科技牵引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变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跨世纪工程。

  二是结合当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积极抓好不同类型生态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重建的科技试验与示范及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牢固的科技支撑。

  三是支持一批将生态建设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融为一体的重点产业项目实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力争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又具明显生态效益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七、抓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

  一是加快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好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工作。在2000年底,比照国家机构改革中,10个部改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办法,作好我省同类厅局机构改革后原管理的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完成19个省属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

  二是加快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现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改造、组建一批省级科学研究基地(中心),促进科学研究体系的形成。切实推进各类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促进技术开发体系的形成。积极推进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部分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促进形成一批区域技术开发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大力推进科技服务网络的建设,促进科技信息、技术培训、中介服务等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切实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加速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

  八、抓好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推进科技人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创新创业。

  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大力培育和启用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各类高素质人才,用事业、感情、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政策法规,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投入、自主开发、开放竞争、给予重奖的四川省重大研究开发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建立科技人员贡献与报酬挂钩的分配与激励机制,要敢于拉开分配档次,逐步推行年薪制和期股激励办法,对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加大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力度,择优支持一批我省急需的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才。在技术成果入股和参与分配、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办法、实施重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以来去自由、特事特办等各种灵活的人才引进措施,从国外和东部地区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参与四川经济建设,参与西部大开发。

  九、推进形成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增加科技投入。

  加强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人才是根本,机制是关键。机制重于投入。建立完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培育技术交易市场,形成有利于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在积极推进设立以省、市以及成都市高新区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

  要促使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省和市地州科技三项费的年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力争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经济较发达地区,增长幅度要更大一些。每年市、地、州级和县级科技三项费支出应分别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2%和1%以上。各类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进一步完善并全面推行项目招标和中介评估制度。省级科技三项费重点用于支持在我省科技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我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推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逐步成为技术开发投入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逐步达到销售额的5%以上。

  扩大融资和社会筹资渠道。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以各种形式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

  十、加强组织协调,狠抓落实。

  全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要在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要积极推进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市 (地、州)、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目标责任,抓好督促、考核,切实增强党政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科教兴川”战略的深入实施。要增加工作的开放性,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努力地推进各项工作。

  按照我省总体部署和跨越式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围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教事业和人才培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弄清科技需求,做好四川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着力抓好重大研究开发项目、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为加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担负起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中,要做到五个落实。首先,工作任务要落实,要将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第二领导要落实。要照分工,将各项工作分别落实到领导头上,做到项项工作有人管、不落空。三是部门要落实。每项任务都要明确一个部门具体管理,每一个部门要将工作落实到人,增强责任心,提高办事效率。四是时间要落实。落实任务,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各部门对负责的工作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运行。五是检查督促要落实。要建立起定期督查和随时抽查制度,并落实督查的责任。根据检查督促的情况和实际工作成果,对负责落实的领导和部门进行表扬、批评和奖惩。

  十一、加强思想建设,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为西部大开发服好务。

  切实加强科技界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我省的跨越,是一项全新的宏伟事业。要树立进取的观念、市场的观念、开放的观念、法制的观念,大胆开拓创新,以市场调节为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建立起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省科技战线要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西部大开发,科技怎么办?”的讨论,切实负担起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机遇意识,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人人为西部大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局面。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科技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好务。

  科技界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加快我省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