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政策解读篇

发布日期:2005-11-29    浏览次数:2

  编者按:2005年货币政策调控最大的亮点当属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尽管这一改革已推出4个多月,但人们对其关注的程度却丝毫没有减弱,对汇率制度后续改革的期待也与日俱增。温故而知新。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刊发中国人民银行编写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详细解读汇率制度改革,并支招企业与银行积极应对,以飨读者。

  问: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后近期是否还会有一次性的水平调整?

  答: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2%的升值幅度是根据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即是根据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状况及结构调整的需要测算的。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即根据客观规律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变化是由汇率浮动机制所带来的,而不再是官方对汇率水平的调整。

  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否会影响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有无具体的时间表?

  答: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灵活和市场化,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将为资本账户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有利于积极推动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的进程。同时,随着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外汇资金逐步实现均衡流出入,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和市场化,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更好地反映市场外汇供求水平。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一个重要步骤。但人民币何时实现可兑换,在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必须稳步推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问:按照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何?有哪些简易判断方法?

  答: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下,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着一国货币的汇率,精确分析出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如此,一些经济指标仍然有助于我们判断人民币汇率的走向。

  (1)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状况。盈余时人民币走强,赤字时人民币走弱。

  (2)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物价持续上升时,人民币趋弱;而物价持续下跌时,人民币趋强。

  (3)资本流入、流出状况。当资本持续净流入时,人民币走强;当资本持续净流出时,人民币趋弱。

  (4)篮子货币走势。由于参考一篮子货币,各种货币的不同走势也将影响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5)市场预期。当市场预期人民币将会升值,交易的结果通常是人民币汇率走强;反之亦然。

  参考一篮子货币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

  问:国外对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可能会导致游资进一步涌入,如何加大力度防范各种形式涌进的热钱?

  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单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弱化。但当前,国际市场上还存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部分游资仍有可能进入境内谋求套利。为了巩固此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重点要加强和规范对外债尤其是贸易信贷资本流动、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个人外汇收支以及离岸账户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外汇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紧密联系外汇收支形势,组织开展与外汇资金流入密切相关的专项检查,并继续完善外汇领域的反洗钱工作,严密监测和跟踪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

  问: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币种及比重是如何确定的?

  答:作为人民币汇率调节的一个参考,在篮子货币的选取以及权重的确定时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中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

  一是着重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权重作为篮子货币选取及权重确定的基础。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商品和服务贸易是经常项目的主体。因此,篮子货币的确定也是以对外贸易权重为主的。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也自然会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这些国家的货币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与我国的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在权重中是不可忽略的,50亿美元以上也是不算小的。从支付结算的角度看,尽管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与我国的贸易中较多、较习惯采用美元结算,但这种情况正逐渐发生变化,选用其本币进行结算的会渐渐多起来,我国也要适应和鼓励这一趋势。

  二是适当考虑外债来源的币种结构。2004年末,中国的外债余额折合为2286亿美元,外债来源呈现多样化。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外债需用人民币兑换为具体的计价货币进行还本付息,具体的计价货币会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明显的需求,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一个因素。因此,篮子货币权重的确定也要适当考虑我国对外负债的币种结构。

  三是适当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因此,在篮子货币中要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四是适当考虑经常项目中一些无偿转移类项目的收支。虽然这类项目收支所占比重相对小一些,但其币种构成也会对各篮子货币的权重产生一定影响。

  问:参考“一篮子货币”与盯住“一篮子货币”有什么区别?

  答:“盯住一篮子”实际上还是固定汇率,而“参考一篮子”则是联系多种货币、同时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盯住一篮子”用一个明确的规则代替央行对汇率的任意干预,从而能迅速稳定汇率预期,但同时丧失了货币当局调节汇率的主动权;而“参考一篮子”保留了货币当局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力。

  问:银行间市场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

  答:现阶段,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即上一日中央银行公布的收盘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欧元、日元和港币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即上一日中央银行公布的收盘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

  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价每日上下波动区间0.3%是根据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的浮动幅度沿用下来的。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最高幅度是根据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情况确定的。据测算,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国际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最高幅度达2.2%,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最高幅度达2.76%。为防止银行对欧元等非美元货币结售汇业务的汇率风险,将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欧元、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扩大至上下3%。

  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较小,欧元、日元等非美元币种汇率浮动幅度较大,符合外汇市场美元流动性高的客观情况。国内外汇市场上美元流动性较高,客观上要求价格波幅较低,相反欧元和日元流动性不足,客观上只能用更大的波幅给交易者提供风险补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市场运行情况表明,美元浮动幅度是适当的,它不但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需求,也保证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