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建议》提出,要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这是“十一五”期间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完成好这项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不足矛盾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我国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各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大幅增加,国内保障程度下降。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部分主要矿产品进口量激增,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2004年一些矿产资源国内消费的对外依存度,石油为45%、铁矿石为55%、铜为70%、氧化铝为45%、钾盐为77%。“十一五”和今后15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时期,资源消费强度也将加大。资源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个瓶颈不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必须加强重要资源的勘查开发,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发现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增加保有储量,扭转储量全面下滑的局面,提高国内对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力争石油、铁、铝等矿产的国内供应量保持在50%以上。
我国矿产资源配置不合理,东部矿山产能递减,“稳定东部”越来越困难;西部资源前景好,但地质工作程度低。面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探面临重大挑战。一是要拓宽矿产勘查开发的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构建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先导、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体,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二是要创新成矿、成油理论,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矿床发现能力。三是要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实现重点区带重要矿种的新突破,增加国内矿产储量。四是开展陆域新区和重点海区油气资源调查并择优普查,加强优质煤炭后备资源和铀矿勘查,重视煤层气等非传统油气资源评价。五是加强西部地区重要矿产调查评价和东部地区隐伏矿床勘查,推进资源枯竭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逐步实现资源中心西移。六是发展低品位矿石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盘活一批长期闲置的低品位、难选冶的保有矿产资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