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调整经济结构是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

发布日期:2005-12-06    浏览次数: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其中,特别强调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

  为什么提出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十一五”期间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呢?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凡博士。

  结构不合理是外在表现形式,粗放则是直接原因

  陈凡认为,《建议》提出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十一五”期间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的。他认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分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或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产生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变与传统工业化道路和粗放增长模式相配套的制度与政策安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陈凡分析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从需求结构上看,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第二,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而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却不到30%。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但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很低,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与加工业相比,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农产品中,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低品质作物多,优质作物少。第三,从地区结构看,我国地区经济结构趋同,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的差距日趋扩大。第四,从投资结构看,重基建、轻技改的问题仍没有明显改观。第五,从城乡结构看,我国城乡结构明显不合理。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结构调整的关键

  陈凡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凡说,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也面临“矛盾凸显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的,煤电油运供应比较紧张,经济运行总体上绷得比较紧。分析其中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技术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粗放经营方式比较普遍。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对不少高新技术产品,我们长期依赖进口;而那些国内技术比较成熟,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项目,却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

  陈凡表示,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的投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要有着力点

  陈凡认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的需求结构必须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产业结构上,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的转变;投入要素上,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的转变。

  陈凡表示,要从根本上改变与传统工业化道路和粗放型增长模式相配套的制度与政策安排,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供提高效率的制度性保障。同时,要矫正由于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弱化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权力,建立包括政绩考核机制、财税体制在内的有效的体制机制。其次,真正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在目前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或者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区段。发展这样的产业,我国的经济在国内、国际市场会有较大的竞争力,投资在这些产业中的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也会较高。而且,这些产业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富余,劳动力就会从相对富余变成相对短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城乡差距会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缩小。

  陈凡提出,通过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且按照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实现“五个统筹”,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才可能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本报记者 孟宪江)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