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年经济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狠抓落实,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明年开好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今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在去年大幅增产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有望保持去年的水平;农业优质化、产业化继续发展,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地区启动了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工工资兑付、劳动安全等各项政策也得到进一步落实。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都为明年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目前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粮食继续增产、农民继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尤其是农业形势稍有好转,有的地方又出现了忽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倾向。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和改革的力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年一定要有良好开局,应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大幅度增产,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产需仍有缺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不足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继续增加粮食产量的难度可能加大,长期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直补政策,加大农机具、良种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出农村内部增收潜力。要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要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要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各地区要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要统筹推进粮食流通、征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特别是要在加大“多予”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已经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逐步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应该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受益;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中央、地方分级负责,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