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谈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

发布日期:2005-12-15    浏览次数: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

——在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与长期在体改战线上工作的老领导和同事们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推进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作在体改战线上的新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求。在中国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时代潮流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清晰地勾画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前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无论是对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切实做好十方面的工作。从推动体制创新、健全体制保障来讲,最重要的是,坚持“一项基本制度”、深化“五个方面改革”。

  坚持“一项基本制度”,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普遍贫困的情况下,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丰富的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贫富悬殊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也不会带来社会和谐,只有消除两极分化,让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深化“五个方面改革”,就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就业社会保障体制和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调动各方面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要深化经济运行微观基础的改革,真正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创造活力。要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公开交易,公平竞争,为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遏制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调节和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另一方面,要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法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三是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要把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要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职责,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促进地区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通过强化教育的普遍服务功能,缩小公民受教育的差距,阻断贫困和不平等代际传递,促进发展机会的平等。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创造更多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以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深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要逐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助、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是逐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调控机制。 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位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一方面,政府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完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科学决策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以及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功能,造就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同志们,中国体改研究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安老、尚全等同志的领导下,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超前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拟定改革方案、制定改革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体改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改革论坛”,集聚热心于中国改革事业的专家学者的智慧,推动改革,宣传改革,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当前,我国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新的攻坚阶段。希望体改研究会的同志们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要凝聚力量。 体改研究会要继续发挥团结、吸引、凝聚各方力量的优势,加强联系和沟通,联络更多的新老专家、新老学者,为推进改革出谋划策,并将他们提出的好的看法、建议和成果及时汇总反映。要继续利用好“中国改革论坛”这一平台,选准中心议题,探讨改革思路,加强经验交流,宣传改革成果,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二要当好参谋。 在这方面,体改研究会有良好的传统。比如,研究会报送的不少报告,都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希望研究会在这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加大有关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改革决策提供参考。

  三要联系实际。 体改研究会要发挥好推进改革的参谋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希望大家在探索改革的重大问题时,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更加贴近实际,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四要营造氛围。 改革是一种探索和创新,改革的研究也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多重方案,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参加会议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