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主要发展目标和为实现目标必须努力推进的各项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们要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跨入新阶段。
一、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深层次矛盾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十五”计划的预定目标。预计“十五”GDP年均增长9.5%左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5%左右。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一)经济大国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矛盾
2004年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突出表现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例如,在制造业中,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上还是依赖进口,光纤、集成电路芯片、轿车等产品的制造设备进口比例分别达到100%、85%、70%。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例如,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行业的外国公司在我国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60%至90%;去年我国生产彩电7300万台、手机2.33亿部、PC机4500万台、DVD播放机1亿台以上,其中关键芯片都需要进口。在传统工业领域,高附加值的关键钢材、有色金属产品、高档纸及纸板、高档服装面料等仍需大量进口,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的矛盾
到2020年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大幅度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不高,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从总体上看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和大量使用各类资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统计,目前我国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炼钢的综合能耗高21%、水泥高45%、乙烯高31%。工业排放严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我国投资占GDP的比重是西方主要国家的2—4倍,近几年投资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转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仍然严重,企业产能大量增加,而国内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出口受阻时有发生,导致某些产品积压,部分企业盈利降低。
(三)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
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尖锐矛盾,将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挑战。我国资源总量有限,环境承受能力不足。无论从能源、矿产、土地和水资源上看,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和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3,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资源的高强度消耗,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解决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与就业等诸多矛盾。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折时期。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认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采用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坚持“六个必须”,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尤其强调了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对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必须也应该通过编制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工作,切实加以体现并得到落实。
二、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实践证明,每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大幅度提高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蒸汽机、电力与汽车到信息产业三次产业革命的实际情况看,凡自主创新走在前列,进而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都是由此而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和现代化阶段,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将出现递减趋势,而科技进步对增长的作用则不断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左右,我国则只有35%左右。显然,单靠简单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已难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推动经济增长由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二)自主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着眼长远发展,推进经济建设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第一项内涵就是“科技含量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国这样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靠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大量引进核心、关键技术是不现实的。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握好机遇,选择好方向和重点,发挥科技和人才要素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就可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可以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可以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从历史经验看,后发国家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主要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正是通过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最终完成了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强国。从国际贸易看,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与世界联为一体的发展中大国,外来的影响和冲击会越来越多,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争端将不断增加,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和数量扩张占据国际市场的局面已难以为继。而且也应看到,我国出口总量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了57%。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从国际分工看,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我们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就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机遇,更难以在国际分工和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自主创新是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给能力。一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经济安全的挑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重点突破,这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的几个方面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三、依靠自主创新,全面推进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品出口、增强综合国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614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85%。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165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的28%,对出口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的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已经开始从引进吸收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发展,第三代移动通讯、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建设了一大批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高技术企业和一些重要产业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也应当看到,高技术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目前高技术产业中,实际上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一枝独秀”,而这一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生物、民用航空航天等产业规模还很小。比重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则大而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我们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多,增长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要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向高技术产业强国迈进。
(一)要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实现我国从高技术产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必须把握如下原则。首先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放在更突出的地位,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方面加大力度。突出的要求就是要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核心技术等方面下决心取得突破。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已形成局部优势的生物产业领域,要加快培育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引导产学研合作。重点要推进企业建设一流的研究与试验条件,支持社会发展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平台。第三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领域,特别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领域,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在数字电视、新一代通信等若干关键产业领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参与重要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
(二)要在重点产业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
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局部优势,选择重点产业实现战略性突破,带动高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要以抢占战略高技术制高点,突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约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转变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为主要原则,遴选若干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规模达数千亿以上的新兴产业。目前考虑,要继续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这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要抓住机遇,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民用航空航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也要给予充分重视。还要结合振兴装备制造业等任务,努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因此,在国家层面上要进行战略安排和统筹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良性互动,取得重大的产业突破。同时要继续依靠市场机制,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扩大长期内需为目标,挖掘市场需求,在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领域,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真正做到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经济安全、公共利益等科技重大专项增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与指导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好企业在技术进步上的主体作用。进而实现重点突破,力求跨越式发展,在局部领域谋求优势和强势,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三)要加速推进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集聚化是现代工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要在一定区域内,创造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通过知识、技术、人才等的高度集中,促进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要加强宏观规划,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特色、科技发展基础、经济空间格局、改革开放进程、资源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继续在具有较好条件的软件、微电子、生物和民用航空等高技术领域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增强产业基地的核心发展能力,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基地的环境建设,引导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在产业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集聚,发展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在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依托已在建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和前端环节发展延伸,对成渝经济带、大连沈阳经济带、闽东南等地区,也要给予充分关注,使之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不断进步。
(四)要继续坚持走开放式创新道路
十多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抓住全球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会,实现了高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走开放式创新之路。第一,要紧紧把握产业国际分工的机遇,继续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规模吸纳国际高技术制造业的转移。第二,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步形成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要有选择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发。还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购并海外高技术企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发展。
(五)要下大力气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和培育中小企业
发展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型高技术企业集团,对于突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增强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政策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下大力气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跨国经营能力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大型高技术企业,通过大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高。重点要支持和鼓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要加快制定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大力培育高科技中小企业,形成在高技术产业专门领域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要推动大型高技术企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在研发、生产、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战略联盟,整合优势,形成合力。
(六)要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
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针。同时,信息化要始终立足于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紧迫性问题,立足于带动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立足于以开放创新的精神构建信息化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例如,我国注册企业约400万家,但有门户网站的不到60万家;我国有数百万台机床,有程控装置的不到10%。这方面潜力大,可以实现较少投入、较大收益。要沿着强化全面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和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三个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三大支撑能力。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要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加快组织实施财政、税收和社保等电子政务工程,完善政府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要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