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6年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以及经济信息绿皮书的相关成果。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经济学研究员李金华、经济学家祝宝良就2005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基本状况以及2006年的分析与预测作了报告。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过万元
○就业紧张局面缓解去年全年新增就业960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
○城市化和社区建设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有望在“十一五”期间超过5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6%原来预定5年取消农业税,现在两年基本完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近6%。今年,中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新的努力,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建设,探索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等等。
○人口面临新的转型新生婴儿不断减少,其速度比预期要快得多,社会流动在加快,抚养孩子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由过去供大于求变为结构性的短缺,家庭的小型化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形成了挑战。
●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贫富差距主要是财产的差距。根据调查,实际上财产的差距比收入的差距要大很多。比如房产,最高拥有者20%和最低拥用者20%之间的差距高达60多倍;金融资产方面,67.2%以上的金融资产实际掌握在20%富裕者手里。
低收入阶层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也不是太满意。
○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中国现在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今年在粮食价格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居住价格仍然上涨5.6%,比如上海房价出现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全国的居住价格仍然上涨5.6%,远远高于平均通货膨胀率。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几倍于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特别是将医疗和教育机构完全变成盈利企业的做法,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而且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过快,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由于远期支出的不一定性,大家近期进行储蓄以规避社会风险。在农村,疾病和教育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贫困诱因。
○城市居民最关心下岗就业、社会保障及住房2002年—2005年中国居民微观环境指标满意度比较结果表明,在总体满意度各项指标当中,居住环境这两年满意度是提高最大的,但是个人就业以及个人经济状况是影响人民满意度的因素。比如由于低收入阶层的人数不少,尽管通货膨胀率很低,但是有一部分群体的承受能力还是非常脆弱。
2005年城市居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依次为:下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环境保护、医疗改革、经济发展水平、犯罪与社会治安。前3个方面的问题最重要。这是在党政干部中做的调查。这两年收入差距连续4年都是排在城市居民最关心社会问题的第一位。
●2006年社会发展预测
○经济高速增长周期将超过3年过去两次周期是没有超过3年,这一次由于市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力量,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弹性,在限制的同时对一些行业进行保护,尽管经济增长率稍有下降,但是整个增长周期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延长。
○社会发展呈现新的气象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相信在近两年都会出现新的效果,特别是医疗、教育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新的调整措施都在考虑之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将加快包括农村的通水、通电、通路,农村的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投入都会进一步加快。
○劳动力市场将从无限供给走向结构性短缺并存这个现象在2006年会更加突出。
○孩子减少,老人增加,将对消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个特点这两年来超过我们的预测,因为整个消费市场实际上主要是赚小孩和妇女的钱,但是由于孩子的减少,市场在这方面会发生一些变化。过去传统养老方式会受到挑战,比如很多小学现在都在考虑是否改成养老院。
○大学扩张潜伏着财务风险大学由1000多所扩展到2000多所,有很多的借贷。按国际惯例,大学主要还是靠政府财政和慈善捐款,大学真正靠抵押、向银行借贷来维持大学运营状况是不正常的。因为大学是非营利的机构,不是挣钱的场所。银行进入国际股市以后,和政府脱钩了,政府没有理由为银行的不良债务买单,但是银行的钱又是老百姓的储蓄存款,一旦发生风险,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反腐败、反贿赂的制度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2006年要建立一个“黑名单”制度,以后企业一旦有了污点就要进入全国联网的名单。 (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