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加强管理 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教育部部长 周济
(2005年12月26日)
一、正确把握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给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整个教育战线也是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中央下大决心、斥巨资实施的这项“千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保障范围较窄、保障水平偏低、发展相对落后的面貌,是一项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深受亿万师生期盼和拥戴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广大教育系统的领导和同志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教育的基础就牢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上去了,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水平就上得更快、更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和正确领会国务院《通知》、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通知》要求上来。特别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工作重心和工作精力的分配上,把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一把手”亲自负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倒计时安排工作,一抓到底。西部地区教育系统,尤其要体会到肩上的责任,高度重视,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明年春季开学时,按照国务院要求,顺利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
二、充分认识建立新机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新机制的顺利建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将影响到全国约40万所农村中小学校的近1.5亿学生;二是政策性强,既要把杂费免到位,又要把国家的补贴落实到位,使广大农村孩子和学校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雨露阳光;三是要求细、情况复杂,只要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包括教学点),不管山多深、不管路多远,该考虑的项目和经费都要考虑到;四是时间紧迫,西部地区要在明年3月1日前启动新机制。五是此次新机制的建立,既有紧迫性、常规性,又有制度性、长效性,不同于以往某个单项工程的实施。如果此次新机制建得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就有了稳定的保障,事业就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新机制建得不好,则影响的不只是少拿一点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地方的农村义务教育事业,一大批农村孩子的未来。因此,对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要尽量把问题想在前面,把责任落实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努力将建立新机制有关的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一)主动工作,认真制定本地建立新机制的工作方案。国务院要求各地迅速成立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的机构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与财政部门一起,研究制定本地改革方案,把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需求,全面真实地纳入新机制的保障范围。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县级教育经费管理分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校财局管”等既符合当地特点又富有实际成效的管理方式。对改革方案中需要两个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的原则、方法,教育部门要站在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对需要制定和完善的相关配套文件,要结合实际,抓紧时间尽快制定、出台。
(二)因地制宜,把建立新机制与“十一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有机结合。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是“十一五”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因此,各地要立足于新的发展起点,将建立新机制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进一步动员各地各部门,集中更多的财力和资源,落实“两基”攻坚的各项资金和政策,认真研究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攻坚任务的完成。中西部已经实现“普九”目标的地区,要努力缩小区域内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力争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东部及经济发达地区,要基本实现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基本满足群众需求。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进程,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推行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用新的视野和要求来规划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通过学校建设带动和辐射农村文明建设。
(三)突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此次建立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编入财政总预算,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方法上努力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抓住机遇,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
要正确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好预算。预算的内容要全,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也就是说,“吃饭”的钱和“建设”的钱都要有。预算的数据要实,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依据、标准符合国家规定。收支平衡,不留缺口。预算的安排要细,每项收入、支出要落实到具体部门、人员,有的还要细化到具体时间。预算的使用要严,应该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员,应该用于建设的不能用于运转,应该用于学生的不能用于教师。要保证学校的每项资金都严格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各自发挥应有的效益。预算编制并审定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努力落实预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学校。归纳起来一句话是:预算不能停留在纸上,资金不能滞留在中间环节,学校不能停止运转。
在此需要特别对西部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调的是,从现在起,大家就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汇总、审批、拨款等工作,和学校一起,把预算的每个环节研究细、研究透。要认真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需要,如远程教育建设、新课程培训等,通过讲典型、讲案例,解刨麻雀等方式,让学校把预算做全、做实、做规范。
(四)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新机制的建立,为从根本性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应该说,新机制建立后,农村义务教育该保证的各项经费,国家都给保了。如果建立新机制的各项经费落实后,再出现乱收费问题,责任就在教育系统自身了!因此,我们要在认真落实新机制的同时,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限制和规范代收费,坚决杜绝一切乱收费。
从明年起,已经进行新机制改革的地区,农村中小学除可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暂时还没有进行新机制改革的地区,仍按现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收取杂费和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并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对代收的课本费,各地也要采取限价招标等办法,切实把价格降下来。在此,我们大家一起“约法三章”:今后,哪个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我们就要旗帜鲜明地追究当事者和直接主管领导的责任。出一起,查一起,决不姑息!对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坚决抵制。
三、按照新机制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建立新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因此,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将解决多年来教育急需和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也对教育管理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下,教育自身的各项管理和改革必须跟上,不能让新机制的钱用在老套路、老办法上,而是要通过建立新机制,带动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保国家投入的资金能用得科学、用得规范、用出效益。
(一)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的现状,探索建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造就一支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一是以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要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作为一项带有战略性的措施来抓,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并辅之以相应的政策支持。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和鼓励城镇富余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二是着眼未来,探索建立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对农村学校急需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保持相对灵活性。新聘任的教师一律先安排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探索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掌握一定比例流动编制,聘任大学毕业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保证农村学校能够补充到高素质的新教师。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要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要严把教师入口关,杜绝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对在职教师要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考评,淘汰不合格教师和超编教师,并妥善做好分流工作。
为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使其制度化,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教育部、财政部规定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每年要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足额纳入预算。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师培训质量。
(二)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质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采取有效的“保学控辍”措施,强化对学生流动和辍学的监测,严格学籍管理,保证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同时,努力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农村实际,贴近农村孩子需要。要让我们的教育不仅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和升学的需要,而且也能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要改革农村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农村学校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要针对农村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适当增加和渗透农村职业技术的内容。
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各项管理制度要在校内张榜公布,作为规范管理的依据。校长要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职责,从严治校。
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制订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
要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校长要督促财务人员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管好用好学校各项资金。学校年度预算、决算以及每季度的财务报表信息,要在全校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接受全校师生和当地群众的监督。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施到位
新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当地财政、计划、审计、督导、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作用,结合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农村贫困学生的界定以及中小学的收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一直抓到基层的每一个农村学校和教学点。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列入重点审计的内容。要建立和完善监督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督导工作,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综合或专项的督导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把与新机制有关的各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国家教育督导团将重点检查省级政府的贯彻落实情况。各省教育督导机构要制定本省的督导方案和实施步骤,重点检查县级政府贯彻落实情况。要通过督导和其他各种检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顺利落实到位。
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放在这么突出的重要位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了这么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珍惜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新机制顺利建起来,把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尽快搞上去,让国务院领导和支持教育的各有关部门放心,让广大农民和农村师生满意。让我们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