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李斌、邱红杰、邹声文)“为什么不提‘以人为本’?”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指导原则,没有以人为本,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以人为本’是规划的应有之义。”科技部部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徐冠华说,以人为本是整个国家的施政理念,虽然规划的指导方针没有提以人为本,但全文都贯穿着这一理念。
健康奔小康
从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12年规划”开始,我国历史上曾经制定过7次科技发展规划。和历次规划相比,这次规划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统筹考虑到项目安排,通览《纲要》全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光辉。中国科技正走出“象牙之塔”,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和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
“这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更加关注健康、安全,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百姓的需求,就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这些都成为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提供健康保障”“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纲要》中屡屡出现的这些词句勾勒出“人人享有健康”的未来图景。换句话说,你的健康是家人的愿望,也是国家的希冀。
越来越多的人口、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重大疾病……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纲要》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在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等方面“优先”展开攻关,集中精兵强将进行研究。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这成为《纲要》制定的未来15年科技发展八大目标之一。
15年后,我国在人口安全、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等基础薄弱领域面貌将为之改观:控制重大出生缺陷及生殖健康相关的重大疾病;艾滋病等传染病要达到控制水平;新生儿乙肝的感染率接近于零;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农村85%以上的人口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安全受保障
矿难频发、台风频袭、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人员大量伤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6500亿元。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为何如此让人提心吊胆?安全难道是一种不该有的奢望?
随着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每前进一步都会对公共安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要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加快公共安全装备现代化。
矿井瓦斯预警和防控技术、食物污染防控智能化技术、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国家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指挥平台集成技术……通过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一系列共性技术的具体部署,《纲要》试图为人们构筑起一道由科技组成的“安全墙”。
“事关无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保障,将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转变。”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专家范维唐说,《纲要》的实施,将促进公共安全技术开发及产业链的形成,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安全保障。
城市新生态
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城市?垃圾围城、水资源短缺、房价过高还不节能,这些是大部分城市的现状。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将有8.3亿人生活在城市,就业、资源、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些问题都在《纲要》中得到了“反应”。
——针对建筑节能,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等。
——针对室内污染,我国将重点研究开发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技术。
——针对垃圾围城,我国将重点研发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与城镇群污染防控技术。
——针对水资源短缺,我国将重点研究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
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管理技术、居住区最小排放集成技术……一系列崭新概念,让人们看到了以科技突破城镇化“瓶颈”的曙光。
交通更便捷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全国大城市普遍陷入交通困境……触目惊心的交通现状严重影响着社会生活秩序,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亿辆,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交通拥堵问题将更加突出。
《纲要》就此提出,要以提供顺畅、便捷的人性化交通运输服务为核心,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提高飞机、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装备等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向节能、环保和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与规划的专家们描述了15年后我国交通运输的图景:在城市内,客流“想走就走”,50分钟内到达;物流“随叫随到”,2小时送货。在城际间,客流“公交化”,2小时左右到达;物流“当天到货”,12小时送达……我国万车死亡人数将比目前下降70%以上,航空运输重大事故率在目前的基础上下降80%。
更快、更好、更干净……高速轨道交通系统、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和装备等的研制,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三更”将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享受到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高速交通系统带来的便利快捷和安全舒适。
视听娱乐:以人为中心
视听娱乐是人们的重要精神享受。我国将重点开发面向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和广播电视事业,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发展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产品等。
信息技术是最有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我国信息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发展。中国人口众多,“低成本”正是从最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新概念。“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也将成为未来15年研发重点。科学家们的科研目标将向更便利、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是高技术产品,但人们怎样用起来更方便?个性化人机交互界面技术、自组织智能系统等都成为未来我国科学家重点研究的技术。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纲要》专门以一章的篇幅就“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部署。对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专家要实行特殊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一系列新提法、新要求,都意味着对人的进一步重视。正如“科技春天”释放了人们的能量一样,新规划、新政策的出台,也必将激发人们更多的智慧和潜能,一个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的新时期就要到来。
“4万多字的《纲要》,还需要人们去落实。如果能够得到认真贯彻,必然深刻地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必然惠及百姓,惠及全社会。”徐冠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