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医养结合不是医院+养老院那么简单

发布日期:2016-03-11    浏览次数:2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em;margin-bottom:0em;line-height:2;} .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em;margin-bottom:0em;line-height:2;} .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em;margin-bottom:0em;line-height:2;} .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两会热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发展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

  【对话人物】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意见》重点提出了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

  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和孤独终老的老龄化特点突出,医养结合存在大量切实需求。作为京东地区医养结合的案例,燕达国际健康城实现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的一体化,全国人大代表、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医养结合远非“医院+养老院”的模式,燕达国际健康城在提供专业救治的同时,免费体检、预防保健及疾病干预等服务构建了医养一体的服务体系。

  谈养老服务

  供给能力薄弱

  新京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将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服务从业者,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现状?

  李怀:根据统计,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为三个特点,即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和孤独终老。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总量不足;服务内容较单一,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休闲娱乐为主;服务水平较低,大部分服务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金来源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不到20%。绝大部分老人都在家养老,并不住在养老机构里,他们能得到的医养结合服务少之又少。

  另外,养老和医疗分属两大体系,国内现有养老机构多采取“医养分离”照料模式,老人尤其是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供需矛盾突出。

  新京报:养老和医疗分属两大体系,怎么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实现结合?

  李怀:老龄化的不断加快也给医养结合提出了一些挑战,如疾病模式会发生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成为主要疾病负担。其他如失能、半失能问题和精神健康问题会大量增加,康复和护理需求以及就近服务、上门服务等需求都会大幅度增加。

  养老与医疗的结合,不是先有养老机构,再建家医院,医养就结合了。要实现两者的结合,养老机构本身就要设置医护团队,以解决养老者的基本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

  谈燕达模式

  没有医疗的养老就没有太大意义

  新京报:燕达医院在建院之初,就投资建设健康城,将医疗与养老相结合,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怀:考虑到中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燕达定位同时,也考虑到了医养结合,但这并不是简单问题,如果仅仅建医院,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新京报:具体的医养结合模式是怎样的?

  李怀:燕达国际健康城的几大机构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医院、养护中心、医学研究院、医护培训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医学院,强强联手。

  燕达国际健康城以医疗服务、健康养护服务为核心业务,仅燕达养护中心设置养老床位一万余张。燕达医院为养护中心提供优质医疗保障,养护中心为医院提供优质客户资源。其服务特点为:一是专业救治;二是专项;三是免费体检;四是预防保健;五是疾病干预;六是丰富生活。真正实现了医养结合,医养一体。

  “医养结合”是燕达国际健康城的最显著特色,燕达医院与养护中心携手为入住宾客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健康服务,形成了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于一体的全新养老模式,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完善、集医护养为一体的健康保障系统。

  谈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医养结合

  缓解北京养老需求

  新京报:目前国际健康城的入住老人主要来自哪些地区?

  李怀:燕达医养结合模式,不仅惠及本地老年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津冀地区养老机构吃紧的现状。从2010年开始,经过5年时间,养护中心的入住宾客已经从几十位增加到1000余人,为充分尊重老人生活习惯和隐私,目前多是包房入住。照此计算,养护中心开放房间目前的入住率已经达到95%左右。其中,北京老人又占了95%。

  新京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养老服务提供保障?

  李怀: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医疗资源进行融合,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为养护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同时,健康城与河北医科大学达成共建协议,正式筹建燕达医学院,形成以燕达医学院、燕达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为基地,全面推进医学科研及医学教育的大格局,为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发展及医疗养护,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新京报:医养结合目前还处于市场探索阶段,燕达医院有哪些经验?如何看待医养结合的前景?

  李怀:的确,医养结合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燕达医院可以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要真正解决医养结合问题,在养老机构中,本身就要设置医护团队,融入到养老工作中,解决养老者的基本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

  医养两者是互补的,医院发展了,养老自然就发展了,医院发展得好,可以带动养老发展,养老发展同时带动医院发展。

  京津冀三地人口总和超过一亿,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当然,这也是燕达国际健康城养老服务的主要面对人群,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在燕达养老的老人会进一步增加。

  声音

  要真正解决医养结合问题,在养老机构当中,就要设置医护团队,融入到养老工作中,解决养老者的基本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医养两者是互补的,医院发展得好,可以带动养老发展,养老发展同时带动医院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