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被代表委员们的掌声打断。
回眸过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日报派出10名记者连线代表委员,共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亮点一 难能可贵的9.9%
报告摘要 2005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代表委员连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春正代表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沈安波代表
9.9%这一数字在与会代表中产生强烈反响。王春正代表说:“这一数字鼓舞人心,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回顾去年,4个季度的经济运行都非常平稳,去年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加强了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因此这一数据可以说是在平稳局面下获得的较快增长。”
这个9.9%是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在注重效益的前提下取得的。沈安波代表说:“除了速度快,还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提高,特别是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因此,这是一个将质量与速度结合在一起的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继续保证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投资更健康,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出口增势仍强劲。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我国的经济从一个个亮点发展到面再连成片,这些都说明这个9.9%,蕴涵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不是为了速度而得的速度,不是靠简单的外延增长获得的速度。(经济记者 周巍)
亮点二 来之不易的291
报告摘要 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291亿斤,达到9680亿斤。
代表委员连线:河南省漯河市市长
靳克文代表靳克文代表兴奋地对记者说:“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我认为一个是政策对头。去年,我们28个省(区、市)免除了农业税,这一政策大大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今天听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鼓掌最多的地方是总理说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候。”
“另外,实行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上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了农业增效,也使农民通过种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现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然,天时好也是一个因素,但我认为,政策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才是2005年增产291亿斤的最重要因素。”
代表委员们不会忘记,2000年至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在政策、价格、气候等多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增产粮食775亿斤。2005年又增产291亿斤,连续两年共计增产超过1000多亿斤。代表委员一致认为,这个成绩沉甸甸的,来之不易。(经济日报记者 王晋)
亮点三 促进和谐的1168
报告摘要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代表委员连线: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朱建军委员
1168亿这个数字是一个进步,表明我们国家对科教文卫事业的重视日益提升,而且不断增加投入,做了许多实事,见到了实效。过去,我们国家偏重物质生产方面的投资,而对智力投资、卫生经费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足。这种情况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财政收入的增加,近年来已有改善。各国都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看作实现现代化,振兴国家和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必须加大对科技、教育等事业的投入。同时,科教文卫属于社会发展事业,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也有重大意义。增加投入,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下大决心。我们感到,党和国家对此已经下了很大决心。
我们感到,国家对教科文卫的投入有了长远规划,并正在着手建立保证其发展的长效机制。(经济日报记者 李予阳)
亮点四 令人欣慰的152
报告摘要 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
代表委员连线:南开大学教授朱坦委员
“积极发挥国债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渐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当前国债资金使用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南开大学教授朱坦委员说。
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效果令人欣慰。2005年生态退耕39万公顷,完成营造林面积637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朱坦非常高兴地向记者列出一组数字。
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和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农林水利、科教文卫、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西部开发等方面。“在国债资金总量规模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不管是数额还是比重,都将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朱坦说。(经济日报记者 徐立京)
亮点五 已成历史的2600
报告摘要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代表委员连线:湖南金侨置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任玉奇代表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治沙模范牛玉勤代表
“虽然农业税已经在今年1月1日就被取消,但是当我听到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说到‘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句话时,心里还是有难以平息的激动。”3年前便提交了取消农业税议案的湖南团任玉奇代表对记者说,“国家认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取消农业税,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作为湖南金侨置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任玉奇代表,每年都会拿出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农村进行调研。“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取消农业税便意味着一年能够增加两三百元的收入,生活水平就能得到一定提高。”
来自陕西团的牛玉勤代表则是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对取消农业税能给农民带来怎样的变化有着更为真切的感受:“现在农民不用再交农业税了,连‘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费用也免掉了,农民的负担一下子被减轻了许多。”(经济日报记者 张伟)
亮点六 稳扎稳打的8%
报告摘要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代表委员连线:山东省威海市市长宋远方代表
宋远方代表对记者说:“总理的报告,通篇贯穿了民本、民生理念。”他认为,2006年预期目标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定在8%左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这个预期目标的确定,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的结果。
宋远方代表说,总理的报告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突出了“五个统筹”,这是对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的概括和提升。二是突出了“三农”的重要地位。三是突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关键。所以我认为,8%的增长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日报记者 单保江)
亮点七 不可忽视的4%
报告摘要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
代表委员连线: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杨宝奎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格外关注能耗问题。看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这样的目标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很是高兴。”杨宝奎委员说:“作为一个资源贫国,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杨宝奎委员提出,要想实现单位GDP能耗的降低,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新上项目必须具有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和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原有高能耗的企业必须进行更新改造等。“工作报告中把单位GDP能耗指标单列出来,这表明我国政府正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杨宝奎说,“各地区、各行业要研究建立单位GDP能耗的考核机制,将降低能耗的目标逐级分解,狠抓落实”。(经济日报记者 秦海波)
亮点八 面向未来的2182
报告摘要 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代表委员连线:中国建筑总公司第三工程局原局长洪可柱代表
我认为“加大教育投资和义务教育由国家负责”这一点特别重要,今后五年增加义务教育投资2182亿元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体现了公平原则。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基础设施投资向农村倾斜,义务教育新增的这2000多亿元也会向农村倾斜。农村教育长时间以来处于程度低、设施差、教学质量不高的水平,国家这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公平原则得到体现。
二是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提高农民素质。青少年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改变农村贫穷状况的基本保证。免除学杂费、提供补助等等,这些措施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相信,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是一个趋势。只有总体人口素质处于一个好的水平,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乔申颖)
亮点九 驱动创新的716
报告摘要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投入。
代表委员连线:陕西省咸阳市市委书记张立勇代表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可以说,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对加快我国的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现在这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企业要想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就必须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要创造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己的品牌,就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要落实好温总理的这一要求,实施好这一目标,保证716亿元投入的效果和所收到实际的效用,我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解决项目审批体制的问题。
现在很多科技项目的审批并不是市场认可体制,应该转变这种体制,只要是市场需求的科技项目,就应当鼓励。
第二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大大影响企业对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第三解决地方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到位。缺少了地方对中央科技投入的配合与支持,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
此外,还要建设激励机制,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科研经费直接落实到有创新思维、能够开发出新项目、新产品的科研人员的手中。(经济日报记者 许跃芝)
亮点十 节节攀升的3397
报告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代表委员连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德宏委员
从财政资金中拿出3397亿元用于“三农”支出,这非常了不得。中央在开局之年,把“三农”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对整个“十一五”的新农村建设来讲,是十分得力的措施。
从这3397亿元的内涵来讲,中央从几个大的方面做了安排。首先一大块是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是,乡镇机构要改革,财政体制要改革,农村教育体制要改革,为此,国家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千多亿元。
第二块是去年已经确立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今年力度很大,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第三块加强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的步伐,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除了加快乡镇医院的建设,还提高了对农民的医疗补助标准。
第四大块,是继续对农业实行“三补”政策,即对粮食、良种、农机的补贴。(经济日报记者 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