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纺织品贸易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2007-11-01    浏览次数:1
近年来,纺织品贸易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根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备忘录项下10类纺织品的双边数量管理将于今年年底结束。社会各界、特别是国内广大纺织企业均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商务部高虎城副部长近日就此问题专门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状况?
  答:
纺织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以来,我纺织品出口保持了平稳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出口总量大,增长平稳。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1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2%,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4,排名第一;2007年1-8个月,我国继续保持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的地位,对全球出口稳步增长,出口总额共计1089.8亿美元,增长19.2%;
  二是对主要市场出口增幅放缓,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在欧盟、美国、香港和日本前四大出口市场中,对香港和日本出口保持个位数增长,分别为4.1%和4.3%,对美国增幅为27.2%,对欧盟增幅则明显放缓。另据美国、欧盟和日本海关进口统计,目前我在上述三个市场进口份额继续保持第一,分别为31.9%、32.2%和74.2%,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约6个、5个和1个百分点;
  三是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产品价格稳步提高。据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纺织品对全球出口价格指数为110.1(上年同期为100,下同),比2005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价格指数为111.9,对美国出口价格指数为117.6,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约11个和4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对全球及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我国纺织业在发展的同时,为各国纺织业提供了开放的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一是国内产业发展带动原料和纺织机械进口。2007年以来,随着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进口纺织原料和纺织机械快速增长。今年1-8月,我国从欧盟、美国、东盟、印度、泰国、越南等国进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增幅均在10%以上;同期我国从欧盟进口纺织机械增长30.0%,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从日本进口纺织机械增长27.5%,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是内需发展带动服装进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服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从欧美进口快速增长。今年1-8月,从欧盟进口服装增长43.0%,从美国进口增长28.1%,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近24个和48个百分点。近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相信会给其他国家的纺织业界带来新的商机。
  三是境外纺织业在华投资踊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在华外资纺织企业共计39929个,合同外资金额为431亿美元,同时,外资企业出口保持了旺盛势头。据中国海关统计,截至2006年,外资企业全年出口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在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已达32.6%,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问:在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新旧体制交替之际,我国纺织品出口曾面临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威胁,但并没有影响其快速发展,请问原因是什么?
  答:
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后,配额取消使中国部分纺织品被长期压抑的增长潜力在短期内迅速释放,例如,2005年上半年输欧羊绒衫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243%,亚麻纱、胸衣、裤子和羊毛衫等产品的数量增幅也在200-400%之间。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担心我纺织品巨大的出口潜力,对我纺织品频繁采取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在案件频发的2004-2005年,涉案金额超过90亿美元,涉及近百万人就业,是我国迄今遇到的涉案金额最大、社会反响最为深远的贸易争端。依据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条款,欧盟对中国20种产品进行限制或设限调查,涉及金额合计约2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24种产品设限或进行设限调查,涉及金额共63亿美元;土耳其对我42类产品设限,涉案金额约3.8亿美元。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特保案件。
  欧美设限案件频发,并不断向其他国家蔓延,这给中国的整体纺织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一体化后纺织品贸易环境的稳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欧之间在2005年通过艰苦谈判率先签署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解决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也缓解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于纺织品问题的关注,为中国与主要纺织品进口国家(地区)合作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创立了成功的模式。在中欧成功签署备忘录后,中美之间也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备忘录。两个备忘录的签署为企业创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做出了贡献。
  虽然备忘录项下对少数纺织品出口进行数量限制,总体来看,中国纺织品已基本享受到了一体化的好处。2006年,数量管理类别占全国纺织品出口金额比重仅为7.4%。由此可见,我们用少数纺织品在数量限制下的稳定增长换取了绝大多数纺织品的自由贸易,换取了欧美克制使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承诺。与配额时代相比,备忘录项下产品的协议量获得大幅增长。2007年中美备忘录的协议量比纺织品一体化之前的2004年配额量增长了31-1759%,中欧备忘录2007年协议量比2004年配额量增长128%-836%。从协议量使用情况看,备忘录基本上满足了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口需求,2006年中欧备忘录的使用率为54%-97%,均未使用完,备忘录项下产品享有较充分的发展空间。
  备忘录执行期内,我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稳定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进口市场份额和价格逐步提高。2005年,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183.2亿美元;2006年我纺织品对欧出口223.1亿美元,增长21.8%。我纺织品在欧盟进口市场所占份额为33%,比配额时代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备忘录十类产品我在欧盟进口市场所占份额为23%,比配额时代提高了15个百分点。2006年我纺织品在欧盟进口市场平均价格为8.3欧元/公斤,增长7.2%。出口的稳定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就业。2006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比2004年增长489亿美元,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测算方法,出口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达300万个以上,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带动的就业约占20%。事实证明,备忘录用小部分纺织品的平稳发展为我整体纺织品出口换取了一个稳定、可预见的发展环境,兼顾了多方利益,为促进中欧纺织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问:中国是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获益者,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是不是损害其他国家纺织业的利益?
  答:
中国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我们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也不是以挤占别国份额为代价换来的。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一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全球整体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6-2000年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总额年均增幅仅为2.7%,年均净增贸易额为88亿美元。随着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2001-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增长明显加快,年均增幅达到6.1%,年均净增贸易额为247.5亿美元。
  二是各主要纺织品出口国都享受到了自由化的好处。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当中,有14个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4-21%)。其他具备一定纺织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也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2001-2005年,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纺织品出口年均增幅分别为17.8%、9.9%和9.3%均高于全球平均增幅(6.1%)。由此可见,中国并不是唯一的获益者。
  三是发达国家在纺织品进口增长的同时,自身产业也适应了一体化后的新形势,发展情况良好。2006年欧盟纺织品出口增长约6%。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欧盟主要成员国也获得了稳步发展。根据意大利服装协会统计,2006年意大利服装纺织业呈现良好的复苏势头,总产值达到675.8亿欧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为405.75亿欧元,增长3.9%。
  四是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面料、棉花、纺织机械的进口。2006年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产品181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纺织机械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2006年进口棉花48.7亿美元,同比增长52.3%。
  五是进口商、批发零售商、品牌拥有者和物流业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受益者。据测算,在纺织品生产、出口和销售等环节中,中国纺织业只拿到增幅部分的10%,其余90%由进口商、批发零售商、品牌拥有者和相关物流业获得。中国服装出口后,零售价通常是出口价的4倍多。以欧美纺织品市场为例,2006年中国服装对欧、美出口共计329.8亿美元,据此测算,其流通环节产生了近1000亿美元的增值。
  六是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06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平均单价1.45美元/平方米,从全球进口平均单价为1.79美元/平方米。除去中国因素,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平均单价为1.97美元/平米。由此计算,从中国进口每平米纺织品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0.52美元,仅此一项,就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96.8亿美元。
  总之,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纺织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各国享受国际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有利于资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是各国互利共赢的过程。

  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规定双边纺织品数量管理将于今年年底到期,现在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都非常关心:双边数量管理到期后,商务部是否还将采取数量限制措施稳定对欧纺织品出口?
  答:
我非常理解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中欧双方2005年6月签署的备忘录,中欧纺织品双边数量管理将于2007年年底结束。我刚刚也说了,两年多来,备忘录不仅为我国有关产品拓宽了出口空间,更为中欧双方企业创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做出了贡献。我国是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也是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最大受益方,保持纺织品贸易整体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我产业长远发展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树立我作为负责任贸易大国的形象,也是广大纺织生产企业的利益所在。今年以来,我部就中欧纺织品数量管理结束后的有关工作召开了一系列纺织企业、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绝大多数企业和行业组织建议政府在2008年过渡期内主动采取监控措施,维护对欧纺织品出口的平稳发展。
  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上,中欧双方再次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共识,欧方明确表示将恪守备忘录,如期实现双边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中欧双方将继续在该领域保持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贸易的平稳发展。根据中欧经贸混委会达成的共识,中欧双方于9月28日就建立双边监控体系达成一致,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将备忘录项下的8个纺织品类别纳入双边监控体系。我们将对纳入双边监控体系的8个类别纺织品施行为期仅一年的出口许可,不设数量限制,并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准入。具体资质标准和符合资质条件企业的名单由纺织行业中介组织提出。
  纺织品贸易在中欧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护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平稳发展对推动中欧贸易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希望广大纺织出口企业积极响应行业关于维护经营秩序的要求,规范出口经营秩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共同维护2008年对欧纺织品出口的平稳发展。

  问:今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哪些挑战?您对我们纺织企业有何建议?
  答: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抓住一体化机遇、实现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虽然我们的纺织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坦率地说,我国纺织品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此外,我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
  二是出口市场集中,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在日本纺织品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70%以上,已经饱和。
  三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
  根据全球纤维纺织业国际管理咨询机构(Werner)发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国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扩大,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
  在未来一段时期,实现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是中国纺织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广大纺织企业应着重做好并落实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节能、差别化和绿色环保型产品,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二是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可循序渐进地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
  三是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消费市场的控制力,改善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配;
  四是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顶尖的服装展示和国际纺织行业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设计、营销、管理理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是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行业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纺织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自律互律等行业协调工作,主动维持出口秩序,维护我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在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纺织品出口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