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发布日期:2007-11-05    浏览次数:3

  指导全省工业未来五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行动纲领——《江苏省“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了。这是全省工业战线的重要大事。《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导,以加快结构调整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准确把握江苏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提出了符合省情实际、顺应时代要求的目标和任务。《纲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进行了科学决策和充分论证。在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省经贸委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和规划论证,充分听取了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的意见;李全林副省长专门赴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科技部、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的规划论证会。《纲要》编制人员通过不断补充材料、修正数据,使其能够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我省工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纲要》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的发展要求,以及资源、能源、环保等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坚持市场化导向、自主化创新、国际化提升、集约化布局、清洁化生产、集聚化增长、差别化竞争、协调化发展原则,描绘了建设“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企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蓝图。

  (三)突出了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纲要》针对我省能源、土地、环保等要素资源相对紧缺的现状,提出了重点提高产业集聚程度、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配套水平的发展目标。根据我省工业主要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自身特点,提出了做强做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四个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轻工、冶金、建材四个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针对苏南苏北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的情况,在工业布局和产业转移方面,提出了建设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产业带和苏通盐、锡常泰、宁镇扬淮工业走廊的“四沿三纵”产业架构。

  (四)完善了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纲要》提出了七点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一是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二是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流动。三是促进节约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四是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工业国际化水平。五是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造就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六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七是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认真组织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全面促进规划的实施,确保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落到实处。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