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5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实现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的基本立足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华社记者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这个“基本立足点”,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不同的专家学者,大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好字优先体现科学发展本质内涵
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好”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体现出中国经济发展在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在谈到好字优先、科学发展时说,这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量的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上来。他指出,高能耗、高污染造就的高增长,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从长远来看必将束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张永军指出,从“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体现了中央对科学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我国当下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好字优先”与“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要实现“科学发展”,只能“好字优先”;也只有“好字优先”,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以“四项基调”推动“两个防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认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两个防止”,这凸显出了我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要完成宏观调控的这两个首要任务,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四项基调统一协调是重要保证。
张永军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是基于已取得的宏观调控成果作出的科学决策,将成为进一步抑制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的重要调控手段。
虽然今年下半年CPI增长较快,但目前的价格上涨仍属于结构性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快,并未传导到其他商品,物价没有出现全面上涨。张永军说,将防止全面通胀的问题作为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体现出国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防止投资反弹成明年宏观调控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我国要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依然高位运行且反弹压力巨大。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7%,比去年同期高13.9个百分点,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年内最高。截至10月底,新开工项目总投资66704亿元,同比增长26.5%,达到2006年5月份以来最高增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祝宝良说:“最近一段时间新开工项目居高不下预示明年投资仍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依然是现实任务。”
鼓励消费是明年重要“着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鼓励消费将是明年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总体来看,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我国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初步形成了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不过,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但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仍然失衡。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达到了41.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指出,我国的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逐渐提高消费在GDP增长中的贡献,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曹建海说,要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矛盾,必须采取“一揽子”的调控措施。其中,首要的是实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坚决抑制不合理的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同时,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还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影响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消费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专家认为,上述措施显示中央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人们的消费欲望。(据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