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办发〔2007〕3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十五日
关于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七年六月六日)
为加快推进我省制造业强省建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现就加快提升全省工业装备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重要性
生产装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装备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十五”以来,全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改造升级步伐,工业总体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至2006年底,全省主要工业企业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占62.1%,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3.9%,分别比“九五”末提高了22.1个和3.9个百分点。机械、服装、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重点行业中,超过80%的规模以上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监控技术。纺织行业大量引进精梳、自动络筒、无梭织机,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分别从“九五”末的40%、30%提高到60%、62%,骨干服装企业普遍采用了三维设计、立体整烫、吊挂流水线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机械行业积极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流水线、柔性加工线,骨干企业的设计、加工、检测手段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针对整机装配、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装备进行改造,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化工行业不断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实现装置的大型化,乙烯单套装置由“九五”末的45万吨提高到80万吨,尿素最大装置由12万吨提高到50万吨,离子膜烧碱比例由10%提高到51.9%,轮胎子午化率由10%左右提高到26%。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的应用率分别达到80%、100%,分别比“九五”末提高了30个、15个百分点。水泥行业旋窑化率达到40%以上,比“九五”末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工业装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装备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工业企业落后设备的比重达到9.7%,其中需要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占2.1%。二是机械制造业自身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全省机械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装备仅占40.6%,尤其是大型零部件的成型设备、精密模具、数控加工设备等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三是一些行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明显偏低。医药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8.7%;冶金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8.9%;机械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7.7%;电力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5.2%。
当前,全省上下正致力于制造业强省建设,实现我省由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必须有先进的企业生产装备作支撑。为此,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现有企业,加快淘汰落后设备,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全省工业整体装备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明确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切入点,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现有企业,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努力推进全省工业装备水平提高。
(二)原则。
1.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装备水平要以结构调整为目的,围绕实现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加快装备更新换代。
2.先进适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装备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装备的先进性。
3.引进设备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
4.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设备,加快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装备的改造,通过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三)目标。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主要工业企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装备比重达到68%,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30%。
三、突出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围绕十大行业的关键环节,加快工业装备水平的改造提升。
(一)轻工行业。淘汰5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企业和10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线,采用环保节水制浆工艺装备和宽幅高速纸机,加快现有造纸企业的改造升级,骨干企业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食品工业采用现代生物工程、保鲜、无菌灌装等高新技术及装备对分离、冷冻、干燥、杀菌、灌装、包装等关键环节进行改造,缩小食品工业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塑料行业着重提高挤出、注塑工艺装备的精度。
(二)纺织行业。淘汰超期服役、精度差、原材料消耗高的纺纱、织布和印染设备。采用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布机,大力实施棉纺“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改造。积极推行环保、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的印染加工技术和先进设备,突破面料染整瓶颈。化纤行业逐步实现装置的短流程和大型化。服装行业继续加大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技术和吊挂流水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
(三)机械行业。淘汰能耗高、精度低的铸造、锻造和机加工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精密检测设备,着力提高设计、检测手段。继续采用柔性加工线、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改造提升加工、装配、涂装、焊接等关键工序,提高机械工业装备信息化水平。加快机床等工作母机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加工精度和可靠性。
(四)电子信息。引进整机装配贴片机、半导体前工序等关键设备,以及新型电子材料、元器件技术装备,大力推进装备的规模化、高端化。采用CAD/CAM技术,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适应电子产品加快更新换代的需要。改善工艺条件、试验条件,提高产品质量。
(五)化工行业。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小炼油装置、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胎。积极推行石化、煤化、盐化装置的大型化升级改造,扩大经济规模,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离子膜烧碱、子午胎比重,提高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水平。
(六)医药行业。淘汰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安瓿拉丝灌封机以及不能达到国家劳动保护、环保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采用先进的研发、检测装备,提高研发能力和质量保障水平。生物技术制药重点改造专用分离设备、生物反应器和自控系统,提升产业化水平。中成药要加快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提高在线检测和控制水平。
(七)冶金行业。淘汰小高炉、小炼钢和低档次轧机,进一步推进冶炼装置大型化和现代化,加快推广实施富氧喷煤、高炉余压发电、干熄焦、转炉高炉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蓄热式加热、节水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八)建材行业。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以及一些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普通建材生产线,等量发展大型旋窑水泥装置。改造提高综合利用建材、新型建材生产装备水平。
(九)煤炭行业。淘汰开采工艺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的采煤设备和高能耗、污染重的洗选煤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水平高的综采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资源回收率,改善煤矿生产条件。
(十)电力行业。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加快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和脱硫环保改造,重点建设60万KW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鼓励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
四、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一)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开发一批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努力在大型机械成套设备、新型材料加工、数控及网络化制造、高性能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工业装备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二)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那些有市场、有效益、能安排就业,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普遍开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更新装备,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用于工艺和装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比重。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产品生产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上,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
(三)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迅速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要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省里每年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制定目标,加强协调,力争尽快取得突破。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要认真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96号),建立鼓励淘汰落后设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步伐,明确目标责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积极推进,确保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按期完成。
(五)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充分用好省政府已经设立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产品结构调整、节能节水等专项资金,支持全省100家企业技术中心、100个重点产品和三个“节能100项”(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100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工程实施。二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提取,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投入。三是引导企业用好进口设备免关税和增值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落实好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40%投资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政策。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速现有设备折旧,促进设备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