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08-01-17    浏览次数:2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记者就《实施意见》的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委宣传部负责人。

  问:请谈谈制定《实施意见》的意义和背景依据。

  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从不同方面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去年6月16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随之,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从我省的情况看,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省第九次党代会把着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深刻变化的新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台我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重点、有步骤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推向新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问:请谈谈《实施意见》的基本框架和特点。

  答:《实施意见》分为6个部分,即: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组织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实施意见》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认识深化,思路明确。充分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大事,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我省公共文化发展的方向、思路、格局和目标,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思想,动员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优效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我省文化建设的现有基础,致力于解决当前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安排重大文化工程、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高文化服务水平、配置文化资源、完善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向基层和农村的倾斜力度。同时,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相衔接,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符合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创新、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目标任务的提出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问:《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目标任务是: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东部及有条件的地区要先行一步、加快发展,到2010年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通过不懈努力,使公共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满足全省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问:请介绍一下我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情况。

  答:近年来,我省围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已通过有线联网方式开通自然村“盲村”1000多个,有线电视通达全省99%的乡镇、80%的行政村,总户数1300万家。“十一五”时期,将围绕实现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的目标,以消灭广播电视覆盖盲区和增强覆盖效果为重点,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中央、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全省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以上;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近年来,我省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通过与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行网络共建共享,在全省建成农村基层服务站点84540个,城市社区服务站点1万多个,覆盖了所有的乡镇、行政村和社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覆盖、村村通”的目标。结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组织开发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27TB(包括文字资料约2700亿字,音像资源1万6千小时),直接传送到8万多个村级站点。我省也因此被文化部确定为两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省之一,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今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我省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到2010年,将完成全省所有乡镇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站点改造提升,40%的村服务点成为规范化站点,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省”发展成为“示范省”。

  三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我省现有乡镇(街办)文化站1787个,文化大院5万多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设施简陋、功能不全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山东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将于近期印发,正式启动我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推动到2010年全省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实行三个类别的标准要求:一类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米,二类不低于500平米,三类不低于300平米。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配备专职人员,功能设备配套,能够向广大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务。

  四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省现有农村电影放映队2550余个,放映员3050余人,农民个体放映员400余人,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17家,可覆盖农村放映点45100余个,覆盖率约53%。目前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经启动,自2007年起四年当中,省里将按照每场公益电影补贴200元的标准和规定场次任务,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40%、60%、80%的比例给予补贴。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各省区还是第一个。今年全省已为公益场次电影补贴安排了360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的2400万元全部划拨到县级财政。到2010年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

  五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的原则,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2000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已建成的书屋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并定期更新。到2010年,全省将有一半左右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覆盖每个行政村。

  问:实现《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需要从哪些方面提供措施和政策保障?

  答:目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实现已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和运营机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职责,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通过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三是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政策。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确保每年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确保政府兴办的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稳定增长;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建立健全各项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城建及土地方面的政策支持,优先安排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切实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四是加强文化立法和执法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五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完善选拔和激励竞争机制等,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