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经省政府通过,即将进入落实执行阶段。
主持编制该“规划”的省发改委有关人员表示,这一重要的区域发展规划,将促使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成为鲁苏豫皖边界区域新的经济隆起带,也将为山东经济发展构筑一个新的增长极。
“一带”以既有优势立题
规划以突出鲁南地区现有基础、资源、产业体系立题,在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形成一个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
鲁南是我省矿产资源富集区,已发现矿产60多种,其中济宁、菏泽、枣庄3市的煤炭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花岗石、大理石存量大,具有建设大型优质建材基地的优越条件。
与我省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相比,鲁南地区以全省32.1%的面积享有54%的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是我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该区域还是粮食主产区,油料、肉类、淡水产品、蔬菜产量在全省均占有重要位置,具备发展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良好条件。
对一般性区域竞争而言,劳动力成本高低至关重要。鲁南5市劳动力资源达2100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845万人,且人力资源成本较低,200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全省低15%,其中菏泽低38.2%,是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洼地”。
此外,此区域内儒家文化闻名世界,文化、旅游元素丰富多彩。济宁的水泊梁山,临沂的文韬武略、蒙山沂水,枣庄的冠世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菏泽牡丹花都、日照滨海风光,以及南四湖、京杭运河等,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再者,该区域工业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能源供应充足,发电装机占全省三分之一。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酒店餐饮业、房地产业等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迅速。这些都为打造“一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区”隆起鲁苏豫皖边界
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鲁南与苏、豫、皖3省交界,边界经济崛起,给鲁南地区发展带来强大竞争压力。规划将鲁南5市一体布局,设置了三个重点发展区域,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建立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体现了联手做大、迅速隆起的战略思路。
规划中,日照港定位为鲁南各市外贸物资、能源、化工、粮食、水泥、矿石、木材干线大港和集装箱支线港,其临港产业布局以鲁南经济带为腹地,统一开发设置工业区、港区、城区、物流区,承担鲁南5市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任。
运河经济区以京杭大运河为南北通道,把济宁、枣庄共同拥有的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集聚在一起,内联外接,以求优势产业互动、融合、升级。
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则瞄准鲁苏豫皖4省交界,体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特点,重点发展能源和煤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业,以加工业产业集群崛起于京九产业带和陆桥产业带的连接点上,接受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的辐射。
参与规划者认为,鲁南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产业按片、区聚集,不仅能够快速整合生产力,而且在竞争中抱团求生的胜算增大。
此外,调查显示,鲁南5市产业趋同,各市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和领域,同业竞争较为激烈,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雷同问题突出。规划强化一体化意识,在产业布局上讲究错位竞争,也是避免资源“内耗”的一大举措。
直指“山东经济新增长极”
省发改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受土地、水、电、矿产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商务成本持续增高等因素制约,我省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空间日趋逼仄,呈现加速转移的势头。
“鲁南的发展已经不仅是本区域的单一需要,也是山东经济大格局的战略安排。”发改委专家认为,鲁南经济带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其广阔的市场、富集的资源、丰富的劳动力和成本较低的优势,能够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承接先进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从“山东大板块”看,开发潜力和发展后劲极大。
按照规划,我省将进一步理顺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和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协助鲁南地区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繁荣发展服务业和打造制造业强省的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工业园区带动、技术创新带动和外向经济带动战略,突出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以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面积5.0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为我省经济稳健、持续、快速增长,拓宽腹地,谋划新的增长极。(记者 李梦)